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隸書從何入手

學隸書從何入手

隸書是中華書法文化中的長青樹,歷時兩千餘年,經久不衰,人們對隸書鍾愛程度可見一二。時下,學書者眾,學隸者多。學隸書應該從何入手呢?

學隸書從何入手

第一先碑帖。在選碑帖前,最好先全面地瞭解一下各種隸書碑帖的風格特點,形體面貌。至少要了解一些著名的隸書碑帖,如《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

第二看基礎。從書法角度來講,是否有過學書基礎,如果學習過楷書、篆書,而且功底又比較好,那麼可根據自己的意思來選擇與楷書篆書風格近似,或截然相反的來學習。這算是厚積儲蓄。如果沒有書法基礎,初學書法就望隸書門眉,那麼在選擇隸書碑帖時,就要考慮到先著手字跡清晰,缺殘面少,字體端莊秀潤,易學的隸書碑帖。如《乙瑛碑》《張景碑》,而後在此基礎上再來選擇鍾愛的隸書碑帖來臨摹。這樣學習隸書雖說慢些,但基礎工程對以後來說大有益處。

學隸書從何入手

第三學習法。臨摹也可稱臨池,有兩種方式方法,一是求師拜友,二是多學多見自我探索。好學求師有惑時可時刻請教,無論對臨、背臨,事先有師長講析、示範,點出要點,撥正字謎缺殘等。而後又有指導糾正,學者不走彎路。另一種算是自學,在臨池中自身所學對否都要親自來查驗,遇惑自謀辦法或是查找資料,或是自悟,或是放棄,很難說不走彎路,若想進步就得多方面讀帖看帖,潛心研究法帖,不斷星漢,不斷篩選書法理論來綜合指導自己。

第四不可好高騖遠,選擇有難度的隸書碑帖來作為初學範本。像《禮器碑》《石門頌》《西狹頌》等,這些漢碑在用筆上大起大伏,結構形態多變,筆勢或奔放或跌宕很難把握,加之字口經年有殘有缺,拓片不清。雖說這些碑刻都堪稱漢碑極品,其風格韻調,用筆之錄,結構之巧,多為後人讚歎,可是不易初學初練。初學者當慎之。

學隸書從何入手

第五不可選擇怪旬異端或錯字、殘字來學習。初學者中,有一些人專愛所謂標新立異,因此另索門徑,不想從基礎入進,而是專尋求怪殘之碑來學,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知道,碑帖石刻、墓誌、碣石中存在時文化、官文化、俗文化,言辭雅俗、異體字、諱忌字、點綴畫、錯用或通假等都不可免。相對典範碑刻不會令其頭痛。

第六臨帖初手要專一。初學選定好的隸書碑帖,要精心臨寫幾年,深刻探索其中丘壑。一般講不論時間長短,所臨書帖,必須達到有形有神有意方為圓滿,不可臨寫幾月後棄之,換改另一種或另一類,而不悟其中道理,這樣是學不好書法的。

學隸書從何入手

學隸臨帖,主要目的是瞭解先人們的筆法、筆勢和筆意三者之間的美妙關係,學習先哲們用筆技巧方式和法則的運用,學習他們辯證哲理地經心走意,腕下游龍,那種宏觀與微觀、自然和諧的節奏。通過反覆無數次臨摹,就能或多或少地瞭解到先哲們書法每一筆技法含意,其力度和造詣,就會揣悟到先人們筆勢字畫之間那種順其自然的呼應關係,也能領會到大家宗師們筆意中那種種精到的形態結構。

當然,臨摹範帖也要循序漸進,可分為兩種方式。第一,先對臨。一遍遍地臨寫,爭取臨摹的惟妙惟肖。然後再背臨字帖,有形有神,再回頭檢查形體精貌。可算宏觀入手。第二,臨帖先從字畫入手,選擇橫豎撇捺折等較簡單的字來練,主要學用筆、用力,參透每一筆非常重要。進而再全方法多遍臨摹,經心揣摩字體結構,字態特點,努力追求筆勢、筆意完整。這可算從微觀入手。

學隸書從何入手

總而言之,臨帖學隸是學書的必要之路,但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還是要服務於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