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龍王壩:「土裡土氣」吸引遊客「願意來」

新華社銀川7月27日電(記者許晉豫)寧夏西吉縣龍王壩村,因村中有龍王廟及圍壩而成的水庫而得名。記者26日來到龍王壩村時,路邊的糧倉、馬車、一字排開的窯洞,鬱鬱蔥蔥的梯田……濃郁的鄉村氣息撲面而來。

若非有人提醒,很難想到此處位於寧夏最貧窮的西海固地區。

“土裡土氣”是龍王壩村的最大賣點。2011年開始,龍王壩村另闢蹊徑,從林下養殖、休閒農業到鄉村旅遊,把農村當景區來打造。

宁夏龙王坝:“土里土气”吸引游客“愿意来”

龍王壩村田地裡的草編耕牛。新華社記者 許晉豫 攝

“鄉土元素承載著很多人的農村記憶,是農耕文化的載體,沒了它,鄉村旅遊就會變成另一種城鎮化。”返鄉創業的“80後”焦建鵬說,突出鄉土特色能夠更好地利用農村既有資源,降低了鄉村旅遊中普通農戶的投資成本及參與門檻。

2011年,看到家鄉貧困,焦建鵬便萌生了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村民增收的想法。他從林下養殖和休閒農業起步,流轉荒地和林地種植杏樹和油用牡丹,在林下放養生態雞,再用大棚種植草莓,發展特色餐飲,為名不見經傳的龍王壩村集聚人氣。

小有名氣後,龍王壩村從2015年起全力發展鄉村旅遊。4000畝的梯田景觀、農家飯、篝火晚會,進一步凸顯農村特色,由56孔窯洞組成的“窯洞賓館”成為“網紅”。目前,龍王壩村年吸引遊客達16萬人次。

從銀川市驅車前來的遊客馬彥玲說:“與城市裡的景點相比,這裡沒有濃重的商業氛圍,平時看不到的梯田、窯洞讓整個人放鬆了下來,我們願意來,願意在這裡多住幾天。”

宁夏龙王坝:“土里土气”吸引游客“愿意来”

龍王壩村的窯洞賓館。新華社記者 許晉豫 攝

鄉村旅遊讓龍王壩村從昔日“沒人願意嫁進來”的貧困村變為脫貧標杆村。發展鄉村旅遊以來,全村旅遊從業人員達到300人以上,發展民宿20戶,今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突破1萬元。

鄉村旅遊不僅改變了龍王壩村的發展模式,也改變了一些村民的發展思維。55歲的貧困戶謝維花看到別人開民宿效益很好,今年自己也開了一家,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這樣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西吉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王寅看來,西吉縣是寧夏貧困人口最多的縣,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也是基礎保障。

“鄉土元素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紐帶。”王寅說。正如龍王壩村將“土裡土氣”的村院與休閒旅遊結合起來,滿足了城市遊客迴歸農村的需求,為農村集聚了人氣,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參與採寫:週年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