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忠烈」孫堅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這一首詩正出自《三國演義》,說的是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故事。華雄乃是西涼軍中首屈一指的名將,時任董卓帳下都督。然而在歷史上真正斬殺華雄的並不是關羽,而是被封為破虜將軍烏程侯的孫堅。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忠烈”孫堅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據傳為孫武之後。作為江東大族,累世為官的孫家,其少年得志雖然是在情理之中,但他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富家公子哥。

史書記載孫堅 “ 少為縣吏”。十七歲那年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膽識。一天,他與父親乘船前往錢塘,正遇見一夥海賊在岸上明目張膽的分贓。過往船隻盡皆停住不敢前往。孫堅密謂父親說道:“這夥盜賊可以擒之!”於是提刀上岸,東指西揮,好像指揮官兵包圍海賊的樣子。海賊們看見後還以為真是官兵來追捕他們,就丟棄了財務四散逃走。孫堅趕了上去揮刀斬死了一名海賊。由此郡縣聞名,被舉薦為校尉。

嘉平元年,會稽妖人許昌作亂,傭兵數萬。孫堅以郡司馬的身份招募勇士千餘人與州郡官軍合力征剿,斬殺許昌及其子許韶,平定這場叛亂。以此有功被刺史臧旻呈報朝廷,降詔任命孫堅為縣丞。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忠烈”孫堅

中平元年黃巾作亂,“中郎將朱儁(儁)將兵討擊之,俊表請堅為佐軍司馬”一同征剿黃巾軍,鄉中少年盡皆踴躍投到孫堅的麾下,他又招募諸旅客商,統率淮泗精兵共約一千五百餘人,攻打據守在宛城的黃巾軍,“堅身當一面,登城先入,眾乃蟻附,遂大破之。”

羅貫中在小說中更是將孫堅的驍勇在這一段描繪到了極致。

“孫堅首先登城,斬賊二十餘人,賊眾奔潰。趙弘飛馬突槊,直取孫堅。堅從城上飛身奪弘槊,刺弘下馬;卻騎弘馬,飛身往來殺賊。”

兩次 “飛身”不免總讓人聯想起那些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孫堅也因為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出色而被表為別部司馬。

中平三年,長沙區星作亂,孫堅奉命征討,他一到長沙“親率將士,施設方略,旬月之間,克破星等”隨後又越郡征剿零陵桂陽一帶的與區星遙相呼應的反賊周朝和郭石。於是三郡皆平,恢復了秩序。由此孫堅被命為長沙太守。朝廷又查錄孫堅前後之功,封為烏程侯。

孫堅的爵位絕對是名至實歸,他每一次的升遷都是他用真刀真槍上陣殺敵拼命換回來的,絕對稱得上是勇冠當世的一方豪傑。

孫堅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果敢剛毅治軍嚴明。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堅依附於袁術駐兵在魯陽城。一天命人在城東門外搭起帳幔設宴送長史公仇稱領兵還州督促軍糧,大小官員將領盡皆“官屬並會”。突然董卓遣騎兵數萬人到來,其中輕騎數十人先到城下,孫堅卻鎮定自若與諸將喝酒談笑,喝令部下嚴陣以待不要輕舉妄動。直到敵兵漸漸多了起來,孫堅才命令部下,循序漸進“導引入城”。而後孫堅對部下說道:“我剛才之所以不讓你們馬上入城,是恐怕士兵混亂互相蹈藉,大家就都進不來了。”董卓軍隊見孫堅治軍整齊紀律嚴明,不敢攻城,“乃引還”。

孫堅不戰而屈人之兵,憑藉的正是他沉著冷靜處變不驚的性格,以及嚴明的軍紀。

而且孫堅的這種獨特的人格魅力,也為他招攬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良猛之將,如程普黃蓋韓當祖茂等,不但為以後東吳的崛起留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還讓他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所向披靡。

當時袁術上表孫堅為豫州刺史,領豫州兵與董卓部將徐榮交戰,被徐榮打敗,險些喪命,正是由於祖茂的忠心才能讓他得脫險境,終於反敗為勝打敗呂布胡軫,華雄正是在這一戰被孫堅斬殺的。由此董卓懼怕,暗中派遣李傕求以和親。孫堅怒斥說道:“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李傕抱頭鼠竄。孫堅於是繼續進兵到距離洛陽九十里的地方。這時聽說董卓遷帝都入長安,正在指揮火燒洛陽盜掘皇陵。乃引兵與董卓交戰在陵寢之間,董卓抵敵不住,敗走逃往澠池。逃得性命的董卓感慨的對部下說道:“關東軍敗數矣,皆畏孤,無能為也。惟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忠烈”孫堅

