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務運動失敗在哪?見識不足亂作爲是關鍵

洋務運動失敗在哪?見識不足亂作為是關鍵

晚清時期,洋務運動興起,以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提倡興“西學”、提倡“洋務”、辦軍工廠,生產新式武器、建立新式軍隊,達到“自強”目的。為了解決軍用工業的原料、資金、運輸問題,進而大力興辦民用工、礦業和運輸業。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促使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輸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和國防的近代化。但由於傳統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計劃、主事者識見不足、守舊人士的反對、官僚政風的敗壞等原因,洋務運動最終失敗。這其中主事者識見不足,盲目蠻幹亂作為是一個重要因素,張之洞辦漢陽鋼廠就是一個例子。

洋務運動失敗在哪?見識不足亂作為是關鍵

張之洞是洋務派領袖人物,時任湖廣總督,是地方實力派的代表。他雖有雄心壯志,但他所掌握的知識,不足以擔當起自強維新的建設大業。他計劃創辦一座鋼鐵廠,原定於廣州城外的鳳凰岡。不久,張之洞由兩廣總督調為湖廣總督,鋼鐵廠隨之設置於湖北。當時,湖北大冶發現鐵礦,有人建議將鋼鐵廠建在大冶,張之洞說:“大冶太遠,如果將工廠建在漢陽,我還能看到工廠的煙囪。”於是,廠址選定在龜山下的水田中。

洋務運動失敗在哪?見識不足亂作為是關鍵

在那裡,地勢低窪且潮溼,建廠首先得墊高地基,共計填土九萬餘方,花了三十餘萬兩銀子。漢陽鋼鐵廠的全部建廠經費為300萬兩,填土已經佔去十分之一。雖然張之洞的財大氣粗不差錢,對於用錢不太計較,但這筆賬還是要算到工廠的生產成本里。

洋務運動失敗在哪?見識不足亂作為是關鍵

與此同時,他委託駐英公使薛福成訂購鍊鋼機器。英國梯特賽鋼鐵廠的廠主說,須將未來鍊鋼所用焦煤與鐵礦砂的樣品,寄至英國化驗,視其品質,再決定鍊鋼爐的設計。薛福成拍電報給張之洞,張之洞說:“中國之大,何處無好煤好鐵?只須照英國的式樣採購就行。”於是,廠主依照英國所用的酸性鍊鋼爐,製造一座貝色麻爐,運到湖北。

洋務運動失敗在哪?見識不足亂作為是關鍵

19世紀中葉,西方國家的鍊鋼法有兩種:一是以酸性冶煉的貝色麻法,一是以鹼性冶煉的馬丁法。兩種鍊鋼法的區別是,貝色麻法不能除去鐵中的磷元素,因此,不宜用於含磷較多的鐵礦;如果鐵礦的磷較多,就應採用馬丁法。大冶鐵礦的最大缺點,恰恰就是礦砂中的磷元素較多。如果用馬丁法冶煉,當然不成問題。漢陽鋼鐵廠的鍊鋼爐是根據貝色麻法設計的,無法去除鐵中的磷,所煉成的鋼鐵,容易脆裂折斷。張之洞根本不知道這一點,只是以他粗率的做事氣派,讓英國廠商自行決定。這一次,他的機緣太不湊巧。從英國訂購的機器,1891年運到中國,1894年,漢陽鋼鐵廠的產品開始上市。當時,進口的洋鋼在上海的售價是每噸銀三十餘兩,漢陽廠的鋼只能賣每噸銀23兩,還乏人問津。

洋務運動失敗在哪?見識不足亂作為是關鍵

鋼鐵工業的基本原料是煤與鐵,為了節約成本,辦鋼鐵廠或以鐵就煤,或選擇煤鐵二者的中點。由於漢陽鋼鐵廠選址錯誤,使工廠與鐵礦和煤礦分別位於相隔遙遠的三個地方,鐵礦砂來自120公里外的大冶,每噸運費銀元3角4分;焦煤來自河北開平煤礦,運到漢陽,每噸要賣銀16兩。把這些生產成本加起來,即使不包括員工薪金,已經超過產品的售價。到了1898年,漢陽鋼鐵廠累計虧損一百餘萬兩。張之洞在建廠之初種下的先天性缺陷,無法補救,最終使他的一腔熱忱都成了畫餅。

張之洞的教訓告訴我們,幹事業不能光靠一腔熱情,知識技能很重要,還得組建一個強大的團隊,否則再充裕的資金也會血本無歸,到頭來必將一事無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