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废立皇帝的权臣霍光,为什么没有行改朝换代的谋逆之举呢

在我国古代统治阶级中,皇帝与权臣的权力是此消彼长的。正常情况下,像秦皇汉武那样的皇帝,真可谓生杀予夺,一言九鼎,天下莫能与之争。可是在非正常情况下,比如皇帝年幼或昏庸无能,都会导致大权旁落,权臣当道,有的权臣甚至可以废立皇帝。商汤的宰相尹伊可以流放太甲,西汉的霍光可以废立刘贺,因此后代常以“行伊霍之事”来代指权臣干政废立皇帝。西汉的权臣霍光历任汉武帝、昭帝、废帝、宣帝四朝,掌权二十多年,立了两个皇帝,废了一个皇帝,门生故吏遍布全朝,亲朋党羽皆在要害部门,可谓是权势滔天,那为什么这样的权臣没有像后代的王莽一样行改朝换代之举呢?

可以废立皇帝的权臣霍光,为什么没有行改朝换代的谋逆之举呢

第一,历史上的权臣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篡位。既有曹操、司马懿这样狼子野心的人,也有诸葛亮、张居正这样的忠心耿耿的人。不能单纯地以权臣这两个字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霍光虽是权臣,但却一心为汉,并没有什么不轨企图。汉武帝后期由于连年战争穷兵黩武,已经导致了社会动乱。正是由于武帝能够及时拨乱反正,与民生息,才使得大汉转危为安。霍光在被武帝钦点为辅政大臣后,能够很好地延续武帝制定的策略,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税收,减少劳役,把国家大事管理得井井有条,为之后的“宣帝中兴”打下基础。我们可以说霍光不忠君,但不能说他不爱国,霍光忠的是社稷。

可以废立皇帝的权臣霍光,为什么没有行改朝换代的谋逆之举呢

第二,“文景之治”创造了大汉的太平盛世,汉武帝的北击匈奴则提升了民族的自尊心,此时的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涨,汉室正统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这种时候想要篡位难如登天。况且汉高祖刘邦曾与群臣约定“非有功者不得候;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史称“白马之誓”。刘邦定的规矩在当时还是非常有影响力的,霍光的专权是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上的,一旦他有任何逾越之举,就有了政敌攻击他的理由。此时的刘氏皇族在外还有很多诸侯王,实力强大,而霍光连称王的资本都没有,在内得不到民心,在外又有强敌,如何称帝?

第三,篡位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经营才行。看看曹操,人家是自己打的天下,只不过是借用了汉献帝的名义,都不敢篡位,留给他的儿子来完成。再看看司马家,人家经历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的苦心经营,等到了第三代司马炎身上才完成篡位。而霍光呢,虽然掌握了大权,但还不足以一手遮天,大部分朝臣都是忠于汉室,而不是霍家,再加上他的儿子霍禹更是草包,指望他又能成什么事。霍家在霍光死后再无能人,轻松被汉宣帝铲除。

可以废立皇帝的权臣霍光,为什么没有行改朝换代的谋逆之举呢

其实历史上的权臣很少有好下场的,比如霍光、张居正这样的,死后都被抄家灭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威胁到了皇权,等到死后都被秋后算账,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在那一段历史时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霍光既是忠臣,也是能臣,他最后立的汉宣帝,更是将西汉王朝推向了最高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