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我國的雕版印刷技術,在唐代中葉時,就已經由專為宗教服務的佛畫領域,推廣到印製術數、小學、詩歌和為廣大人民所喜愛的歷書。 在曆書上主要是記錄天時、季節和耕種、收穫的有關問題,這是比陰陽相宅一類的書更為當時的社會所需要的。在唐代太和九年(公元 835年)前後,四川和江蘇北部一帶地方民間就大量印製雕版日曆,拿到市場出售。南朝時代,已有在建業南浮橋、朱雀桁頭叫賣日曆的記載。在《武林舊事》上也說:“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新曆”。近年在敦煌莫高窟發現的遺品中,就有兩種殘存的歷書。在這樣雕版曆書上,一般是雕印著月建大小、八卦、十二屬相和人物牛馬等圖像。這樣季節性的雕版畫的出現,也就可以說是木版年畫的開始。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在年畫內容中,門神形象的應用是很早的。從歷代的典籍著錄中,就可以找到一些記載。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漢應劭《風俗通》:“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章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於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衛兇也。”《漢書》:“其殿門有成慶畫,短衣大絝長劍。”成慶古勇士,見《淮南子》,或雲即荊軻,或以為是神荼、鬱壘。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土風錄》:“俗多用秦叔寶、尉遲敬德為門神,蓋本唐小說也。”按《隋唐演義》上說:“唐太宗晝寢,常被邪魔侵擾。秦瓊、尉遲恭二將軍自願鎮守宮門。帝入寢時,遂不復夢邪魔。太宗為免除二將軍監護之苦,乃使人畫二將軍肖像於宮門上。”《清嘉錄》:“夜分易門神,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彩印於紙,小戶貼之。……靖康以前,汴中門神多番樣,戴虎頭盔。”趙與時《賓退錄》“:除夕用鎮殿將軍二人甲冑裝門神,亦曰門丞。”《在門雜誌》:“後世多畫將軍朝官,復加爵鹿蝠喜,寶馬瓶鞍之狀,皆取美名,以迎嘉祉。”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杭俗門神一年一易,搢紳之族,多不用之。”《吳縣誌》:“門神彩畫五色,多寫溫嶽二神之象。遠方客多販去。今其市在北寺、桃花塢一帶。”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根據以上記載,年畫中的門神形象,還是從“神荼、鬱壘”演變而來。到了唐代,才有了定形人物。最初的年畫門神,一般是表現了唐代鎮殿二將軍全副戎裝,手持鞭、鐧的威猛容貌。後世便漸漸的變換了形象,並將武器鞭、鐧換為金瓜錘。年代越晚,變化也就越大。後來更將戎裝一變而為紗帽紅袍,有的乾脆將赤面滿髯,易為粉臉的賜福天官。年代再晚,就又加上爵、祿、福、喜等象徵的祈福道具。隨後,在門畫上又出現了“五子奪魁”,描寫門神粉臉紅袍,滿面笑容地一手抱著一個嬰兒,嬰兒手裡高擎著金盔或者是蓮花,使畫面上平添了無限喜氣。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按馬如龍《杭州府志》:“當時有歡樂圖,門廳之楣,或貼歡樂圖,皆買自杭州。以五紙為一畫,剪楮堆絹為人物故事,皆取讖於歡樂,以迎祥祉。吳穀人祭酒有‘隔歲痕猶在,房隴一例黏’的詩句。”歡樂圖雖非雕版刷印,但與年畫的用途寓意,已極相近,並且已經是行之有素的風尚了。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早在《歲晚節物篇》上,曾具體說出南宋時年畫就有了一定的市集:“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鍾馗、狻猊、虎形及金彩鏤花春帖、幡勝之類,為市甚盛。”可見當時不但有了“為市甚盛”的年畫市集,桃符除舊,久已成了習風,就是從內容到形式的各方面,也有了多樣化的發展。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沈存中《補夢溪筆談》中載“: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上令畫工摹拓吳道子《鍾馗像》鐫版,除夜遣由供奉官梁楷,就東西府賜給。”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這種在畫工梁楷主持下雕版刷印的鐘馗像,可以說是雕版年畫發展史上的早期製作。這和唐、五代時獨版的木刻宗教宣傳畫,顯然是有一脈相傳的緊密關係的。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可惜自唐、五代、宋、元以來,初期形式的雕版年畫,已隨著歷代的劫火,鮮有遺存。所幸近年在黑水城故址發見了題名《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和《義勇武安王位》兩幅版畫,這是很接近年畫形式的人物畫。可以推測在當時雕版印刷繁榮的年代裡,木版年畫也和其他的版畫插圖一樣的有了很快的進展,製作技巧也已經提高到了相當的水平,並且是遠接了唐、宋以來人物畫的衣缽。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從遺留到今天的早期年畫來看,年畫是與唐、宋時代的繪畫以及屬於宗教藝術的佛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在歷代書畫著錄書上,一些大畫家的作品如周昉《撲蝶圖》,蘇漢臣《嬰戲圖》,李嵩《觀燈圖》《採蓮圖》等等,都是年畫內容的作品。顧炳在《畫譜》上說:“其寫嬰兒,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視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 把這些畫稿,經過雕版套印,製成年畫,也就是《秋庭嬰戲》、《五子奪蓮》一類的年畫。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根據現有資料來研究,最初的雕版年畫,主要是用單純的墨版或硃色版刷印。有的在墨版上再加添彩繪,就是日本人所說的“木板筆彩”。如刊登在《世界美術全集·別集》中的刊有萬曆念(廿)五年紀年的《壽星圖》,便是先用墨版印好輪廓,再以筆彩加工的。演變下來,一直到蘇州桃花塢年畫初期,如《蘇州城內外圖》等,還是墨印輪廓,再加以人工賦彩的。在繼續的發展中,直到年畫的製作技法充分繼承了明代天啟中胡曰從氏的餖板套印技術以後,木版年畫才改進成一套新的方法,以餖板為主,以人工加彩為輔了。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木版年畫,是在我國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了年畫的內容形式,反映了現實社會生活,表現了社會上各階層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而最主要的是表達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好的願望。通過了火熱鮮豔的色彩,和概括誇張的造型,從而創造了有民族性和人民性的雕版年畫的藝術風格。

木版年畫概說——雕版年畫

自明季中葉以來,如四川、福建、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甘肅以及上海、天津、北京、漢口等各省市,都曾經出現過年畫作坊。其中發展的年代比較早,延續的時間比較長,並且在過去有悠久光輝的史實和在廣大城市、農村中奠定了喜聞樂見的基礎,年產量在幾百萬份以上的,有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楊家埠。這些年畫的歷史產地,今日在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已從極力恢復改進和發揚中走向了新的繁榮。來源:郭味蕖美術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