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在2018第六屆清華同衡學術周“鄉村振興∙實踐探索”分論壇上,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發展策劃研究所所長彭劍波“以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為題,從策劃規劃的角度分析了鄉村振興工作的現實與挑戰,分享了鄉村振興規劃的多地實踐經驗,提出了關於鄉村振興規劃策略的思考。

01

鄉村振興情懷與理想

鄉村是什麼?在我看來,鄉村是一方環境,鄉村是一個空間,鄉村是一種生活,鄉村也是一種情懷。浸透了時光,溫柔了歲月,牽掛著你我。不管在城市出生的,還是在鄉村出生的,這麼多年,人生成長曆程中,都或多或少感受過鄉村,瞭解過鄉村。

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鄉村一直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根"。過去就有桃花源般關於鄉村的理想和意境。現在提出的是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

《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後來《孟子•滕文公上》“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持,百姓親睦。”這是很好的狀態。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富春山居圖,也是表達傳統的古典的鄉居情結的經典作品。其描述的鄉村場景,是人跟自然、人跟鄉土、人跟田園和諧的環境。“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鑑,鷺點菸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富春山居圖》卷軸及局部

鄉村振興戰略要實現的是更高質量的振興,就是要讓農業成為一種奮鬥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02

鄉村振興工作現實與挑戰

隨著中央戰略發佈,1號文件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已經進入到非常重要的階段。現在的現實是中國的農業經濟與中國鄉村的發展狀態都是非常多元化的。我們有高原地區,有平原河谷地帶,也有丘陵地區,也有熱帶地區,還有一些東北的極寒地區。對於鄉村怎麼振興,每個地方都應該針對當地的特點和痛點研究定製化的方案,而不是進行簡單的模仿或者拷貝。

2020年要實現全面脫貧攻堅,但鄉村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跟美國比,以四川為例,我們瞭解的數據,農業人口的人均產值不到美國的二十分之一,農用地的地均產值不足美國的二分之一。中國的農業發展整體比較滯後,我們也有很好的優勢,如像袁隆平院士領軍的在農業方面的優勢,但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的挑戰。

現在鄉村振興工作面對的現實是底子比較薄,人口基數大、地方發展非常不均衡,鄉村還在變遷。傳統社會是科舉鄉紳,通過科舉實現了鄉紳和迴流的可能。從鄉下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可以入朝做官。退休之後,可以回到鄉村來開展後續的文化的傳播和相應教育的傳承。過去的城鄉是雙向流動的,現在是留不了城,回不了鄉,不願意待在鎮上,是非常尷尬的狀態,而且鄉村的常住人口越來越少、人才匱乏、精英流失、老齡化日益嚴重的問題,這些是非常典型的現狀。

我們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要規避以下四個誤區:

1

第一個誤區,把鄉村振興等同於地產下鄉。部分地區推進“農業+房地產” 等所謂的商業模式創新,發展農業只是掛掛牌子、噹噹點綴,被當作爭取優惠政策的裝飾,部分“田園綜合體”項目和農村建設項目淪為開發商變相拿地的房地產項目。

2

第二個誤區,把鄉村振興等同於農民上樓。有些地方為節省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或者騰退出建設用地指標,不注意示範引導,不尊重農戶意願,強力實施村莊的搬遷撤併,“一刀切”地要求農民由分散居住改為集中上樓居住,急於求成搞“大拆促大建”。

3

第三個誤區,把鄉村振興等同於鄉村資源的竭澤而漁。有些地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追求“速戰速決”、“立竿見影”,喜歡打“運動戰”,缺乏打“持久戰”的準備,沒有底線地過度消耗鄉村資源,特別是生態資源;不經篩選、不顧條件地推動城市產業、企業、人才、要素向農村轉移擴散、出現項目爛尾、建設不可持續。

4

第四個誤區,把鄉村振興等同於單一的資金扶持。政策支持過度集中在資金支持,容易導致鄉村振興“重輸血輕造血”的問題,通過短期高強度的資源注入導致支持對象對外來資金投入過度依賴,相關試點示範缺乏複製和推廣價值;資金的“大上快下”反而容易帶來鄉村工作的“大起大落”。

此外,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中要重視補齊鄉村規劃的短板。

長期以來,鄉村規劃是缺位的,過去更多重視城市規劃,輕視鄉村規劃、輕視農業、農村的綜合規劃。有的地方雖有農業的規劃,有村莊的規劃,但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發展整合在一起的規劃是很少的。規劃的工作在前,實施落實在後,後評估、後續持續的跟進比較缺少,資本跟進不上,資源活力難以釋放,金融服務支撐也不足,農村的基礎設施也是比較滯後的。

鄉村面臨很多挑戰,不均衡、不持續、短期化的問題比較突出,表面上的熱鬧固然重要,但是發展才是實效。

03

鄉村振興規劃工作的多地實踐

鄉村振興規劃怎麼做?我們團隊有幸參與了一些工作,有些體會,跟大家做點交流。

我們所理解鄉村振興規劃的關鍵是要找到"鄉村魂",提升振興力。如果不能激活鄉村的靈魂,包括它的人才、文化,不能夠實現對振興的力量的集聚、重組、提升,這個規劃可能就很難實現。鄉村振興規劃的核心還是要抓住產業振興,通過產業振興推動鄉村的全面振興。

