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菩薩要準備兩種資糧

淨界法師

十法成乘者,一、緣於登地中道之境,而為所觀,迥出空有之表。二、真正發心,普為法界。

每一個教派都有它的乘,當然佛法的修學,不是像哲學家只是想出一個道理,佛教是要去實踐,要去改造生命的。改造生命當然你就必須要有車子坐,前面藏通兩教的車乘只能夠從生死運到偏空的涅槃,這個車子就全盤休息了;別教以後的乘,能夠從生死而經過涅槃,最後趨向無上菩提。這個車乘不是走三百由旬,而是走五百由旬,直趨寶所。

那麼這個車乘要啟動之前,你必須把車子的資糧準備好,準備一些油,準備裡面的資糧,大乘菩薩也是這樣,你要準備兩種資糧:

第一個,正知見。中道的知見。他緣中道的理性為所觀境,而超越空有之表相。大乘佛法,你要走之前,先知道什麼叫中道。就是說,先不管你做得到做不到,至少你講得出什麼是中道,什麼叫作“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當然我們凡夫一做事情就落入極端,可能要麼就什麼事都不想幹,要麼就執著,就這樣。但這都沒關係,就是說你做得到做不到是一回事,

但是你的思想要正確,就是至少你知道什麼是中道。

那麼這樣你有什麼好處呢?你會保持進步,因為你的思想就是你生命的引導。如果你連什麼是中道都不知道,你就不會進步了。就是說我們會犯錯,這個很正常,關鍵是犯錯以後你有沒有能力自我調整。

我講實在話,修行人,別人跟你講什麼通通沒有用,因為你不會聽的,一個人的生命只有自己改變自己,因為別人跟你講話,你就認為他站在對立面在講你。所以,你最好知道什麼是真理,然後你有一種自覺、自省、自調的能力。你不要奢望別人會糾正你,不可能!因為講你,你也不會聽的。一個人在菩薩道要進步,只有一種可能——自己去要求自己,你沒有這種自覺,你就沒有希望了。

而自覺來自於正見。就是說,你做不到中道,你起碼中道是長得什麼樣子你要知道啊。什麼叫作不偏空,不著有?什麼叫作名利不可爭,義務不可辭?你先把這個平衡的中道道理了解了,當然你做不到,但是先了解,這第一個,正知見。

第二個,真正發心。這個也很重要!你先不要管自己做得到做不到,你能夠為整個法界,先把你的自我意識放下,為了佛道,為了眾生,許下你心中的目標——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就是說,你在行菩薩道之前,你的菩提心跟中道的正見,這兩個是基本的,先不要管做得到做不到,先把這兩個目標確定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