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悲喜劇:獨角獸紛紛上市,VC

轉發這篇文章前,先重申幾個觀點:

  1. 現在,IPO回報再不好,也是諸多公司最經濟、體面的退出選擇。所以有IPO條件的,還是儘量選擇IPO,這沒什麼丟人的。


  2. 這群赴港、赴美IPO的獨角獸,即便IPO破發了,也是中國公司裡最有頭有臉的一批。除去少部分因為行業關係等相對低調,或暫時沒被發現的隱形冠軍,絕大部分公司還不如這幾家牛逼。


  3. 對於諸多公司的表現,不能以昨天破發就唱空、今天大漲就再唱多,這樣活得就會特別累。


  4. VC/PE能不能掙錢,還是要看看投資進入的價格和時間。如果你在估值很低的時候投資進入,但拿的時間太長也不一定性價比最高。往往市場上,進入時間較晚、投資價格不低的機構,故事講得最好。

來源 | 投中網

告訴大家一件恐怖的事,2017年底以來在香港上市的獨角獸,還沒有不破發的。閱文集團、眾安在線、平安好醫生、獵聘,如今輪到了小米。

萬眾期待中,小米上市首日即宣告破發,雷軍在路演階段所做的表態“定價會做出讓利,讓普通投資者都有錢賺”還言猶在耳。

獨角獸在港股紛紛破發,在美股也沒好到哪裡去。6月底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優信,股價已跌去兩成,背後的投資機構已經在裸泳了。

在港股、美股這類實行註冊制或“準註冊制”的資本市場,破發本不足為奇。但這一輪破發之下,不少獨角獸的股價,已經逼近甚至低於VC/PE投資的成本價,就非常令人擔憂了。

現在看來,2018年毫無疑問是IPO大年,但是不是VC/PE的豐收年,卻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回報率還不及回購,要這IPO有何用?

小米上市前融了15億美元,投資者有數十家之多。按17港元的發行價,早期投資者如晨興、啟明等可獲得豐厚回報,A輪投資者回報可超過800倍。

但從2010年到2014年,小米的估值增長如脫韁野馬一般。小米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是2014年底的F輪,融資額約10億美元,其中F-1系列估值約460億美元,F-2系列估值約420億美元。

按發行價計,小米F-1輪和F-2輪的投資者四年時間的回報率分別為7%和20%。如果折算成年化,F-1輪投資者的回報還不及銀行存款。

2018年悲喜剧:独角兽纷纷上市,VC/PE却在亏钱

小米各輪次投資者回報(以當前匯率計算)

這樣的結果無疑讓人大跌眼鏡。對小米IPO定價最不滿的,恐怕還不是雷軍,而是GIC、厚朴投資、淡馬錫等小米的後期投資者。按小米與優先股股東之間的協議約定,如果小米在2019年12月23日前沒有完成合格上市則需要贖回,贖回價格是發行價加8%應計利息及已宣派但未支付股息。也就是說,如果小米沒有按期完成IPO,投資者理論上至少有年化8%的保底收益。這IPO,要它有何用?

韭菜割到了VC/PE頭上

小米的慘狀早有先兆。

在小米之前,港股最大的獨角獸是平安好醫生。這家移動醫療頭部公司於5月4日正式掛牌,每股發行價為54.80港元,結果當日即跌破發行價。目前平安好醫生股價僅剩44港元,相較發行價已經跌去了20%。

大名鼎鼎的軟銀願景基金是平安好醫生最後一輪融資的投資方。願景基金於2017年12月向平安好醫生投資了4億美元,獲得6720萬股。如今這些股票的市值約為3.8億美元,已經低於投資的成本價。

最慘的還數優信的後期投資者。上市一週多,優信股價還沒有止跌的跡象。7月6日優信的最新股價7.3美元,市值已經下滑至22億美元。實際上,為了力保發行成功,優信在上市前已經突擊下調了發行價和募資規模,發行區間從10.5-12.5美元下調至9美元,總股數從3800萬股下調到2500萬股,被稱為“流血上市”。但這並沒有妨礙優信上市後繼續血流不止。

