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爲何會滅亡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自從明王朝悲情滅亡後,好些明朝遺民們,就常想不明白一個虐心問題:這大明朝,怎麼亡的這麼突然?

如果瞧瞧明朝亡國前二三十年,即晚明大亂爆發前,明代萬曆晚期的中外史料,明朝的滅亡,實在是無比突然。萬曆晚期史料裡的明王朝,還滿是豐富多彩的城鄉生活,紅紅火火的商品經濟。套明末清初遺民陸應暘的話說,那簡直讓人“好不感嘆思慕”。慕名而來的外國傳教士們,也是上岸就看花了眼,利瑪竇等外國學者們,更是驚呼“遠比歐洲富裕得多”。可就是這麼個繁榮的世界,竟然轉眼就是內憂外患的戰火,直到山河變色,悲情滅亡。

不過,如果細看幾個“繁榮景象”,明朝滅亡的伏筆,卻是觸目驚心的浮現。甚至可以說,堪稱超越歷史的教訓!

“繁榮景象”一:不賭博沒臉見人

明代萬曆年間,商業活動出名火熱,但要論火爆整個晚明年間的“商業活動”,卻首推賭博。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雖說明朝開國時,曾對賭博風氣重手狠打,《國初榜文》記載,明初老百姓賭博要斷手,官員賭博要罷官。以至於二百年裡,明朝人聽到“賭”字就哆嗦。可萬曆皇帝親政後,上朝都沒心情,“抓賭”也懶得做。《酌中志》更記載,萬曆皇帝本人就是此中行家,經常在宮裡開賭,招來“司禮監掌印”“東廠秉筆”等一干太監,得空就賭得天昏地暗。如此“帶頭”,大明朝的賭博風氣,自然沒幾年就刮遍城鄉。

於是,到了萬曆晚期時,明朝民間的賭博風,就有了各種震撼場面:《菽園雜記》記載,崑山等經濟發達地區,有了新賭法“葉子戲”,按照賭資來發牌,萬萬貫的紙牌,命名為“呼保義宋江”,百萬貫的紙牌,命名為“行者武松”,以此類推一百零八張,最便宜的萬貫紙牌,名為“浪子燕青”。有“梁山好漢”站臺,這賭法自然火熱,江南地區從士紳到商旅,都是紛紛著迷。幾個牌面打完,成千上萬的錢財,也就嘩嘩賭出去。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北京南京杭州等大城市,賭風更是風靡各階層。《五雜俎》記載,北京城每年以賭博為業的乞丐,最少也有五六千人。就連理論上“雙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人,也紛紛扔下聖賢書開賭,《留青日札》記載的晚明杭州賭坊詐騙案,幾乎把府學所有的秀才都牽涉進去。以顧炎武的《日知錄》裡的痛斥:晚明江南的進士,登第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聚眾賭博,甚至還有“以不工賭博為恥”的奇葩風氣——當官不會賭博?出門沒臉見人。

發展到後來,很多明代高官們,退休後也專開賭場,一邊賺錢一邊“發展人脈”,同樣是《日知錄》記載,諸如跑官買官等蠅營狗苟,當時都是賭一把的事。明朝的腐化速度,可以參考賭博氾濫的程度。

越演越烈的賭博風,就似一個急速下墜的鐵球,牽著晚明的社會風氣,年年急速下墜。

“繁榮景象”二:丟臉到歐洲的“小聰明”

歐洲較早一本介紹明代繁華的圖書,當屬克魯士的《中國志》。這位學者曾在嘉靖年間遊歷東南廣州等地,記錄下了明朝悠閒的城鄉生活與繁華的商業,引得多少冒險家心馳神往。不過書中另一些真實記錄,也叫國人尷尬:

明代的造假風。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以克魯士的記載,當時的明朝農貿市場上,賣牲口的為了給牲口增加體重,上市時拼命給牲口喝水。特別是賣雞時,更是簡單粗暴,直接給雞灌砂子——就為多賣幾個錢。

難道是這洋人瞎寫?同是嘉靖年間,明朝史料《賢博編》裡,就把明朝的“造假風”,講得繪聲繪色:

