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局市場監管部門建議從三個層面破除二手交易維權難問題

近年來,二手市場逐漸興起,人們消費觀念轉變,逐漸認可二手商品的消費,從個人而言,不論是作為賣家轉讓自己的閒置物品還是作為買家購置物美價廉的二手商品,都帶來了真真切切的實惠,既能賺錢又能省錢;從社會層面而言,這是一種環保的生活方式,有益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二手市場繁榮發展,各種二手交易平臺百花齊放,刺激市場上的二手交易。


姑蘇局市場監管部門建議從三個層面破除二手交易維權難問題

各種二手商品在二手市場上流通,種類齊全,大到車房,小到日常用品;交易方式也多種多樣,平臺交易,當面交易,社交軟件交易等。二手交易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便利和實惠,但同時二手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維權難的問題也是難以迴避的。

近日,姑蘇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吳門橋分局接到市民周女士的投訴熱線,周女士表示其通過微信購買了一款1700元的二手手機,商家表示手機是九成新的零件沒有問題,外觀也沒有瑕疵,周女士通過微信圖片和商家的描述確定購買這款二手手機,手機通過快遞郵寄到周女士手中。周女士表示該手機在使用了一個月後就出現了手機無法開機的問題,送修之後發現該手機的主板曾被維修過,周女士聯繫商家要求處理,商家拒絕並拉黑了周女士,周女士無奈之下選擇電話投訴該商家,請我局出面協調退款或者維修好該手機。

經詢問了解到,周女士在二手機交易過程中既沒有去過該商家實體店,也沒有索要收據發票,全程僅通過微信和電話聯繫完成交易。周女士提供給我局的商家信息僅電話號碼和一個大概地址,具體的商家的名稱也無法提供。經過調查核實,周女士提供的地址是一片住宅小區的地址,無法找到出售二手機的商家,工作人員通過僅有的電話號碼試圖聯繫商家,但始終無法聯繫到商家。

姑蘇局市場監管部門建議從三個層面破除二手交易維權難問題

出現這種狀況,我局工作人員也無法開展調查調解工作,只能依法終止調解。即便是能夠找到商家,對於這類二手機維權的調解也是很艱難的。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國家有關商品的“三包”規定不包括二手手機,除非消費者和商家購買時有書面約定。因此,二手手機在法律上不受保護,消費維權難度很大。 對於打破這類二手產品維權難的局面,有如下幾點建議: 1、 就法律層面而言,應當完善二手交易相關的法律法規,從根本上解決二手交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相關法律不僅要對商家有約束,也要對二手交易中的自然人有相關的約束,對二手交易過程中的失信行為列入個人徵信。 2、 就監管層面而言,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二手交易的監管,督促商家在二手交易時誠信合法經營,如實給消費者提供二手商品,並出具相關的交易憑證。 3、 就消費者而言,二手商品雖然便宜,消費者在購買時要警惕銷售陷阱,謹慎購買。如需購買二手商品,儘量選擇正規有門店的商家或者通過二手平臺來購買。消費者通過電話或者通信軟件(微信、QQ等)交易的話,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消費者購買前檢查測試手機的性能、質量,是否能正常運行,手機是否與商家的承諾相一致,一定要向商家索要購物憑證,儘可能與商家達成關於退換貨及維修的書面協議,以便日後維權。

楊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