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十)——成功投资的核心要素

本系列前九篇文章较为详细地讨论了我们的长线投资体系,是投资的方法论,是属于“术”的范畴。而想要成为投资中的常胜将军,必须有原则性的纲领作为指导,也就是所谓的“道”,否则方法论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起来难免遭遇重重困难。很多优秀的业余投资者并没有十分专业的研究方法,也没有丰富的信息渠道和优越的研究条件,但投资业绩并不弱于大多数专业投资者,这就是他们在最核心的“道”上有独到之处。作为本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们试图在“道”上做文章,探讨成功长线投资的几项核心要素。这是需要投资者长期关注和培养的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的长线投资理念、扎实的商业分析能力、强大的心理素质。当然我们这里仍然以长线投资为对象来说明的,以我们的整体投资框架为前提,并非适合所有投资方法。

投资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十)——成功投资的核心要素

一、正确的长线投资理念

在本系列文章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投资理念的问题,因为文章写作的目的是给具备长线投资理念的投资者以称手的投研方法工具,已经默认了大家具备长线投资的理念和思维。关于长线投资理念的书籍并不少,只要认真阅读投资大师们的著作,就会取得不小的收获,这也是此前的文章中不加以着重阐述的原因。然而投资理念也是十分关键的要素,是贯穿投资活动始终、指导投资执行的掌舵者。只有深刻、全面地了解某项事务的前前后后,做到通透地理解内因外在,才能够真正将这件事做好,投资也是一样。

如果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只是追求表面相似的结果,或许会获得看似不错的短期利益,但很难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取得长期优秀的投资收益。很多所谓的“长线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并没有树立正确的长线投资理念,仅仅凭借掌握了一方面的特征就自以为然。就像盲人摸象,只掌握了一个方面就认为掌握了长线投资的真谛,认为投资不过如此,但事实上很多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加之很多这样的投资者、分析师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话语权,从而让大多数投资者也产生错误理解。尽管这里不会大篇幅地阐述投资理念,但这些错误或片面的观念,也是要首先加以澄清的。

误解一:长线投资(价值投资)就是“逆向投资”

以逆向投资的思维进行长线投资是完全正确的,这里的逆向投资指的是从大的市场周期来看,当连续下跌市场低迷时买入,当连续上涨市场过热时卖出。按照我们的投资框架,是指在显著低估时买入,在显著高估时卖出,关注核心焦点是市场整体或者个股的估值水平,而顺应股价趋势还是背离市场走向都有可能。

然而对此思考不深刻的投资者,对逆向投资有错误的理解,从而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在他们的观念中,逆向投资就是时时刻刻跟市场唱反调,当市场下跌时买入,当市场上涨时卖出,关注的是价格走势而非估值高低。当有人据此操作无法获利甚至大幅亏损时,就反过来认为长线投资是无效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抄底,以2008年熊市中抄底为例。在上证指数6000点牛市顶点掉头向下后,不少投资者在4000点抄底,但很快大盘跌到3000点;3000点再抄底,大盘又跌到2000点、1664点,在此期间大部分抄底的投资者都损失惨重。最后大家得出来的结论是——“价值投资是完全无效的”、“不能接下落的飞刀”、“抄底的最后都死了”、“不能跟市场作对”、“一定要敬畏市场、顺势而为”。如果以中短线趋势投资为主体投资策略的话,这些观点完全正确。但从这个角度理解基本面为主导的长线投资,则犯了以价格表现判断投资价值的错误。能不能抄底的判定标准不在于是否下跌、跌了多少,而在于是否低估,只不过显著的低估往往在连续大幅下跌之后才出现。4000点代表低估吗?并不是,2008年的4000点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整体PE(TTM)在55倍,显然还处于很高区间。3000点代表低估吗?也不是,3000点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整体PE(TTM)为29.3倍,已经比较合理但并未明显低估,不是抄底时机的绝佳选择。大约在2700点之下PE才跌破我们的低估标准25倍,考虑到2007年也是经济周期、业绩增速的高点,用于计算PE的上市公司历史净利润有虚高成分,那么低估点位的判定应当更低,在2500点以下才可认为明显低估。虽然之后大盘也调整到1664点,但这一部分下跌对长线投资者来说是不得不承受的暂时损失。只要选择好股票、杠杆控制得当,也不出现巨额亏损,而2009年后市场在经济刺激后大幅反弹,在低估区间抄底的投资者必定获利颇丰。

