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已進入下半場 巨頭陰影下中小房企如何生存?

中國房地產已經進入規模化的下半場之路,房企都在不斷尋找機會希望在這個戰場中勝出。

“中國平均城鎮化率56%,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均超過80%,因此房地產未來還有不錯的前景。”光大安石CEO陳宏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這個規模競爭的下半場,所有人都在尋找機會突圍,而隨著大企業越來越大,讓中小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開始增加。從某種意義看,這些企業面臨的競爭和壓力更大,這也迫使這些企業開始不斷尋找機會,在這個市場生存。

多併購

對於很多中小房企而言,在公開土地市場拿地優勢並不明顯,併購成為很多房企進行彎道超車的途徑之一。

“我們的項目85%~90%來自併購。”三盛集團董事長林榮濱告訴記者。

在擴大規模方面,三盛集團更傾向於以併購的方式增加儲備,公開招拍掛市場競爭激烈和成本相對較高,併購更能保證企業的利潤水平。

“最近我們併購的樓盤地價是3200港元每平方米左右,周邊拍地的價格是7000多港元,目前銷售單價是13000到14000港元,靜態就能把賬算出來,而參加公開拍賣還要看預期。”林榮濱說。

相比直接拍地,併購更為複雜,對團隊能力要求更高。林榮濱強調,每一次併購前提必須是“划算”。未來收併購將主要通過合營公司完成。“併購為主、拍賣拿地為輔”。林榮濱認為,明年會有好機會,未來收購步伐還會保持緊密。

這家公司旗下地產業務平臺三盛控股2017年9月通過借殼登陸港交所完成上市,同時,三盛集團與三盛控股合資成立三盛資本,主要為房地產業務拿地和開發提供資金支持。

2017年8月,三盛集團先後分別以5.49億元和8640萬元收購香港中盛置業90%股權和章丘正大天源80%股權,從而獲取了平潭2個商住項目近20萬平方米土地,在濟南章丘獲得總建築面積24.11萬平方米的3個房地產項目及1幅面積6萬平方米的土地。

林榮濱也坦言,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及符合條件的項目較少,通常尋找到合適併購對象並不容易,“有時候考察幾十個項目後,成功收購的也就一兩個,還需要進行精準的核算,如果賬算不過來,再好的項目也得放棄。”

同樣通過併購擴張的還有福晟集團,兩年前,規模並不大的福晟開始思考如何在房地產下半場突圍,成立了專門的拿地機構“飛虎隊”,通過特殊的考核和組織架構,在兩年時間內獲取項目共計72個,其中90%的項目來自併購,實現了土地儲備的快速增加。

“收併購可以有效降低土地成本,同時可以實現彎道超車。”福晟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國強說。

避開招拍掛市場拿地的鋒芒,禹洲通過併購的戰場開拓了新的土地儲備。2017年7月,禹洲通過收購華南的惠州地塊,目前,華南區域公司已經成立,接下來也將加大在珠三角大灣區的投資。

截至2017年年中,禹洲通過公開招拍掛和併購方式共獲得了10個地塊。

禹洲地產執行總裁蔡明輝表示,未來公司會積極參與地塊出讓或合作開發,對於具備一定體量和規模效益的住宅項目進行收併購,做到公開市場、二手市場各佔一半的拓展儲備。

中國房地產已進入下半場 巨頭陰影下中小房企如何生存?

 尋差異

追求差異,也是中小房企突圍的戰術之一。

“東原地產最大的差異化就在於產品,董事長是女性,會更關注一些柔性的東西,項目的細節會更多。我們更希望產品是有差異的,經得起推敲。”東原集團總裁楊永席說。

2012年,東原在社區運營方面提出了“兒童概念”,將兒童作為服務對象,向“服務”轉型。“童夢童享”開始誕生,這是一套針對0~12歲兒童在社區生活成長中對安全、娛樂、教育、尊重四大領域所需的社區兒童成長系統。

2014年,童夢童享1.0在重慶東原D7區落地,2015年,童夢童享向在重慶、成都、武漢等6個項目內複製。記者此前參觀重慶東原D7區項目注意到,其室外兒童區擁有非常開闊的空間,使從1歲到10歲的兒童,都享有能夠玩耍遊樂的空間。更大空間的兒童主題體驗成了東原在業內以及業主心中的一個IP,這也是東原走出差異化的第一步。

此外,東原在社區運營上推出了自身的品牌空間,在本身的交付空間內部打造“原聚場”,希望這個空間成為社區的生活客廳、學習課堂和展示交流的舞臺,成為人與人、人與社區、人與生活的連接紐帶。按照東原規劃,未來原聚場將會有8個項目在4個城市落地,東原希望探索社區運營閉環,發展形成獨特的社區運營體系。

“每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一樣,有些公司是成本領先,有些公司是效率領先,而我們希望做到產品和服務領先。因此我們的週轉可能並沒有一些公司快,但是我們希望通過產品的提高帶來溢價,實現一些差異化。”楊永席說。

中國房地產已進入下半場 巨頭陰影下中小房企如何生存?