我們梳理了我們過去做的一些典型項目: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第一個實踐案例,是在齊齊哈爾的鄉村振興規劃工作。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是一個傳統農業地區,被譽為黑土地。在扎屯區域鄉村振興工作推進中,通過品牌的引領,通過產業的蝶變,實現傳統的農業生產加入科技,加入其他的相應要素,加入品牌化,加入市場,實現農業供給側改革,讓當地“量大鏈短、種強銷弱”這樣一種農業產業發展的現狀,通過注入北京農業龍頭品牌,通過對於原有的產業鏈進行適度延伸,鏈接北京的市場,包括通過電商跟全國市場的銜接,通過重大賽事的贊助和參與,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效推動了由傳統的農業地區向鄉村更加綜合發展狀態的轉變。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齊齊哈爾扎屯“三生” 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示範區概念規劃

第二個鄉村振興的規劃探索是在北京延慶。我們充分落實北京新總規的新要求,減量發展,強調生態涵養和保護,探索“生態+發展”。我們希望依託生態本體,植入新的產業,特別是與中醫藥、大健康相關的產業發展,跟北京都市消費人群結合。山水作畫,文化興村、資本下鄉、產業旺村的發展模式,實現綠水青山底色上的鄉村振興。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北京市舊縣鎮豐森源中醫藥文化健康小鎮概念規劃設計

鄉村振興工作中,雙主體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本地的原住民,還有外來的新型主體的參與,讓他們更好地參與鄉村的產業發展,聯營聯建,不改變用地性質,不改變所有權,但是通過三權分置的模式,在減量村莊建設用地的情況下,盤活萬畝農林用地。

第三個實踐案例是遼寧大梨樹鄉村振興。大梨樹的鄉村振興經驗中,很重要的一條,是以基層強人領軍的組織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在山西大寨村有郭鳳蓮郭書記,陝西袁家村有郭佔武書記,這些都是基層強人的帶動下的鄉村振興。遼寧大梨樹有一個特別有能力的村支部書記毛豐美,也是推動鄉村戰略的強人。我們在大梨樹提升戰略中,充分發揮組織振興的優勢,同時把產業振興和持續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

輸血與造血——鄉村振興多地實踐的規劃思考

弘揚“幹”字精神,推動大梨樹鄉村振興

大梨樹是一個典型,就是在組織振興的情況之下,積極開展了產業振興,進而實現了鄉村的整體綜合跨越發展。

當然還有一些地方的鄉村發展,可以圍繞大都市、圍繞大事件來推動鄉村振興。

下面介紹第四個規劃探索,天府農博園。大家都知道,四川有三會,糖酒會、農博會和西博會。農博會過去城裡舉辦,下一步計劃要長期放在一個鄉村地區,希望做一次田園的農博會。農博是入口,農博是一個大的事件,將來一年有數百萬人次,這樣大的流量,這樣一個超級的IP和平臺,關鍵是能不能轉化、能不能催化、能不能孵化一些新的農業產業,引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這個要素池裡面,能夠參與、共建、共享。

我們提出來,以農博會為先導,博覽一批、轉化一批、產業化一批,通過跟科技鏈、人才鏈、金融鏈、創新鏈、消費鏈和服務鏈的打通,實現現代農業的蝶變,帶動鄉村旅遊的發展,整體形成鄉村振興新的發展範式,這是基於大事件驅動、大平臺引領、大要素凝聚的鄉村振興。

04

鄉村振興規劃策略思考

怎麼樣理解鄉村振興規劃,或者在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中,在未來2050年之前很長的週期中,我們作為規劃師,怎麼去服務這樣一個戰略落地?

首先,思維上要順應四個轉變。

☑ 城鄉關係由城鄉統籌向城鄉融合的轉變;

☑ 農村發展從“四化”同步向農業農村優先的轉變;要求我們在鄉村振興的相關規劃政策方面,對於農業農村給予更多的關注。

☑ 農業供給側改革,由數量向質量的轉變;我們的鄉村振興不是一時的,而是長久的。

☑ 由政策改革向制度改革的轉變。從一時政策向長久機制的轉變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要把市場、政策,和當地百姓、村莊發展的幾個要素進行結合,不僅僅要補齊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更要實現鄉村農業產業的升級。農業的發展在戰略上是優先於簡單的基礎設施短板的補充的,要將農業農村的優先放在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落實這樣的戰略要求,需要在人才、產業、效能、資源等方面做提升,補齊短板,把農村要素進行盤活,包括存量的農村用地,包括宅基地、林地、農地等等這些有效資源、有價值的資源。

我們也要響應在農村的產權制度、土地制度,還有相關的支持制度方面的變化,在規劃的空間落位和策略落實,和形態支撐和後面的載體,都要進行相應的思考。

再者,要立足"五維鄉村"開展規劃思考。

作為糧倉的鄉村、作為文化的鄉村、作為空間的鄉村、作為產業的鄉村和社會的鄉村。要樹立“產、村、人、文”的四位一體鄉村規劃觀。在工作重點上要推動五個振興:組織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特別是聚焦到“產業和人的雙重振興”,構建“五個一套”的鄉村全面發展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