误解二:长线投资(价值投资)就是买茅台、格力/买低PE、PB股票

有人认为买茅台、格力就是长线投资或者价值投资,延伸至只有买消费类股票才是长线投资;而有人认为买低PE股、破净股才是长线投资。这些观点都没有错,抓住了长线投资的核心内容,但是单独来看却不全面,存在一些需要解释的问题。

一是可能涉及下文“误解三”中的情形。买入这样的股票的理由只在于它们是市场的“风口”,投资者并没有认真研究其内在价值,只是茅台、格力、银行股上涨时跟风买入,就认为是长线投资;而一旦股价大幅回调,市场上的这类声音就会消失,再也无人关心,或认为长线投资失效。这是完全背离了长线投资的本质,属于以长线投资之名行热点炒作之实。

二是长期持有茅台、格力这样的消费股是长线投资,但不能忽视其他行业的好公司。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耳熟能详的大众消费品公司股票是一种十分明智的策略,具有经营稳健、易于理解的优势,且能随时了解其经营状况。但是其他行业也不乏基本面优秀的公司,只要在能力边界之内,通过严格基本面检验的都是优秀公司。例如大族激光、海康威视这样的成长股,也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只不过分析的重点不一样。

三是买茅台、格力是买好公司,买低PE、PB股票是买低估值,这两种方法都是长线投资的核心,并不能说哪一种更高明。投资者可以侧重于一个方面,但却不能够完全忽略另一方面。买茅台、格力也需要关注估值,高估的好公司也会大幅回调。2008年牛市顶点购买贵州茅台,最大回撤也高达60%。而在以极低估值的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时候,也是要考虑公司经营状况。即使公司破净,如果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净资产也是会持续消耗缩减的,逐渐拉高的PB水平也会使得低估的公司不再低估。

误解三:未来一段时间是成长股投资/价值投资的好时候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误解,常见于不少股市名嘴的言论以致分析师的研究报告中。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是,在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表现突出时鼓吹成长股投资(2013~2015年),而在消费类蓝筹持续上涨时鼓吹价值投资(2016~2017年)。这样不仅能够在短期趋势未改时得到验证,加强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幻觉,而且还能因相关论点获得更多粉丝的关注和人气,也是一种市场中的常见现象。而一旦趋势不存在,这样的观点马上销声匿迹。投资中过于关注市场表现,会有一种强化作用,即如果自己持有的股票上涨了就认为自己的投资逻辑是正确的,自己买的就是好股票。不管是不是真正符合长线投资的标准,很多人都会开始鼓吹“价值投资”、“成长股投资”,牛市顶部“股神”无处不在。而相反自己持有的股票短期下跌就认为选股错误,自己的投资方法无效,进而丧失信心陷入沉默。这些都是不符合长线投资的理念的,产生这种误解的根本原因在于本末倒置,长线投资的核心逻辑是以投资价值的大小、估值的高低来判断未来几年、十年股价在价值回归中的长期走向,而很多投资者却是通过市场走势来判断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长线投资的时间跨度是很长的,需要几年甚至10年才能看出显著的效果。在从事长线投资过程中,一定会有有效的时候和无效的时候,但经过长期来看是明显跑赢大市的。仅仅通过一两年之内的股价表现来判断长线投资有效或者无效,都是过于武断的。

总的来看,长线投资的理念十分简单——“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可以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与之相适应的投资原则、投资策略。但如果脱离了这一前提,那么不管多么看似有道理的论断,都不能认为是长线投资。