而後孫堅又率先攻入洛陽與呂布交戰,呂布寡不敵眾,突破重圍而走。那時候洛陽城滿目瘡痍,數百里內斷絕人煙。孫堅悵然淚下,乃命人撲滅大火,填塞被董卓盜掘的皇陵,以太牢之禮祭祀。然後分兵函谷關,駐守新安、黽池兩地之間,以阻斷董卓的退路。他自己則引兵退還魯陽。而時為奮武將軍的曹操則接過了追擊董卓的任務。

孫堅為什麼要在接連獲勝的情況下選擇了退兵呢?有人說是因為他在洛陽城中得到了傳國玉璽。其實那些都只是小說家的演義罷了!真正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就在戰事進展到一半的時候,孫堅向袁術催督糧草,袁術卻因為懼怕孫堅成功,而不發軍糧。孫堅夜馳百餘里去見袁術,說道:“董卓與我,本無仇隙。今我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來決死戰者,上為國家討賊,下為將軍家門之私;而將軍卻聽讒言,不發糧草,致堅敗績,將軍何安?”袁術踧踖不安這才調發軍糧。

在這號稱十八路諸侯的關東聯軍當中除了孫堅和曹操,還有那個只在小說裡勉強算作一路的劉關張以外,哪一個是真正來討伐董卓的呢?哪一個是真正來匡扶漢室的呢?不都是各懷鬼胎,想要觀虎爭鬥,等著坐收漁利吃現成飯的嗎!面對這樣的聯軍怎能不讓人心寒,進而心灰意懶呢!就在曹操因為兵少追擊董卓大敗而回的時候,聯軍的大營里正在笙歌燕舞。曹操憤慨地對各路諸侯說道“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或許這也正是孫堅想說而又沒說的心裡話吧!

就在董卓遷帝往長安以後,關東聯軍的內鬥就開始了。先是兗州太守劉岱幹掉了東郡太守橋瑁,後是渤海太守袁紹趕跑了冀州刺史韓馥,公孫瓚和袁術當然也少不了來湊熱鬧。熙熙攘攘的軍閥割據大戰,在孫堅心裡或許只剩下心痛了吧。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卻在這種心痛中落下了人生的大幕。

“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壽只三十七歲。

那麼孫堅為什麼一定要去攻打劉表呢?有人說是為了圖王霸業,可也有人說只是為了去報私仇。《三國志》雖然說是受了袁術的指使,但是以孫堅的性格,在經歷了討董之後,又怎麼可能繼續依附於袁術這個“冢中枯骨”呢!其實以小A看來兩者或許兼而有之,既然當時長沙屬於荊州治下,時任荊州牧的劉表乘人之危,借討董之後孫堅所部實力大損的機會,收復長沙將孫堅驅逐,這樣的私仇應該是有的。而在經歷了莫大的打擊之後,重新去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許孫堅的爭衡天下已經開始了吧。可惜由於輕敵冒進,終於戰死沙場,我們也因此看不到他叱吒風雲的時代了!

縱觀孫堅的一生,到處是赫赫的戰功,他以少年發跡,東征西討常無敗績,雖然勢微卻依然不懼董卓,身先士卒終於反敗為勝,使得董卓不敢窺伺關東。憑的是他天生的勇敢與膽識,以及非凡的見識與謀略,在某些方面他的個人魅力甚至還要勝過曹操。而他所作的一切為的卻是一匡天下的理想。陳壽說他“有忠壯之烈”這個評價還是很中肯的。正所謂 “自古忠烈出亂世”在一個群雄並起,人人蔑窺國器,欲爭天下的亂世,想要做一個忠臣,其道路何其艱難也。這也註定了孫堅仿若天人般的英烈結局。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多少年以後,孫堅的兩個兒子終於在亂世中崛起,成就了三分霸業!小A斯蒂芬寫於2017年6月30日。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忠烈”孫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