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隋炀帝杨广的帝位是依靠罪恶的手段弄到手的。本来,帝位的继承人早已确定是他的哥哥杨勇,他使用种种阴谋手段,在父皇隋文帝和母亲独孤皇后面前对杨勇攻击陷害,使得杨勇被废黜;他又依靠伪装和花言巧语,骗取了文帝的信任,被立为太子。此时文帝已经六十多岁了,只要杨广能耐心地等候几年,便能水到渠成地接班登基,偏偏他是一个极不安分的角色,有一次乘着父皇生病的时候,竟要强奸文帝的妃子宣华夫人。恶行暴露,文帝震怒异常,决心要将他废黜治罪而重立杨勇为太子。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这对杨广来说,可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扯下平日的伪装,露出了凶恶狰狞的面目,竟然同自己的几个心腹杨素、张衡、宇文述密谋,将卧病在床的隋文帝杀死。唐代人马总在《通历》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血溅屏风”,而赵毅在《大业略记》中记载隋文帝被张衡毒死。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杨广登上了帝位以后,对参与这一血腥罪恶活动这几个人,自然免不了要论功行赏,但心里对他们却十分猜忌,唯恐他们泄露了他的罪恶。他决定杀人灭口,第一个要除掉的是杨素。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杨素是隋朝第一大开国功臣,被封为越国公,极得隋文帝的信任。在杨广阴谋夺取帝位的活动中,他也出力最多,杨勇是由他直接逮捕的,杨广是他亲口向老皇帝推荐的,而向老皇帝下毒手的计划又是由他提出的。杨广原来对他最为倚重,现在对他却最为害怕。就在他登上帝位不久,他赐宴杨素,作陪的有他的儿子元德太子。他命人端上来两盏酒,其中一盏放有毒药,是为杨素预备的。不料传酒的侍臣将酒盏放错了位置,药酒给了太子。元德太子不知就里,端起便饮,隋炀帝想制止也来不及了。三天以后,毒发身亡。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杨素明白,太子是代自己而死,他经此一惊,便一病不起。隋炀帝显得十分关怀,又是派医,又是送药。可每次医生回来,他总是打听杨素还能活多久,唯恐他不死。杨素知道炀帝已经容不下自己了,也不就医,也不吃药,对家人说:“我怎么还能再活下呢!”不久便死了。隋炀帝十分高兴,他既除掉了一块心病,又免去了屠杀功臣的恶名,便乐得做个好人,给杨素办了一场十分风光的葬礼。杨素能够寿终正寝,全尸而葬,只是因为他死得是时候,隋炀帝后来对人讲:“杨素若是不死,早晚必当灭族”。果然,杨素死后不几年由于儿子杨玄感起兵反对炀帝,炀帝旧怨新仇一齐爆发,将杨素一门无论老幼良贱,全都斩尽杀绝,连杨素的骸骨也被从坟墓中掘出,焚而扬之。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张衡是隋炀帝多年的心腹亲信,在纂弑隋文帝时,他是负责亲自动手杀掉老皇帝的人,是一个双手洁满了鲜血的刽子手。但对隋炀帝来说,可就是第一大功臣了。杨帝本来想用隆恩重赏来封住他的嘴,不料这个家伙因宠而骄,有点忘乎所以,竟然对炀帝说长道短,当炀帝大修宫殿,弄得天下民怨沸腾时,他私下里劝谏炀帝要有所节制。按说他的话并没有错,而且究其本心,也是出自于对炀帝的一片犬马之忠。可暴虐的隋场帝却不能容忍,他曾经恶狠狠地瞪着张衡说:“你以为是由于你的计划安排,才使我得到了天下吗?”从此便不能容他。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张衡被赶出了朝廷。不久,当炀帝再见到他时,看到他还是那么肥肥胖胖,厌恶地说:“我让你闭门思过,你却还是这么心宽体胖,再给你换个地方吧!”把张衡赶到修建宫殿的工地上去当一名监工去了。张衡不免时有怨言,被人告发,炀帝感到留着这个家伙终是个祸害,便将他赐死于家。张衡死到临头,横下一条心,便要把炀帝的丑恶罪行抖出去,大声嚷道:“我替他干了那种不忠不孝的事,我还想活命吗?”在旁边监刑的人吓得赶快捂上耳朵,匆忙将他杀掉。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只有在谋杀文帝时担任警卫的字文述,因同炀帝的关系本来就十分密切,既是得力的谋臣,又是能干的战将,因而一直宠眷如初,生享荣华,死备哀荣。可有意思的是,隋炀帝最后却是死在字文述儿子的手中,隋朝的江山一度也曾被宇文述的儿子所算夺。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凡是有资格参与政变阴谋的人,在当时都是发动者心腹中的心腹,亲信中的亲信,核心中的核心,是极为发动者所宠信的人物。他们都以能得到这种宠信而自豪,以能参与这种核心机密而荣耀,甚至以为自己是在从事一种扭转乾坤,改写历史的壮举而踌躇满志,虽然其间也可能夹杂有几分不安、恐惧,但想起事成之后所可能得到的无尽的荣华富贵,也就心甘情愿地孤注一掷了。

他弑父篡夺皇位,欲毒杀同谋灭口,阴差阳错却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其实,在权势场中哪有情谊、信任可言,一切都是为了一种明确的功利目的。当这种目的已经达到、发动者已经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之后,对于功狗们可能有二种态度:一是能笼络住的,自然还是要加以笼络,如炀帝对宇文述;二是笼络不住的,则必定要置之死地而后安。如杨素,他在参与杨广的政变之时,已是当朝宰相、被封为越国公,早已位极人臣,官不可再高,财不能再多,加之杨素功高谋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功高震主的人物,隋炀帝怎么可能再留下他呢?张衡本来是属于笼络的对象,但这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必须一子对你所干过的事守口如瓶,永远对主子服服贴贴,一旦你居功自傲,或对主子小有不从,你也就完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