二、扎实的商业分析能力

作为长线投资的重要步骤,找到好公司是核心前提,是获取超额收益α的重要源泉。如果将重心放在公司分析上,试图找到估值合理的好公司,那么必须要对公司有透彻的分析和理解,从众多的上市公司中找到长期投资价值最高的一批,扎实的商业分析能力是必备的武器。如果将重心放在估值上,试图找到市场估值极低的上市公司,也需要保证所选择的公司经营稳健,不会出现大的经营风险,商业分析能力也是有力保证。

那么如何进行商业分析呢?这也是见仁见智的,并没有确定性的方法,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己运用纯熟的分析手段。只要相关的研究方法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通过全面分析确保自己所投资的公司未来能够稳定盈利或持续增长即可。至于我们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已经在前面第二至第七篇文章中详细阐述,是对景气度、成长性、护城河三维度分析和估值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在业务分析和财务指标考察之间形成相互印证。在这里我们只是分别针对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对通常的商业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说明。

2.1 普通投资者存在的问题

一是是否有必要做公司研究的问题。有人认为做长线投资只买公认的好股票就行了,好公司也很简单,就是大家经常谈论的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格力电器、东阿阿胶、万科A、招商银行等等,只要买这些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就行了,没必要再进行商业分析。市场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传说,例如某某投资者完全不懂股票,但听高人传授长年持有格力电器不卖,分红现金再买相同股票,多年以后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远比天天谈论股票的人收益高。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也印证了长线投资的有效性。但是不是说完全不需要研究呢?并非如此。有一种情况是,不深入理解公司经营而盲目长期持有,很难应对未来出现的重大变化。以格力电器为例,由于白色家电与房地产发展相关度较高,格力电器过去20年的辉煌与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虽然其资金的高效利用和超出同行的盈利能力创造了高成长的历史,但未来几十年还是否值得持有,必须要将房地产能否持续增长的预判纳入重点考量。成长性方面,格力在手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布局目前并不成功,能否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尚存疑虑。如果这些问题并没有深度研究,很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变化中遭遇重大损失。另外,只有深入研究一家公司才能更有信心持有,否则一旦出现短期业绩不佳、市场不同声音等风吹草动就恐慌地抛售,这样也是无法获得长期收益的。

二是存在能力边界的问题。很多经验不丰富的投资者喜欢高科技公司,似乎越是创新的、高深的、高科技的公司越能赚钱、成长性越高。但实质上这些公司远在普通投资者能力范围之外,很多的高科技公司很难通透地研究,高科技并不一定能保证赚钱,或许技术路径错误,或许高估市场需求,或许在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未来的路上可能有无数个这样的陷阱。没有相关行业经验,也没有完善的投研体系,是不可能将其分析清楚的。普通投资者仍然建议采用彼得林奇的方法,就是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投资机会,既方便操作又有效实用,也在自己的能力边界之内。

2.2 专业投资者存在的问题

对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专业投研机构来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投研体系,这套体系以宏观、策略、行业等不同研究部门为基础,分别就自己所覆盖的领域进行持续跟踪研究。这套投研体系也是以基本面分析为主,研究资料的丰富程度、基本面研究深度远远超过大多数投资者,看起来十分完善,但是对长线投资来说仍有部分不足之处。

一是过于关注外在的动态信息,而较少关注内在的稳固因素。且不论运用投研体系对市场、股价走势的判断,仅在公司基本面分析上,是以盈利预测为基础的,在全面分析考察公司业务基础上预测公司未来的收入、利润、现金流的变化情况。而要做到准确的盈利预测,就要全面了解、预测各方面信息——行业前景、项目投产、竞争状况、成本变动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时时刻刻动态变化的,未来的变化很难做到准确量化,还有很多超预期的情况发生。在多项假设基础上模拟得出的结果是否值得信赖尚不可知,很有可能陷入“精确的错误”中。造成这样的原因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样的投研体系并不是专门服务于长线投资的,很多研究成果是为中短线投资服务的,必须关心每个季度业绩情况、日常公司动态、行业政策变化。管理层素质、护城河强弱等稳固的长期因素对一两年的业绩增长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并没有纳入重点考察。长线投资者在参考专业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时,就需要在甄别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忽略掉中短线变化而把握住核心稳固的因素。

