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夏王朝的"黑科技"

據傳說,不降任古崇國君主的時代,大約在3700年前左右。此後的100來年,是古崇國衰落的時代。 這100來年,古崇國經歷了6位君主,分別是扃(18)、廑(8)、孔甲(9)、皋(3?)、發(7?)、癸(31)。癸,就是傳說中的夏桀,夏後同字異形,夏桀也就是後桀。 前200年,古崇國之所以穩定而長期的維持霸權,得益於三方面的因素。

上古時代——夏王朝的

第一方面是古崇國有著傳統的威望,這個威望來自於大禹時代援助黃泛區抗洪積累的德行,以及聯合各部征討三苗、征討嬴姓部落、對抗有窮氏、伯明氏而積累的威行。 深厚的德與威,慢慢的就形成了道統。圍繞在道統周圍的,是古崇國用血緣關係加固的鐵桿盟友,比如禹的舅族有莘氏、啟的舅族塗山氏、少康的舅族有仍氏、杼的舅族有虞氏,以及復國的不二功臣,伯靡的部落彭氏。這些鐵桿盟友與古崇組成了夏聯盟的核心。

上古時代——夏王朝的

第二方面是古崇國征服夷人的戰略,就像後金征服蒙古的戰略一樣,古崇國只是重點打擊東夷中最強大的部落,而對其他部落更多的採取拉攏、結盟的方法,只要這些夷人部落臣服和加盟就可以了。古崇國不會像對待三苗那樣,使用殘酷的屠戮、驅逐和奴役手段。這樣的戰略不會威脅到夷人各部落、方國的生存和利益,所以尊奉古崇國的難度就小得多。

上古時代——夏王朝的

第三方面是古崇國掌握了一項核心技術。 4000多年前,青銅技術伴隨著古雅利安人的東遷,來到了新疆,並且通過河西走廊傳到隴西和關中。5000年前~4000年前之間的隴西馬家窯文化就出現了青銅小刀,4100年前左右的晉西南陶寺遺址中也出現了青銅圓環。這些還比較零星,不排除是貿易和戰爭導致的物件流轉。 但進入4000年前以內,河西走廊的四壩文化、隴西地區的齊家文化,大批量的出現青銅物件和冶煉遺址,何以確定青銅技術出現了。


上古時代——夏王朝的

青銅技術是當時的高新科技,自然也就是各個部落方國重點保護的核心技術。但就像英國人想保住第一次工業變革的成果不外傳,但最終還是從縫隙中漏給了美國人一樣,高科技的青銅技術,也會因為貿易、戰爭、收買、工匠叛逃等各種因素外洩。不過這個過程會比家羊、小麥的傳播速度慢一拍,和家馬的傳播速度大體一致。 隴西地區的青銅技術向三個方向傳播,向東南進入四川盆地,催生了古蜀人的三星堆青銅文化。向東北進入陝北、河套,催生了戎狄各部的朱開溝文化。向東自然就是進入關中與河洛,將夏人的二里頭文化帶進青銅時代。 二里頭文化進入到3900年前~3800年前之間,也就是學界所說的二里頭文化二期階段,古崇國掌握了青銅技術。這一時期,青銅器物集中在洛陽盆地的偃師一帶出土,而且這裡還有大型的宮殿(雖然只是簡陋的土臺基上較大的茅草土屋,但在當時的條件下,確實就是中土最豪華氣派的建築了)。

上古時代——夏王朝的

青銅器物主要是小型的禮器和兵器。禮器主要是飲酒用的銅爵,用於諸侯——也就是各部落方國均組的會盟大典上,只有尊貴的各國酋長、君主才可以使用。所以後世最終把君主的稱號等級,與這個重量級的喝酒禮器聯繫起來了,地位越高,飲酒用的爵就越精美,最終催生了“爵位”一詞的產生。兵器有銅鏃(箭頭)、銅戈、銅矛。金屬材質的武器,面對其他部落方國的石器武器時,就如同1840年代,英國的堅船利炮和來福槍,面對大清國的火繩槍一樣,佔盡了優勢。傳說記載中(世本、墨子),古崇國的君主杼製作了鎧甲和矛,這一說法與二里頭文化中青銅矛的出現,恰好在時間上吻合。可見,傳說雖然會因為年代久遠而訛傳,但或多或少能保存一些真實的內核,這就需要各種證據去對比還原了。 古崇國因為青銅技術而保持強盛,但終究會因為其他的方國掌握這一技術,而導致古崇國喪失科技上的優勢。而在古崇國的北方,伊洛盆地以北的豫北、冀南地區,就存在著一個同樣掌握了青銅技術的方國。這個方國不僅僅擁有青銅技術,還擁有了迎來一項更高科技的核心技術,從而在戰爭中比古崇國更佔優勢,最終取代古崇國成為中原的新霸主,這個方國,就是商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