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武术技击

漫话武术技击

说起武术,中国人总以祖宗自居,以为武术出自中国,其实不然。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华都有武术。埃及,公元前4000年就有石刻练武印记。中国最早的武术形态是以冷兵器为主,有史记载的是夏、商、周,大约公元前1000年起,最早的兵器是矛、戈、剑、弓。《国殇》里边有“操吴戈兮披犀甲、带长剑兮挟秦弓”的记载。当时作战是车战,两军相遇先放箭,两车未遇前用矛刺,两车错过用戈割带,短兵相接用剑。 后来改为机动灵活的骑兵和步兵作战,这时候主要兵器是连发弩、枪、刀,刀适合大力砍杀,攻破坚盔重甲。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古中国兵器的进步主要是弓弩、阵法,个体武术没有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花拳绣腿两军作战时用途不大。戚继光反对花式功夫,讲阵法,阵法好,三人一组,一人前面一惊,一人侧面呼应、一人后面一挑就杀一个。接着再去杀下一个,比两人辟啦叭啦打半天效率高得多。二是由于中国3000年的封建社会,排斥杀人的功夫,中国功夫除摔跤外,一直没有商业化,所以上街的、打把式的,主要是花式玩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自由搏击、MMA商业化运营近两年才刚刚兴起。

到了清朝,才分出武术门派,有了职业保镖、职业武师。清末国门被火器打破,自以为是的大清中央帝国军队被击败。清末皇帝认为武技误国,所以废除了自武则天开始的武举科考。武术流入民间后适应民间的需求。不同拳师各自立了很多场子,所以分出了很多派。 民国时为适应強国强身需要,开始推广武术。许禹生在北京建立北平体育研究社,以太极拳为主;李存义在天津建立中华武士会,以形意拳为主;霍元甲在上海建立精武会,提倡打破门派。后来国民军将领张之江得到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中央国术馆,各省、县、村设分馆,武术在全国普及,当时主要拳术有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通背拳等,教练员有孙禄堂、杨澄甫等。可惜小日本打中国,把刚刚兴起的全民习武运动也给废了。解放后,毛泽东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可练什么呀?中国哪有体育项目啊!1953年在天津办了个运动会,主要是武术,后来优秀运动员还到中南海去表演。到第一届全运会,武术被定为表演项目,此后一直以表演为主,各体院武术系主要教套路,讲究高、难、新、美、稳,即跳得高、难度大、动作新、姿势美、落地稳。武术变了味,不再是杀人术,成体操啦。武术院校守成规、图发展,道路越走越偏,培养许多像八卦戈春艳、少林李连杰、长拳赵长军这样的全民功夫明星,这些人其实一点不能打。与国内不同,西方早在前几届奥运会就把拳击、摔跤、击剑加进去了,日本借自办奥运把柔道加进去了,韩国借办奥运把跆拳道加进去了,轮到中国办奥运了。评委会一看这是什么呀?还占那么多小项?拿那么多金牌?这不就是体操吗,奥运不缺体操啊!所以忙活半天,没挤进去。可中国体育官方不甘心哪,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学院派越玩越高,现在春晚那个太极打得,简直已经无法比喻了!可这是烧钱的道,不是挣钱的道。 日本人想推空手道,可惜冲击奥运没进去。后来老美搞了个商业策划:日本空手道、巴西柔术、泰拳、中国功夫、西方拳击、摔跤都随便,带个分指拳套,关在铁笼子里随便打,一方认输或被打昏终止比赛。这下可火了!起个名叫MMA。一场比赛赚上亿美金,世界各地可劲办,大家打架,老美收钱。日本人一看马上全国各地开场子,一下子把MMA运动搞成了全球第二。现代中国人也不缺商业头脑,河南卫视先搞了个《武林风》,门票费、广告费、收视费都有了,明星也打造了不少。深圳卫视整了个《勇士的征途》,要说大鳄那还是出在江、湖(江苏卫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的《昆仑决》很火,收视率一下盖过《非常勿拢》,中国功夫终于有了舞台、有了希望!

中国武术能不能打呢?这不能妄下结论。凡竞技比赛,一般力量型的、速度型的运动,我们大部分都不行(也有例外,如举重),不适合中国人体质;凡灵巧型的,我们占优势,如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 快打慢、大打小、巧打拙是规律。当然随着中国人身体素质的增强,再加上武术按体重分级,我相信中国武术会越来越强。那么现状呢?首先如果无护具、无限制,散打打不过泰拳。练泰拳练得狠,拳击、肘击木桩,练得骨骼、肌肉组织都变形了。从小就练,从小就打擂,这是传统,几百年了,相比之下,我们太中庸了。所以从上世纪20年代到现在,包括一开始霍元甲的精武会成员去比,多场比赛,只要按泰拳规则打,我们很少能赢,而且输得很惨,几乎没几下就被打死、打伤、KO。站立技,我们一般打不过欧美运动员,一次比赛出场费就上百万美元,打成明星还有电视转播费分成,我们中国人要是能打早去了 地面技又不如巴西柔术。巴西柔术是日本柔道创始人的一个弟子传到巴西的。Grace家族的人发扬光大了柔道。这个家族的人几乎包揽了巴西自由搏击的冠军。后来美国人办无限制格斗比赛,格瑞斯家族去了一个人,没几分钟就把对手KO了!而且他在家族里还不是最厉害的。但几届以后,欧美运动员力量加上学得的技巧,终究又占了上风。中国武术以站立技为主,但更重擒拿、摔法、沾连粘随,可西方人搏击特点是即打即撤,一打就撤,你沾不住。贴身短打,我们不如泰拳的肘、膝灵活、狠硬。以前地面技、绞技在中国武术很少见。可能中国武术是军事武术衍生的,没向竞技类体育发展,什么阴损的招比如掏裆、插眼、锁喉、点穴都用,这在竞技比赛中是不允许的。有中国武术家说允许我就能赢,这种说法就妄自尊大了,站不住脚。

是不是中国武术就没长处了呢?不是的。 中国有几样国粹:中医、武术、瓷器、书法、国画、出土文物,武术在其一。武术是和中医、气功结合的,有医武不分的说法。清初有个大学问家叫黄宗義,写了一篇《王征南墓志铭》,记载了王征南练的内家拳,特点主要是四两拨千斤、犯者立仆。这个特点在太极、形意、八卦和戚继光记载的“千张跌之跌法”中都有继承。这个玩法好,不伤人,长功夫,而且功夫达到顶峰要在75岁左右,那个境界叫化境。北戴河有个太极大家李经梧,是一代宗师陈发科的弟子,1959年被政府领导点名调到北戴河某疗养院,专门教疗养干部太极拳,现在他的弟子冯志明、冯益健仍在教从中央到地方来疗养的各级领导。李经梧80岁时,练武多年的小伙子还不敢碰他,那种劲法叫惊悚劲,一碰一个跟头,甚至倒地吐白沫,简直吓得你魂飞魄散。所以我说我们普及这种练法好,安全、健康、惊险、刺激,太极里边叫推手。但这种功夫,形意、八卦、绵张拳里也有,所以叫太极推手不合适。我给这个运动起个名称叫“推道'”,这个中文商标“推道”和英文“TWIDAO”已经注册了,还在香港注册了“推道集团有限公司”、“世界推道协会”、“世界推道研究院”,决心为普及内家拳功夫另辟蹊径。

漫话武术技击
漫话武术技击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