二是有时候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有些行业的投资逻辑十分清晰、简单明了,但专业投资者或研究员往往聚焦在细节问题上,也许是为中短线投资服务,也许是不得不定期发布研究成果,或许是一种资源浪费。如对证券行业的投资研究,相关的研究报告大多在于关注各类监管政策的变化、新业务的开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复杂的测算,预测每项业务的收入变化幅度,最后预测股价表现。在我们看来,除了近年来互联网电商蓬勃兴起的阶段之外,证券公司的业务较为同质化,通常股价的表现也非常一致。而经纪、投行、自营等主要业务都和证券市场的表现高度相关,股市的周期大致上就与证券公司的业绩波动周期一致。那么只要在熊市底部附近普遍低估时买入并持有龙头券商股,在牛市顶部区间普遍高估时卖出,就能够最大限度享受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而大可不必花费过多时间、精力去进行复杂的量化测算。对于银行、石油等板块的分析也有类似的情形。也就是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即可,大可不必在过多的细节中耗费时间、资源和脑力。

三是也存在能力边界的问题。在特定的研究领域,或许专业的投资者、研究员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但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预测能力更强。一方面,中短期的变化不确定性太多,很难准确预判。也许从大的趋势来说,长年浸淫于行业研究中的投研工作者能够很清楚地判断未来方向,但有时候为了满足中短线的投研需求,不得不进行较为频繁的预测。如未来半年猪肉价格走势、未来一年国际油价能到多少美元/桶,从历史的结果来看专业投研人员对这些方面的把握程度并不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分析师们根据实际数据的变动不断改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方向性的改革政策、高科技发展路径等复杂的判断,即使行业专家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专业投研人员要做好就更困难了。如创造了“洛赛”台式电脑、自动打字机等跨时代发明,享誉全球的发明家、企业家王安,在王安公司发展巅峰却没有预测到个人电脑发展的时代大趋势,最终成为公司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过于复杂的、可能性较多的预判一定要谨慎,即便行业专家是也不应当过于相信。

总之,要能够通过扎实的商业分析功底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保证所投资的是好公司,而这种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练习才能逐渐培养起来,还需要有适合自己的研究框架。由于公司经营的复杂性,即便这样也很难对所有行业的公司有深入的分析和准确判断。所以我们建议在分析公司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将护城河因素的考量纳入进去,以稳健的经营代替对未来的判断预测,可能会使最终结果更加可靠。

三、强大的心理素质

如果说前两个方面的因素是跟投资紧密相关的话,那么最后一项重要因素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表面看似无关实则影响重大。投资中的大道理我们都听过不计其数,可是一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就完全走样了。大多数投资者在股市中是亏损的,“一赚二平七亏”是常态。除了没有确定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人云亦云跟风追涨杀跌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明明知道投资的方向,也能够选出优质的标的,但就是在关键时刻没办法战胜内心的障碍,信念不够坚定,造成了知易行难的局面。

在股市中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股价的表现会干扰投资者的情绪,买入的股票如果上涨就会沾沾自喜,如果下跌就会怀疑恐慌;而卖出的股票如果上涨就会后悔不迭,如果下跌就会暗自庆幸,这些心理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以至于背离了先前确立的投资原则。如很多人鼓吹长线投资的理念,但一旦购买的股票连续下跌,就抑制不住内心恐惧,又开始强调“止损”;而看到明显高估的股票涨势不止时,又抑制不住兴奋接着放弃先前的投资原则,开始追逐“风口”。我们都听说过“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慌”,但实际操作中,面对充斥着监管去杠杆、贸易战、人民币贬值、经济衰退等各种声音,看着持仓股票连续下跌,有多少人能够战胜恐惧选择底部加仓?而在连续向上的市场趋势和为上涨不断找理由的各种看多声音中,“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的例子不断涌现,又能有多少人能够克制盲目乐观情绪高位减仓?下图显示的经典散户心态就反映了这样的情形,相信很多投资者或多或少都产生过这样的心理。

