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一四三团

  • 在沙湾县境内,团部驻地花园。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东距石河子市15千米,西距沙湾县城20千米。
  • 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第九军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1950年踏勘垦荒。
  • 一四三团始建于1950年8月。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这里就是闻名全国农垦系统的标兵农场。
  • 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二十三团。
  • 1969年7月,兵团统一农牧团场番号,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一四三团。
  • 1975年3~5月,兵团、农八师相继撤销,一四三团划归石河子地区,称石河子地区一四三团场。
  • 1978年8月,石河子地区撤销,成立石河子农工商联合企业,与石河子市合署办公,改称石河子企(市)一四三团场。
  • 1981年12月,兵团、农八师建制恢复,改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一四三团。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1984年被列入全国第85个华侨农场。
  • 石河子一四三中心团成立于2004年6月,2006年2月14日进入实质性合并。由原143团、151团、石南农场共同组建。
  • 中心团下辖华侨农场、紫泥泉种羊场、石南农场三个农场,共有98个行政单位,其中农牧连队42个,工交建商企业25个,涉农服务单位13个,文教卫生单位12个,城镇物业管理及社区5个,科研单位1个。
  • 中心团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耕地20万亩,天然草场80万亩,人口4.4万,职工8016人,离退休人员8420人,专业技术人员1579人。
  • 一四三中心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工交建商、文教卫生全面发展的国有大型现代化农场。
  • 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腹心,312国道、石西公路、北疆铁路、亚欧光缆、乌奎高速公路横贯团场东西,石南公路蜿蜒南北,直通天山。这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 林果面积和草场面积大,旅游景点多。
  • 团部花园镇是中心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石河子市的“卫星城”和主要旅游观光景点。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农 产 品2002—2003年一四三团党委为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1+3”文件精神,结合我团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生产实行“一白、一红、一绿”战略,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农作物单产逐年提高。
  • 2003年全团种植棉花6万亩,单产籽棉265公斤,总产籽棉 1590万公斤。
  • 2002年与新疆天业集团进行“贸、工、农一体化”合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加工番茄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平均单产5.3吨,其中滴灌加工番茄10000亩,平均单产7.5吨,2003年凡是种植加工番茄的农户无一亏损,全部盈利。
  • 一四三团依靠良种繁育的优势,每年种植制种玉米1.2万亩左右,单产380公斤。同时种植饲料玉米2万亩,平均单产810公斤。种植小麦5000亩,平均单产438公斤。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避免了棉花种植单一的局面,促进了全团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了职工收入,使团场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143团地处天山脚下,具有生产蟠桃得天独厚的自然、土壤和气候条件。目前,栽种面积4000亩,年产蟠桃5000多吨,是新疆最大的蟠桃生产基地。经过40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形成一整套科学管理模式,培育出了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三个系列品种。采用无公害、无污染栽培管理,生产的蟠桃是天然的绿色果品,果实大、肉质细,甘甜可口,营养丰富。2001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蟠桃之乡”。注册商标“古丽巴克”,意为花园美丽的果实。蟠桃是果中之王,每逢成熟季节,八方来客络绎不绝,争先抢购,供不应求,在疆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蟠桃是143团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积极着手建立万亩蟠桃园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拉长蟠桃产业链,提高蟠桃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已与石河子大学联手合作,开发出蟠桃汁饮料,上市销售良好。