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看過一本書,叫做《追風箏的人》。

這裡面講述了阿富汗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巨大變化。或許你不知道,在1979年以前的阿富汗,曾經是多麼的富有,完全和今天貧窮落後以及混亂的狀況不一樣。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60年代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城市全景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可以說是中亞地區璀璨的明珠。當時阿富汗被稱為“亞洲的瑞士”。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阿富汗末代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乘坐他的豪華轎車在喀布爾

1929年,納第爾建立了阿富汗最後一個王朝,即穆沙希班王朝。這個王朝在1973年被推翻,查希爾從此長期流亡海外。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阿富汗喀布爾的一家水果店

阿富汗在六十年代的發達程度超過了同期幾乎所有的亞洲國家,僅次於日本等和中東的一些石油國家。數據顯示,1965年,阿富汗的GDP為十億美元,甚至高於同期的新加坡。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護士正在學習人體結構

喀布爾婦產科醫院: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阿富汗人重視教育並將其視為實現平等的偉大力量。如果你進學校取得好成績,就有機會進大學,甚至還能出國留學,從而成為中產階級,過上舒服的生活。那時候的教育完全按照西方的水準進行。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士兵正在操練

阿富汗曾一度擁有強大而有一定作戰能力的國防軍隊,如今僅成了人們的記憶。更加諷刺的是,面對1979年蘇聯的入侵,這支看上去十分強大的軍隊卻讓蘇軍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解決掉了。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阿富汗的古爾巴哈紡織廠

曾經的阿富汗的工業化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程度,雖然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是很大,但是在當時的發展中國家的工業水平中是屈指可數的。阿富汗曾有過中型和輕型工業,照片中的紡織廠就是其中一家企業。那時人們感覺阿富汗擁有的是一個光明的未來——經濟在成長。但是30多年的戰爭已將阿富汗的工業連同原料供應鏈條一併摧毀。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喀布爾河上的薩洛比水電站

喀布爾河上的薩洛比水電站是這個國家最重要的發電站之一。20世紀50年代早期,阿富汗在德國的支援下建起了第一批大型水力發電站,其規模之大對於一箇中小型國家來說已經是相當震撼了。

老照片:帶你領略六十年代的“亞洲的瑞士”——阿富汗的繁榮景象

但是現如今,阿富汗幾乎是最動亂、危險和貧窮的國家之一,而讓阿富汗陷入動亂的三個罪魁禍首分別是:蘇聯、塔利班和美國。在這三者的逼迫之下,阿富汗徹底變成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歷史的教訓反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富國一定要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