目前的股價,意味著已經有一批投資機構虧掉了三分之一的本金——在上市之前的最後一輪融資中,優信的估值約32億美元;2017年1月的G輪融資,優信的估值更是達到36億美元。

一個時代結束了

在資本市場上,2017年“新經濟”三個字還是趨勢正確,2018年就迅速被汙名化,得到的質疑遠多於讚譽。

不久前,著名投資人、原鼎暉投資合夥人王功權發了一條朋友圈:小米和美團IPO三個月內的股價走向,將深刻影響中國創投行業的投資價值取向。

將來回顧起來就會發現,這兩個公司在這個歷史階段,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好,則大家繼續做爆炸成長夢想;不好,則風險投資的一個泡沫時代結束。

直到2016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雷軍依然表態:“小米未來5年內不會上市”。僅僅過去兩年時間,即便對定價心有不甘,小米還是選擇儘快上市。招股書證實,小米與投資機構之間確有上市時間對賭,期限是2019年底。雖然沒有人會直接承認,但投資機構的退出需求,無疑會是小米IPO的壓力之一。

美團點評背後的投資機構甚至更多,投資規模也更大。2010年以來,美團融資規模總計83.62億美元,大眾點評融資規模總計12.41億美元,摩拜融資規模總計19.24億美元。三者相加,美團點評合計融得資金115.27億美元。除去套現離場的部分原摩拜股東,美團點評還需要為百億美金的投資帶去回報。

細數2017年底以來赴美上市和赴港上市的公司,它們大多成立於2010年前後。VC/PE陪跑8到10年之後,基金期限將至,尋求退出本在預期之中。從公司自身發展的角度而言,此時上市也是正常節奏。

上市不令人意外,令人意外的是遠低於預期的定價。小米和美團是2010年前後成立的那一批互聯網公司中最優秀的代表,在上一輪互聯網“風口”中如魚得水,崛起為A、T之後的新巨頭。優信、平安好醫生等公司也是各自細分市場的領頭羊,獲得了最多的風投青睞。換句話說,它們是最適應當時的估值遊戲規則的公司。但是,這樣的公司卻在二級市場遭遇了滑鐵盧。VC/PE們擠破頭拿下了所謂頭部公司的投資份額,最後終於IPO了,一算收益率卻是有苦難言。

獨角獸還是獨角屍?

今年5月,“互聯網女皇”、凱鵬華盈合夥人瑪麗·米克爾發佈2018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對中國最大的幾家獨角獸進行了估值:螞蟻金服1500億美元、小米750億美元、滴滴560億美元、美團300億美元、今日頭條300億美元。瑪麗·米克爾對小米的估值,與小米自己的評估非常接近。小米啟動IPO之初,傳出的目標估值即為700~800億美元之間。

但雷軍怎麼也不會想到,無論在香港還是大陸,這樣的估值遭遇的均是一片噓聲。

作為“互聯網思維”教主、“風口論”的發明者,雷軍的小米居然被踢出了互聯網公司的隊伍。投行用財務模型一套,紛紛表示小米的合理估值也就是400多億美元。6月初小米申請發行CDR,港股人士猜測小米先上A股的用意是拉高估值。結果A股這邊證監會給小米幾萬字的反饋意見,刀刀劍指估值虛高,股民們紛紛為證監會打call。碰壁了一圈,小米又回到了港股。

在6月下旬的香港投資者溝通會上,雷軍滿臉無奈的說道:“這次550億美元的定價,就是我也不想開價了,你們隨便開吧。總不至於連550億美元都不值吧?”

很明顯,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用錢投票的結果表明,他們確實覺得不值。一級市場過去十餘年來行之有效,以至於被雷軍視為天經地義的獨角獸估值方式,並沒有得到二級市場的認可。

緊隨小米之後的美團點評如何定價將會是一個更大的懸念。傳聞美團點評IPO的目標估值是600億美元。與小米一樣,迎接美團點評的也是鋪天蓋地的質疑。

如今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上市文件的獨角獸已經有十餘家,還有更多的獨角獸在路上。

過去幾年有所謂“C輪死”、“B輪死”、“A輪死”之說,現在證明還是過於樂觀了——退潮之後,就算走到IPO了照樣會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