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商族戰略冒進,進退維谷

在3680年前左右,商國打敗昆吾,驅逐了昆吾的國民,佔領了殷衛之地的豫北地區。下七垣文化的漳河類型也在同一時期向南擴展,在豫北地區形成下七垣文化衛輝類型,這是商人南征後,統治豫北地區殘留的夏人,形成的新類型文化。 此後,商國以殷衛之地為根據,對夏聯盟虎視眈眈,威脅著黃河南岸的韋國、顧國。這一時段正好是崇國的君主廑掛掉,孔甲即位的時期。孔甲即位之後,讓劉累馴養家馬,並且冊封劉累為韋國的君主,作為商國和崇國之間的緩衝。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說過了。馴馬失敗後,劉累率領族人逃亡,孔甲幾年後也去世,繼任崇國君主和夏聯盟後位的是皋。 在孔甲對抗商國的一系列行為失敗之後,趁著孔甲去世的關口,商國自信心爆棚,作出了一個冒進的軍事舉動,直接渡過黃河,佔領了現在的開封一帶。 商人征服了豫東的夏人,下七垣文化也隨之進入豫東地區,與豫東地區夏人的二里頭文化混合,形成二里崗文化。這和一些傳說中,殷侯歸於商丘的記載相吻合。

上古時代——商族戰略冒進,進退維谷

商國的這一冒進舉動,直接隔開鄭洛許地區的崇國(洛陽一帶)、昆吾(許昌一帶)、韋國(鄭州一帶)、顧國(滎陽一帶)與東面的盟國葛國(商丘寧陵一帶)的聯繫,加上孔甲的一系列行為,導致韋國處在有國無君的混亂狀態,夏聯盟的核心方國岌岌可危。 在這種情況下,皋在位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幫助韋國復國,重新恢復韋國的方國秩序。這其實也是在修復夏聯盟的核心幾個方國的關係。 到了皋之後的君主,發在位時,東方和南方的夷人方國前來參加會盟,陣勢非常浩大。據傳說,夷人方國的君主、酋長甚至在會盟上獻舞。這都意味著崇國的實力和威望依然還在。 經過皋和發兩代君主的修復,崇國的地位得以繼續維持。商國也是在這一階段,地盤始終侷促在豫東地區,西面是韋國、顧國,南面是昆吾,東面是葛國,商人的一個冒進的軍事征服,不僅沒有摧垮崇國,還讓自身陷入到夏聯盟核心方國的三面包圍之中。

上古時代——商族戰略冒進,進退維谷

但是商人憑藉著青銅器和戰馬,以及族人的戰鬥力的彪悍,最終在四面重圍的情況下,抵擋住了夏聯盟的四面進攻,穩住了豫東的地盤。不過代價可能是,臣服崇國,成為崇國的小弟,加入到夏聯盟中來了。 發去世之後,繼位的是崇國的末代君主癸,也就是著名的後桀(夏桀)。 桀的父、祖時代,夏人已經打服了商國,暫時性的解決了商國的威脅,到桀在位時,崇國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不服崇國的方國上去了。 桀在位的前半段時期,就是不斷地征討那些挑釁崇國和不尊奉崇國的方國部落。前後十五年,被崇國征討的方國依次有有施氏、畎夷、踵戎、有緡氏、岷氏等等。 傳說有其真實的一面,問題是難辨真偽,結合考古可以甄別一些,但是後桀征討這些方國的傳說,在考古上無法找到佐證。所以,這一段傳說,只能作一些推測。

上古時代——商族戰略冒進,進退維谷

有施氏、畎夷、有緡氏都是東方的夷人方國。傳說有施氏的領地在沂蒙山的北麓(蒙陰縣康熙志),大約在今天的蒙陰縣周邊。桀在即位之初就征討有施氏,有施氏的酋長把年輕的妹妹嫁給桀,與崇國和親,換取和平。酋長的妹妹名字叫做喜,所以叫做妹喜,意思大概就相當於現代所稱呼的,妹妹喜兒。這個名字是作為哥哥的酋長的口吻。 有緡氏和畎夷無法考證。 踵戎大約處於關中的西部,有扈氏的西部。岷氏,可能是隴南地區的岷山一帶。 後桀因為父、祖兩代壓制商國而積累的國力和威望,同樣也自信心爆棚,開始大開大合的征討周邊沒有臣服的方國,甚至西征到隴山以西的地區。這樣折騰,國力自然也就消耗的很快,到了桀在位的中期,崇國自然也就沒有更多的國力供桀去折騰了。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商國才開始在困局中打開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