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凭借优良的作风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张晓琳成为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唯一的女特战队员并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维和期间,她与男队员们并肩战斗,负重前行,在西非大地传播文明,播撒大爱,诠释对祖国的忠诚。7月15日,记者在微信上联系到了张晓琳,听她讲述在蚊虫肆虐、流弹闪烁的艰苦环境下,中国警察的维和故事。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今天是个好日子。上午开会前,我跟妈妈视频,想第一个对她说“生日快乐” ,老妈心情不错,竟然还涂了淡淡的口红,她开心地说,一大早区领导们就带着喜报、慰问金,扛着米面油到家里看望他们,光顾着高兴了,连照片都忘了拍……这就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7月13日,张晓琳在朋友圈发表了这样一段文字。

当天,钢城区领导来到张晓琳家里,看望她的家人,并送来了她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边防部队政治部授予三等功的喜报。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战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出生在军人世家,张晓琳从小也有一个警营梦。2000年,19岁的张晓琳应征入伍,来到广西边防总队服役。入伍后不久,她便做出了人生第一次选择,主动请缨加入防城港边防支队东兴边防大队巡逻八中队——女子巡逻中队。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2016年9月,公安部授命广西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张晓琳毅然递交了报名申请。紧接着,她得接受总队、公安部和联合国3次严格的遴选考验。

高强度的训练,必不可少。高温酷暑下,每天训练超过七八个小时。张晓琳身上长满痱子,脚上还磨起了七八个大水泡。汗水泡着痱子,又疼又痒;双脚的水泡即使贴上创可贴,最后也被磨得血肉模糊。

经过三个月高强度的训练,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她最终脱颖而出,成为防暴队140名队员唯一的女战斗队员。

身高一米六、体重五十公斤的张晓琳进入维和区后,起初对于防暴训练并不在行,后经反复磨练,如今她各项军事技能均不亚于男队员,特别应对紧急拉动和处置突发情况,她做到依令行事,快速到位,因此她成为别人眼中的“拼命三郎”。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让自己更好地配得上’中国维和警察’这个身份。”集训虽然让这个女孩的脸晒黑了,精气神却更足了。

守护世界和平的铿锵玫瑰

2017年3月,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140名队员顺利出征,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维和任务。

刚下飞机的那一刻,张晓琳发现,利比里亚的环境远比想象中的更危险恶劣。利比里亚地处西非,终年高温酷暑,疟疾、艾滋病等致命病毒肆虐。国内非法武装贩毒、谋杀、强奸等犯罪活动猖獗,反政府示威游行频发,暴力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治安形势十分混乱。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进入雨季后,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市区内偷窃、抢劫等治安违法活动呈上升趋势。按照联合国规定,防暴队任务之一就是采用非武力震慑方式,协助当地政府和警力,共同维护和保证当地社会治安稳定,防止暴乱发生。

张晓琳是队里唯一的女特战队员。她动作利索,干练有力,和男同胞一样,她能在三分钟之内把ID卡、防弹衣、防护装具、战术应急包等20多斤重的装备打包、穿戴好。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外出巡逻,是维和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容不得半点差错。每次防暴队车队驶入蒙罗维亚闹市区,坐在车内的张晓琳和战友们都是高度警惕,时刻观察周边情况和过往人群。

在维和任务区,整个防暴队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每天4次外出巡逻,平均每人每天8小时的营区警卫哨。30多摄氏度的车外温度,到了巡逻车里就变成40多摄氏度的高温,再叠加厚重的防护装备,张晓琳身上的衣服全被汗水浸湿。

虽然口渴难忍,但是由于当地没有公用厕所,为了不影响任务的顺利开展,张晓琳在执勤出发前都提前解决好生理问题,并在执勤中坚持不喝水。“只要每次出去能把维和任务完成好,这都是小事。”张晓琳说。

事实上,这些困难只是张晓琳执行任务时克服的困难之一,在外执勤,她还要与男队员一同站岗、野外宿营,共同忍受高温酷暑、毒虫侵扰等诸多困难。

张晓琳告诉记者,在巡逻过程中,虽然道路难走,酷暑难耐,但是每经过一处茅屋,就会有很多当地小孩兴奋的追逐着巡逻车,他们看到中国维和车队,脸上立刻很兴奋的带着笑脸,竖起大姆指对他们大声喊着:CHINA!CHINESE!

“当地居民常说‘有了中国维和部队,这里才变得更加安宁稳定’,我听了心里很自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张晓琳说。

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维和期间,张晓琳不仅要外出巡逻,还要负责很多琐碎的事务,比如接待,还有图书室、文体娱乐室、健身房、茶艺室的管理,特别是其高超的茶艺展示,发挥了促进两国友谊的作用。

2017年7月1日,防暴队邀请利比里亚军政要人前来营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大庆。活动中,张晓琳负责为联合国副秘书长特别代表沃尔德玛•威利、防暴办主任马库斯•霍恩、联利团总警监西蒙•布拉切利等要人展示了中国茶艺。

从中国茶叶的起源,到茶叶的养生之道,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所表达的礼、义、仁、德的精神,张晓琳边讲解,边为来宾们演绎。沃尔德玛•威利及夫人,西蒙•布拉切利品茶之后赞不绝口。他们表示,通过品茶和茶艺讲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更从茶道中的以茶会友、礼义仁德精神,对中国的大国风范有了更高的认识。

“家人是我的精神力量”

刚到达利比里亚,队员们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简陋的居住环境,还得承担繁重危险的维和任务,加上很多队员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情绪难免会有波动。工作训练之余,张晓琳热情邀请队员们喝茶聊天。

看似喝茶闲聊,实则掌握队员们真实心理状况。队员们也特别信任她,家庭矛盾、工作烦恼通通说给她听。张晓琳乐此不疲,耐心倾听、正确引导。

战友们打趣:“这是晓琳姐的‘心理辅导室’,在辅导室里听她讲故事,我们就不想家了。”

“第一个月是身体、心理最难熬的适应期,很多人都特别想家。”张晓琳坦言,尽管当时网络信号不好,我们也通过邮件、电话尽可能与国内亲人保持联系,就这样挺了过来。”

维和期间,张晓琳会通过QQ跟儿子视频聊天,10岁的小男孩每次都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每次听到这句话,她都会努力保持微笑,回答说:“宝贝,这里有很多小朋友,跟你年纪一样大。但是他们缺吃少穿,没有学上,很需要像妈妈这样的叔叔阿姨去帮助。如果他们好了,妈妈会回来,你会不会支持妈妈?”孩子很小,却很懂事,每次都回答说:“会的,我会支持妈妈的。”每当此时,张晓琳都会偷偷转过身,擦掉眼泪,然后一脸笑容,继续面对儿子。

3月1日,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凯旋归来。20天后,张晓琳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儿子。此次出国维和,张晓琳跟孩子整整一年多没有见面。由于太思念妈妈,一见面,儿子便抱着张晓琳哭了起来,这让她满心愧疚。

喜报,荣获三等功!讲述莱芜维和女警察的故事!

当兵18年,张晓琳说要特别感谢父母和孩子,他们给了她最大的精神力量,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完成好维和任务。

“如果还有机会去维和,你还去吗?”记者问。

张晓琳坚定地说:“只要祖国需要,我时刻准备着!”

虽然距离回国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但是张晓琳还是时不时梦回西非利比里亚——在异国的这一年里,她目击了战乱、贫穷、饥饿、死亡,也深深体会到和平对老百姓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张晓琳感慨地说: “我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边防事业,我的付出换来安宁稳定,一切都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