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四年,也曾被朱棣从历史中强行抹去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标的次子,朱元璋的嫡孙。太子朱标的早逝,让朱元璋悲痛不已,也使得朱允炆早早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年轻的建文帝书生气十足,温文尔雅,空有一身理想主义却又毫无治国经验,轻信儒生,盲目削藩,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四年,也曾被朱棣从历史中强行抹去

朱允炆的用人不当和优柔寡断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多次错失良机,使得朱棣一步步发展壮大,反客为主,成功夺取皇位。我们从历史画像上就能看出来,朱允炆属于那种白白嫩嫩的文弱书生,而朱棣属于大黑胖的彪形大汉,朱允炆性格柔弱,远不及其叔叔的雄才大略,白白葬送一副好局。“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落不明,有传言死于宫内大火,也有传言其出逃为僧或逃亡海外,真假不得而知。不过官方的记载当然只能说他死于难中,否则朱棣就不可能名正言顺地称帝了。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四年,也曾被朱棣从历史中强行抹去

自古成王败寇,朱棣称帝后,销毁了建文帝时期的大量资料,并废除了建文帝的年号和政令,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否定了建文帝的合法性。洪武明明是朱元璋所立的年号,却被朱棣延长了四年,即从洪武32年延长至洪武35年,强行覆盖了建文帝统治的四年。不光如此,朱棣还废除了建文帝的皇帝身份,这也导致了建文帝谥号没有,庙号也没有,更别说在太庙享受后世祭祀了,真是可悲。

连带着太子朱标的名分也遭了殃。朱标本来就是储君,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其子建文帝即位后追尊其为“孝康皇帝”,这本来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等到朱棣上位后,他既然不承认建文帝的合法性,当然也不会认可朱标的名分,因此又将其降称为“懿文太子”。可怜朱标生前曾如此善待过这位弟弟,多次为他求情,不想却落得如此下场。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四年,也曾被朱棣从历史中强行抹去

不过历史总是公正的,朱棣虽然篡改了历史,却也堵不住悠悠众口。后世不断有大臣提议恢复建文帝年号和身份,民间也多有流传建文帝的下落之谜以及各种野史传说。直至1598年,朱允炆的年号才被万历皇帝恢复。到了1644年,明朝灭亡后,南明弘光帝才定朱允炆的庙号为“惠宗”,谥号为“让皇帝”。到了1736年,清朝乾隆帝封朱允炆为“恭愍皇帝”时,他的皇帝地位才完全恢复,不过这距离明朝灭亡已近百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