在蟠桃保鲜技术方面已获得成功。蟠桃新疆石河子市143团蟠桃是新疆瓜果类中的典型代表,其脆甜的口味和保健价值足以与库尔勒香梨和吐鲁番葡萄相媲美,但是受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的限制,其知名度却难以得到提升。因此石河子143团蟠桃能否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水果品牌,是它能否走出疆门和国门的关键。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在距石河子45公里的一四三团团部,乌伊公路南,石南公路西,坐落着一个有"蟠桃之乡"美称的蟠桃园。这个在北疆享有美誉的蟠桃园,最初建于1956年,是由兵团农学院毕业生分配到该团筹建的,他们从玛纳斯引进第一批树种,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成为北疆最早最大的国营桃树基地,每年收果110万公斤,供北疆地区所需。
  • "文革"期间,桃园惨遭破坏。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些有经验的果农又成了第一批种桃专业户,果园日臻繁荣。如今,一四三团蟠桃园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4000亩园子分片由果农承包。他们不断培育良种,科学管理,合理疏花疏枝,使这里的蟠桃独具风味。
  • 棉花是支柱产业,特产有蟠桃、线辣椒等。先后被国家授予“中国蟠桃之乡”、“中国线辣椒之乡”、“中国农作物良种繁育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主要工副业产品有皮棉、食用植物油、番茄酱,花园奶粉等。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交通方便,乌伊国道(乌鲁木齐~伊宁)G312线、北疆铁路、乌奎(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横贯团场境内,石南省道(一四三团~紫泥泉)S204660810线,由团的南部通过,西七县道(西丰村~七宫村)X903660810线,花马县道(一四三团~马家庄)X904660810线,通过部分连队。
花园镇
  • 1958年9月,朱德委员长到这里视察,将该团誉为“花园农场”,1983年地名普查时因此而命名。
  • 居住区面积1.8平方千米,人口7 710人。
  • 街路布局整齐,主要街道有金边路、花园街、侨宾路、军垦路、明珠路、希望路等。
  • 有国有、私有商业网点325个,有线电视实现连连通、调频广播电台覆盖率100%。有游憩广场1个、有新华书店1个、图书室5个,有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4所。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上世纪80年代初,花园农场以它博大的胸怀,敞 开了开放的大门,一下子吸引了八方来客,仅几年时间,沿312国道建成了居住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拥有100多个个体工商户、长达1公里的花园服务一条街,并在这条街上逐步形成了花卉陶瓷、蔬菜、瓜果批发、活畜交易、出租车和煤炭交易五大市场。这五大市场每天吸引着来自乌鲁木齐、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独山子、塔城、伊宁、博乐等地的客户,年成交额在5000万元以上。  
  • 在花园镇,最繁华、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坐落在花镇区中心的曾荣获过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的花园农贸市场。这个拥有400多个摊位、全封闭式的钢管农贸市场,以文明经商、礼貌待客而赢得全团广大职工群众和沙湾县乌苏镇广大农牧民的一片赞扬声。  ​
  • 花园镇真正发生变化是从1995年开始的。该团这一届党委领班子组建后,为解决开会的场所,首先投资104万元建 成可容 纳500余人的会议礼堂。
  • 1996年经济有了转机后,又投资1100万元,相继建起了团机关办公大楼、游憩广场、水上音乐喷泉和长1.4公里、宽18米的水泥环形路。  
  • 1998至1999年两年间,投资400万元建成与不城镇建设相配套的供水、供暖和地下管道排污水工程。为活跃和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 1999年又投资400万元建成一座面积为2866平方米的两层多功能职工文化中心;又投资近200万元建成由20根圆型雕刻的龙柱撑起的雄伟壮观的团部大门。  
  • 自1998年至2006年的9年间,由个人集资1亿元,沿花园镇环形路两侧一下子建成46幢、拥有1800多套住房和200多套商业门面的6层居民住宅楼。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又投资近百万元改造和新修花园镇区东西两区六纵两横沥青路和水泥路面,使花园镇面貌大为改观。  
  • 从2002年起,在全团实施“危旧住房改造、通连公路、庭院经济、连队“三化”和“扶贫帮困”五大民心工程,已大见成效,深得民心。
  • 已完成危旧住房改造1844套,修建通连公路103公里,使全团26个农业连队全都通上了柏油路,并在3个分场建起了3个简易车站,在26个连队修建了17个招呼站,有客运车34辆,成为兵团第一个实现农场客运城市化的团场。  
  • 如今的花园镇,已成为一四三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辐射全团。
原151团团部驻地紫泥泉镇
  • 位于石河子市南38公里的天山之中。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新疆兵团第八师151团团部所在地。