明朝假冒偽劣貨物充斥的城市,就是南京北京還有蘇州。別說是日常各種百貨用品,都是殘次品充斥,就連這些城市裡賣楊梅的,都是把生澀的楊梅,直接拿大棕刷用墨刷成紫黑色,竟就大模大樣的當熟楊梅賣。吃下去會有什麼中毒後果?那就沒人管嘍。

發展到萬曆年間時,明朝的“假冒偽劣”風氣是越演越烈。當時的《天下水陸路程》等圖書裡專門有提醒:做生意的從常州到浙江,這一路都要謹防騙子。到處是“接客之徒誆誘”,稍不留神就要被坑。蘇州閶門商業區上,琳琅滿目的各種貨物,更要“不識休買”——簡直假貨扎堆。

看過這誠信度急劇下跌的記載,也就不難理解,明末天下大亂時的各種坑事。

“繁榮景象”三:細思極恐的“出行指南”

明朝萬曆年間,商業活動發達,人口流動也越發加速,各種“出行指南”也應運而生,上面的《天下水陸路程》,就是萬曆年間非常有名的一本。但就是這本見證了明代商旅繁榮的圖書,除了記載了“假冒偽劣”風氣,更記載了當時明朝,另一個叫人一頭冷汗的景象:

越發氾濫的盜賊。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以《天下水陸路程》記載,如果從徐州到北京,一路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因為“響馬賊”隨時都會出沒。從北京到江西,以及從廣東到浙江,都是必須要走白天的路,絕對不能走夜路。尤其恐怖的是湖口的強盜:一路上別的地方的強盜,都是拿了錢就罷休,唯獨湖口的強盜,卻是拿了錢也要殺人,做事十分血腥。

而在《萬曆野獲編》等史料裡,《天下水陸路程》裡的這些情況,還是“溫柔”的。當時河北任丘等地的富戶士紳,都是馬賊的“窩主”。山東當地的大戶,更常扶持“響馬”。到了崇禎年間時,北京郊外玉河橋一帶,都是賊寇出沒。商旅夜幕降臨時到這裡,基本就跑不了。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也同樣是這類史料裡,也充斥著官府各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荒唐記載。連盜賊都可以如此猖狂,多年後的明末天下大亂,已不意外。

“繁榮景象”四:表面繁榮的明朝城市

明末另一個亮眼輝煌,就是近乎巨型的城市。拜明朝“資本主義萌芽”所賜,明代的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城市生活無比熱鬧,北京南京等大城市,人口早已突破百萬。風情萬千的城市生活,惹了多少後人豔羨。但放在當時明朝史料裡,明朝的城市,也是招夠了吐槽:大歸大,毛病卻極多。

明代史料《五雜俎》裡,就記錄了“超級城市”北京城的槽點,曾經在好些中外史料記載裡,擁有整潔衛生的北京城,晚明時的衛生條件,卻已惡劣到“市場上多糞穢”的地步。特別是每到夏天時,一場雨水過後,街面上就是蒼蠅蚊子亂飛。於是年年夏季,北京城的瘧疾等疾病,都是屢禁不絕。想健康?那得“惟靜坐簡出足以當之”——當個宅男才太平。

明末四大“繁榮景象”,告訴你明朝為何會滅亡

日常年節尚且如此,到了明末瘟疫席捲的年代,這個北京城,又如何能扛住?

為什麼會到這個地步?同樣可參考萬曆皇帝的三十多年怠政,國家的軍備國防行政,樣樣都歇菜,各級官員缺編嚴重,看似簡單的城市衛生管理,又哪還有人管?天子腳下尚且如此,明朝各地更可想而知。區區小細節,足以見證晚明行政效率的癱瘓。

繁榮的外表下,卻是一個腐敗且效率低下,已似一盤散沙的王朝。面對緊接下來的國家風險,自然缺少抵抗力。其中教訓,數百年後,依然值得深思。

參考資料:《酌中志》、《五雜俎》、《日知錄》、《賢博編》、《天下水陸路程》、《萬曆野獲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