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年轻消费市场,王源成FILA代言人;Ochirly开设小程序商城

1 Ochirly开设连衣裙小程序商城

6月11日, 服装品牌Ochirly已经上线连衣裙小程序商城。该商城主要分为连衣裙和饰品两部分,其中饰品部分仅有女鞋在售。目前,小程序商城内的商品品类较少,更多商品还需前往官方商城购买。

看上年轻消费市场,王源成FILA代言人;Ochirly开设小程序商城

商城布局上,划分为工作、约会、休闲、度假、派对等多个场景供消费者选择,还可根据定位搜索距离最近的Ochirly线下店。

据了解,2017年底,Ochirly的母公司赫基(中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招股书数据显示,赫基集团在2016年的营收为64.4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06亿元,2017年上半年的营收与净利润则分别为28.83亿元和3.71亿元,其中15.5%的收入来自电商渠道。Ochirly2017年上半年销售额为12.96亿元,占总收入的45.56%。

2 看上年轻消费市场,王源成FILA代言人

6月11日,运动时尚品牌FILA正式宣布王源为品牌代言人。这次新动作不仅标志着FILA希望为品牌注入鲜活力量,同时也表明FILA在年轻消费者市场的全新尝试与野心。

看上年轻消费市场,王源成FILA代言人;Ochirly开设小程序商城

目前,王源身穿FILA拍摄的照片已经成为FILA中国官网首页最醒目的元素。 截至11日晚上10点半,FILA官方微博宣布王源成为品牌代言人的消息获得了77.2万转发、4万评论、2.5万点赞。

FILA于1911年创立于意大利,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在网球、高尔夫、户外运动领域享有声誉。2007年下半年,FILA将FILA品牌中国区所有权益作价4800万美元转让百丽。2009年,安踏看到了当时Kappa的成功示范以及广阔的中高端市场,从百丽中国手上将FILA收购,安踏独家拥有FILA在大中华地区的品牌经营权。

直到2014年这个高端运动品牌才实现盈利。得益于FILA的成功实践,安踏明确了多品牌战略,相继出现了DESCENTE、Sprandi、Kolon品牌。截至2017年底,FILA和FILAKIDS在中国拥有1300余家门店。FILA2017年增速超过50%,其中第四季度增速达85%-90%之间。

3 顺丰旗下首家“Wow哇噢”店落地重庆

日前,顺丰旗下跨境电商平台“Wow哇噢”全球首家精选店落户重庆解放碑商圈。这是一家集多业态于一体的海外特色服务和跨境商品的融合店。店内融入人脸识别、自助付款、行为分析等技术,市民可在

“无人”模式下自助下单购买。

看上年轻消费市场,王源成FILA代言人;Ochirly开设小程序商城

该店占地超3000平方米,共4层,是重庆目前最大的跨境新零售店。目前售卖的主营类产品主要集中于LG层及1层,囊括美食、美妆、美容、美衣等。

4 迎合大众口味变化,Prada二代准备接班

由于奢侈品消费趋于年轻化,"千禧一代"正步入消费旺盛的晋升途中,全球主要奢侈品集团正在全速推进"富二代"接班,试图利用"二代们"与客户更接近的年龄层和对社交媒体的熟知度,洞悉消费者口味变化。

看上年轻消费市场,王源成FILA代言人;Ochirly开设小程序商城

本周,一向被市场认为核心管理层极度强势的意大利奢侈品集团Prada SpA (1913.HK)普拉达集团亦传出集团创始人Patrizio Bertelli 和Miuccia Prada 夫妇的长子Lorenzo Bertelli 已经于去年9月加入集团数字通讯部门,据悉其最新职位为数字通讯部门总监。该部门不但掌管品牌的宣传调性,同时掌握与年轻一代消费者联系最密切的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渠道。

在2011年底中国反腐运动导致奢侈品行业直线滑坡后,普拉达集团至今元气还没有恢复,过去四年,该集团表现连续位列传统奢侈品巨头末位。与同行相比,普拉达集团同名品牌Prada 在快时尚化、年轻化和数字化方面较为落后,目前来看该集团正试图改变过往僵局。

5 拉夏贝尔1.6亿收购NafNafSAS获批

拉夏贝尔全资子公司 LaCha Fashion以2080万欧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收购法国NafNafSAS40% 的股权,交易后成为NafNafSAS第一大股东(另外两个收购方以投资基金的形式分别持股30%)。

看上年轻消费市场,王源成FILA代言人;Ochirly开设小程序商城

据悉,NafNafSAS于1973年在法国创立,主要从事女装产品及配饰销售,NafNafSAS在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及意大利等地区共拥有494家门店。截止2016年8月31日,NafNafSAS总资产126.9百万欧元,负债总额44百万欧元,净资产82.9百万欧元。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此次收购,一方面拉夏贝尔走向国际市场,开始拓展国际业务,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可吸收和借鉴海外品牌管理和运营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