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故事|千錘百鍊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漢代的繁欽有一首《定情詩》:“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這裡的“跳脫”,指的就是女子手腕上的鐲子。

你知道一百多年前的清末,婦女們的銀首飾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嗎?有這麼一位傳統手工老銀匠洪金泉,他傳承著一百多年前祖上流傳下來的銀器加工手藝,每一件獨一無二的銀器都還保留著清代的樣式。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62歲的洪金泉是安徽柘皋鎮人,他家的店鋪是清朝開設的、迄今已有百年的老字號銀店。

剛剛走近店鋪,就能聽到“叮叮叮”的清脆敲打聲,這是洪金泉正在用鐵錘在鐵砧上捶打銀條,帶著穿越百年的記憶,迴響在老街上。

“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做這行的,我從12歲起就跟著父親學打銀,快50年了。”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洪金泉有一袋子各式各樣的鐵模具,有平安牌、手鐲、觀音像……這些模具全部是祖輩留下來的,樣式是清代時設計的。如今,洪金泉在製作銀器時,依舊使用著這些百餘年前的模具,打造的銀器的樣式與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別無二樣。

一塊銀料,究竟是怎麼變成女士們腕上古樸素雅的銀手鐲呢?

洪金泉把銀料先熔解為銀水,再把銀水導入模具中變成四方的長條。將銀條放置在鋪滿石子的鍛爐上,洪金泉踏動放置在地面上的皮腔,連接氣爐的噴槍噴出藍色的火焰,很快一塊銀條在烈火中變成了紅色。待到銀條冷卻後,洪金泉拿出了打銀的工具,“叮叮叮”……就這樣一錘一錘敲打,另一隻手慢慢轉動銀條,持續40分鐘後,一根細長圓潤的銀條產生了。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經過多次的過火、鍛打,原本四方的銀塊,變得滾圓;再通過模具擠壓、清洗、拋光,幾道工序下來,銀飾的花紋栩栩如生;最後經過圓木的摺合,一個銀手鐲就成型了,閃閃發亮。

洪金泉說,他製作的銀飾依然保持著百年前的傳統工藝,一絲一毫不敢偷懶,“如今和一百多年前唯一的改變,就是使用了氣爐,以前都是用嘴吹火,形成高溫火焰。”

一塊銀塊要反覆捶打40分鐘,才能讓它徹底展開韌性,成為適合做出銀器的原料。再加上敲打花紋、焊接成型、打磨拋光等等工序,製作一件銀器,少則幾個小時,多則幾天。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比如一個用來做掛墜的花生,直徑最窄處只有三毫米,雖然小,但上面每個稜角、花生的麻點,都製作得惟妙惟肖,但打造這個小物件洪金泉卻要花費與打造一副手鐲差不多的工時。

雖然純手工打造銀器如此耗費工時,但打造一隻20克左右的銀手鐲只能賺上個二三十元。前段時間,有個人拿著500克銀子來找他加工,他給人家做了4雙銀筷子和4隻手鐲,總共收了280元,卻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捶打。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由於款式的限制,洪金泉的顧客也只有附近村裡的老人。過年的時候,哪家老人要打造一副新首飾,或者哪家孩子出生了,需要一副長命鎖,都會到洪金泉這裡訂製。

洪金泉從12歲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做銀器。“那個時候就看著父親打,自己和哥哥跟在後面學。”學了兩年之後,洪金泉就“出師”了,可以自己下鄉去給別人打銀器賺錢。

這家店面也是從洪金泉爺爺的爺爺輩一直傳下來的。“我家從爺爺的爺爺開始打銀器為生,我是第五代傳人。”洪金泉說,他們家兄弟兩個人都跟著父親學手藝,作為以後吃飯的營生。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對於洪金泉來說,這門手藝並不能讓他發什麼大財,但他覺得自己有這個使命讓它傳下去。

如今的都市黃金首飾店裡,銀飾已經實現了生產機械化、品牌化。偶爾出現的幾個打造首飾的攤點,也只是按照模具加工現代樣式的戒指、耳墜。對於洪金泉做的這種利潤低、加工難度大的銀器,更是沒有多少人在堅持做了。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洪金泉說,傳統的銀器製作技藝是一個磨練身心的過程,“完成一件好的銀器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銀匠不僅要有持久打磨的毅力和臂力,還需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現在,洪金泉正在向合肥市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他希望這門百年技藝能夠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瞭解這門一錘一錘精心敲打出的藝術,理解像他一樣的老手藝人的默默堅守。

銀髮故事|千錘百煉出“跳脫”,這是老銀匠傳承百年的手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