投资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十)——成功投资的核心要素

图 1:经典散户心态图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首先要确立自己的投资理念,如果是中短线趋势投资则另当别论,而如果是以长线投资为基础的投资策略,那么“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必须成为最为核心的信念。或者以符合投资理念的投资原则、投资纪律为准绳,例如之前我们介绍的基本投资原则——“低估不减仓,高估不加仓”;“低估逐渐加仓,高估逐渐减仓”;“估值合理时长期重仓持有”。

在此基础上,就需要以强大的心理素质贯彻投资理念和原则:避免股价表现对情绪的干扰,克服人性的障碍,在大幅下跌后的熊市底部区间坚定持有甚至加仓,在连续上涨后的牛市顶部区间减仓远离市场;即使持有的股票一年、两年都不上涨,但只要仍然符合选股标准,就要有信心继续坚持下去,耐心等待价值回归的一天。这样的操作心理很多时候是“反人性”的,或许有人天生具有这样的心理素质,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难如登天,这也证实了巴菲特所说的投资“简单但不容易”。然而也没必要气馁,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和坚韧的毅力,任何素质都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心理素质也是一样。

投资的执行很大程度上也是修心的过程,虽然作为凡夫俗子,并没有投资大师一样的心理素养,但只要通过磨练仍然可以逐渐接近大师的境界。可以在心理学或哲学中追求磨练心性的方法,在不断的实践中锻炼强大的心理。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中,中国古代的儒、释、道等哲学思想要胜于西方哲学,与西方哲学致力于解读客观物质世界不同,中国哲学侧重于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内心的修炼一步步达到内圣外王或超然物外的境界,有利于心态平和。这里我们较为推崇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和方法,也称为致良知之学。其中最有实用价值的概念为“格物”,他所指的“物”与通常意义的物不同,是指客观事物在内心的反映;而“格”的过程是指“存善去恶”,或“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即保持“正”的心态,把内心的“不正”状态扭正。格物的核心即理性指导感性,理性的基础是“良知”,是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普世的道德标准等,对投资来说是指经过检验的正确投资思想,在此标准指引下努力通过意志力控制心理状态不偏颇,再引导自身做出正确的行为。心学中的“格物”并不是超然世外,而是“事上磨”,“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也就是说,“格物”的功夫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遇到意料不到的人或事,使得内心产生愤怒、悲伤、恐惧、嫉妒、骄傲、狂喜等不正心态时,正是格物的良机。虽然大多数人无法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境界,但“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不断积累修炼内心,仍然可以做到内心澄明、心态平和。对于投资来说,“格物”的指导意义在于,能够让自己的投资行为严格遵循事先设定的投资理念,而不被不良情绪所干扰。在投资过程中,需要时时刻刻以投资理念和原则为准绳,判断当下的投资心态、行为是否符合投资理念,在产生偏离时及时加以调整。特别在产生恐惧、贪婪的心理之时,或是极端的市场行为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之时,能够以意志力及时平复心态,理性判断目前所处形势,坚定自身的投资信念,实现理性指导感性,最终做出正确决策。

真正的“道”到了最高层次都是相通的,儒、释、道都有一些保持心态平和方法的和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这些思想不仅令股票投资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对日常生活工作、人生发展道路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如果能够在其中有所成就,可以在工作、生活中都做到游刃有余、心情愉快,而在股市中赚钱只是一个不足道的副产物。

以上三个方面对长线投资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在投资中会无所适从,没有扎实的商业分析能力就无法赚到超额收益α,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就很难有力执行投资原则。这三个方面需要融会贯通、长期积累,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去体验、摸索。至此我们的系列文章《投资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完结,这一系列文章是我们过去经验的总结提炼,全面介绍了我们总结的长线投资方法。或许存在不少错误和不足,以后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们致力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投资的真理,以投资体系为基础指导实践,并在投资实践中验证并形成正向反馈,不断完善投资体系,从而探求投资大道中的“知行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