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怎麼開?不能只是「順著談」

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語境下,最要緊的是清醒地看到問題所在。座談會,作為上級機關領導到基層調查研究,聽取意見和建議的主要形式之一,到底應該怎麼開?《群眾》雜誌近日刊發評論《座談會不能只是“順著說”》。

座談會怎麼開?不能只是“順著談”

召開座談會,這是上級機關領導到基層調查研究,聽取意見和建議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時常的“情形”,卻往往不乏與會者談點不同看法被打斷並“剝奪”了繼續“陳情”的機會。

眾所周知,全面深化改革,趟的是深水區,啃的是硬骨頭,問題即難題。因此,改革也好,舉措也罷,要想取得“刀削豆腐兩面光”的效果很難,更多的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成效與問題、進展與矛盾往往相伴而生。且不說觀點對與錯,既然是座談會,聽取情況介紹與意見反映,肯定是情況有好有壞,進展有快有慢,成效有大有小,觀點、想法有異同,而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完整的“圖景”,恐怕才是座談會的目的或者說要義所在吧。

眼下有這樣一種現象:上級機關及領導時常“抱怨”,聽不到真話;基層及普通群眾也“抱怨”,上面的來人不愛聽真話;上下左右都認為,現在的“真話”真是件奢侈品。到底是沒有人說真話,還是沒有人聽真話,是誰該邁出第一步呢?這恐怕不用深思,也不必熟慮,大家心中都有“譜”,選擇也是明確的。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改革要體現問題導向。不但要將問題擺出來,還要擺得準,途徑無非是通過調研直接瞭解,通過收集來彙總,通過分析來梳理……特別要鼓勵處在實幹一線的、掌握實情的、認真思考的、敢於直言的人暢所欲言,有一說一,不用“跑冒滴漏”的方式進行問題的“瘦身”,不以“瞞、遮、掩”的方式進行問題的“隱身”。因為無論“瘦身”還是“隱身”,問題都客觀存在,只有問題呈現出來了,才好去想解決辦法。如果說“木桶理論”中的補齊短板,能有效增加容水量,那麼,問題導向下的解決問題,不就意味著整體工作水平的提升嗎?

座談會,本是圍繞主題,見仁見智,只要有利於思想統一和工作推進,應當歡迎與會者提出不同意見、不同解決方案。特別是對各級領導幹部而言,堅持問題導向,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不但能自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也更能在比較與權衡中把握大局、把握方向。所以,在以問題為導向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語境下,最要緊的是清醒地看到問題所在,知道已經解決了什麼,哪些還沒有解決,哪些需要糾偏,哪些需要助力推動。如果因為意見不一、觀點不同,甚至是因為不動聽、不悅耳而禁言禁聲,讓問題、矛盾“爛在肚裡”,不但可能加倍“發酵”而呈擴大化,更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座談會,如果只能“坐著”“順著談”,效果預知,結果預設,則不開也罷。而換一種思路、換一個角度,座談會不僅有“坐著”的形式,更有“站著說”的內容,說真話,或許就能在呈現真情真相真景方面取得既“出奇”、又“守正”的成效。

摘自《群眾》2018年第14期,原標題為《座談會不能只是“順著說”》

作者:盛小偉(作者系無錫市工商局調研員)

座談會怎麼開?不能只是“順著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