  • 从紫泥泉沿S101国防公路往东走15公里,就是著名的观音沟风景区:海拔5290米的河源峰终年积雪,银光闪闪;丘陵连绵起伏,线条优美;玛纳斯河大峡谷深谷峭壁,蜿蜒曲折;以玛纳斯红山地质构造为代表的山体色彩斑斓,丹霞地貌光怪陆离。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石河子花园机场

  • 石河子花园机场项目总投资5.61亿元,距离石河子市中心15公里,距离乌鲁木齐市150公里。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石河子花园机场的投入使用不仅满足新疆各地州、周边省份的航线需求,还作为距离乌鲁木齐最近的机场,为其提供备降服务。
  • 石河子花园机场是新疆第18个民用支线机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个民用机场。
  • 机场位于八师143团石南农场西南侧,建设用地2214亩,有3个民航停机位,40个通航停机位,可满足波音737和空客320/319全系列中型客机起降。
  • 石河子花园机场将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实行错位发展,以高端货物速运为主,以区域客运为辅,力争将石河子花园机场建设成为全疆最大的航空物流中转站,最终打造成集货运、通航、客运三位一体、连通中东亚欧的“空中丝绸”之路。
  • 2008年石河子机场迁建工程已列入新疆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计划。
  • 迁建规模为4C级支线机场,跑道长为2400米,宽45米。
  • 由于城市发展及机场周边净空条件恶化等原因,石河子现在用于通用航空的山丹湖机场已不堪使用,经过前期预选及专家现场论证考察,在2008年4月23日召开的石河子机场迁建工程寻址评审会上,最终石河子材料厂厂址被与会专家确定为首选场址。
  • 2008年5月13日,受新疆石河子机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新疆民航空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石河子机场建设工程飞行程序设计任务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双方签订了《新疆石河子机场建设工程飞行程序设计合同书》。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2008年6月22日新疆民航空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已向新疆石河子机场工程建设指挥提交了该工程规范有效资料。
  • 石河子北阳山飞机场是由原石河子机场的迁扩建机场,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唯一的支线机场,机场迁扩建工程由国家、兵团和八师石河子共同投资建设,建设期约为3年。
  • 为给机场建设提供便捷,准确的气象观测资料,石河子气象局应机场迁建工作指挥部的要求在北阳山机场建设区内安装建设了一套6要素自动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已开始观测运行。北阳山机场临时自动气象站在机场建设期内由石河子气象局代管理,机场建设完工后再移交给机场。
  • 2010年10月,石河子花园机场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正式立项。
  • 2012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
  • 2013年5月动工建设。
  • 2015年10月23日据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局函[2015]275号“关于石河子花园机场地名代码的批复”,石河子机场被正式命名为“石河子花园机场”。
  • 《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对我国民用机场的命名和更名进行了明确的规范:未经民航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批准,不得擅自使用或更改机场名称。根据机场命名的相关条款规定,因石河子机场地理位置毗邻新疆兵团八师石河子143团花园镇,因此取名“花园机场”,“石河子+花园”的模式符合民航局“城市名称加后缀机场所在地名称”的要求。至此,石河子机场有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花园机场”。

    新疆建设兵团第8师143团团部驻地一一花园镇
  • 2015年12月26日11时40分,石河子花园机场将迎来第一架飞抵机场的波音737-800航班,意味着新疆第18个、兵团首个机场正式通航。
  • 2016年3月,石河子花园机场计划扩建,机坪扩建工程已经启动,可研报告正在编制中,工程计划于2018年完成。
  • 位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43团石南农场西南侧。
  • 本着“客货并举、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发展思路,石河子花园机场将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实行错位发展,以高端货运速运为主,以区域客运为辅。
  • 石河子花园机场通航后,将作为民用支线机场兼顾通用航空使用,满足民用运输及开辟至疆内各地州、周边省份航线。此外,还可作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部分补充,航空物流方面,为乌鲁木齐机场提供备降服务。“
  • 花园机场的通航,对提升八师石河子市形象,进一步改善本地招商引资环境,完善立体化交通网络,拉动本地旅游、物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