快週轉

有時候,很多企業把握一個週期就可以迅速實現規模擴張,而高週轉往往是有效的策略。從以前的陽光城、碧桂園,到如今的中梁、祥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

中梁作為一家深耕三四線的開發商,2014年還偏居溫州,2015年開始發力,至今已進入全國11個省。克而瑞數據顯示,中梁前11個月銷售金額達到672.2億元,同比增長近130%。

從中梁的發展看,可以說幾乎就是碧桂園模式,其在三四線城市高週轉的模式使得其規模快速翻番。

中梁集團投資發展中心總經理李和慄曾表示,2017年中梁將繼續以三四線城市為主戰場,逐步實現由浙南區域向長三角省際擴張的步伐,有效進入華東強二線城市,全面推進全國戰略佈局。“原浙江小眾市場繼續下沉、覆蓋、創新;開拓蘇中、蘇北,皖北、中西部強地級市小眾市場,江蘇地級市全面覆蓋,擇機進入熱點城市;加強關注江浙周邊(安徽、江西、福建),擇機進入中西部省會或重點市場。

不只是中梁,祥生同樣通過高週轉來實現了自己的規模擴張。

祥生集團總裁趙紅衛表示,祥生高週轉採取了精細、適應性更強的分類標準,針對新進入城市、深耕的城市、成熟的根據地城市制定了差異化相匹配的高週轉標準。針對新城市要求,拿地3個月開工,6個月開盤、首開賣掉70%,10個月現金流回正;針對深耕的城市標準就提高為“2579”,即拿地後2個月內開工,5個月內開盤,首開賣掉70%,9個月現金流回正;針對成熟的根據地城市,祥生要衝擊目標“1478”,即最高標準,拿地1個月內開工,4個月內開盤,首開賣掉70%,8個月現金流回正。

通過這樣的快速週轉模式,祥生快速進入了更多的城市。第一擁抱大城市,即圍繞一二線城市化的周邊生長帶上快速佈局;同時,祥生開始精選三四五線城市,圍繞縣域經濟本身產業基礎和人口基礎紮實的城市進行佈局。

“這些城市基礎好,底子厚,人口密度高,大量的消費是改善型需求,機會就在那裡。”趙紅衛說。

目前2017年祥生在浙江大約做到300億,2018年就可能做到600億。趙紅衛算了一筆賬。即浙江有11個地級市,基礎好,人口密度大,祥生採取根據地全覆蓋的話,參考目前貨值溫州超過100億,湖州92億,台州76億,諸暨剩餘貨值40億,如此一來,11個地級市每個城市保底就是50億,2018年,僅僅浙江,祥生就能至少做到600億。

中國房地產已進入下半場 巨頭陰影下中小房企如何生存?

強激勵

第一財經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很多中小房企的崛起也和其強大的激勵措施有關。

在中梁內部,其實行“阿米巴模式”,通過“事業合夥”、“費用包乾”、“成就共享”、“項目跟投”和“專項激勵”等模式激勵,和職業經理人一起分享發展的紅利。按照記者瞭解,中梁內部跟投槓桿倍數超過四倍,考慮到其快速的資金週轉,內部跟投獲得收益頗豐,而這也進一步和職業經理人進行捆綁。

2017年同樣發展較快的新力地產,目前已經在國內TOP50行列,其同樣實行了很強的激勵措施。新力的投資拓展激勵可簡單概括為“一塊地50萬”,沒有過多其他條件,激勵對象為提供土地信息的公司員工和拓展團隊,發放節點也很簡單,信息提供者在獲取土地後一次性發放,拓展團隊也只分2次發放,項目開盤後基本就能全部發放完。

新力把這種方式稱為“把激勵效果留給員工,把算賬工作留給公司”,正是因為這樣的激勵,新力在土地獲取上取得了更多主動性。

福晟同樣在拿地上面給予了強激勵措施,其拿地團隊一直進行獨立考核,主要是年薪+激勵,激勵大家多拿地。同時要求團隊負責人都必須進行跟投,這樣既可以保證低風險,又可以負責人享受更多的紅利。此外,福晟內部任何一個有土地資源的人都可以加入,每年有20萬額外年薪,如果一年內可以讓企業拿到地,就可以繼續做兼職拿地成員。

“很多中小房企給出的薪資都很高,我也經常接到獵頭電話。”一位排名前五的土地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這樣的強刺激下,吸引了很多人才加盟,繼而整合了更多資源,讓這些企業殺出一條血路。

規模突圍

事實上,隨著行業成熟度提高,房企對規模的突圍訴求越來越看重。

“未來3~5年地產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將像以前的家電行業一樣,不變的定律是規模即意味著話語權,前30強的企業佔據50%市場份額。”中駿置業副總裁王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駿希望能進入前30強。

規模的誘惑一直都在。抓住了機會,就上了一個臺階,否則就可能被擠下去。當年赫赫有名的開發商,如今掉隊的也並不在少數。

克而瑞統計顯示,2017年,隨著品牌房企業績規模的增長,TOP200房企各梯隊集中度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TOP10房企集中度達24.1%,TOP30房企集中度近40%,TOP50房企集中度提升幅度較大,提升近10.6個百分點至45.9%。而TOP100房企集中度達55.5%。

從集中度變化的情況來看,2017年同比變化比2016年同比增幅明顯,其中TOP100集中度增幅達10.7個百分點,變化最大;而2016年僅增長4.8個百分點。這表明,行業份額集中度更高,更向大型品牌房企靠攏。

隨著2017年房企銷售業績的增長,各梯隊銷售門檻提升顯著。從金額門檻來看,TOP30梯隊房企門檻提升幅度最大達51%。TOP50房企門檻從2016年的310億元提升23%至381億元。從面積門檻來看,各梯隊中,TOP20和TOP30房企門檻提升幅度最大,分別增長42%和59%。值得注意的是,TOP100和TOP200房企的金額、面積門檻都較2016年降低,表明TOP200,甚至百強房企內部格局也開始分化。

易居中國CEO丁祖昱認為,近期有50家房企都提出了千億計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未來千億房企將再度擴容。

“最重要的還是要減少犯錯,今天能夠衝千億的公司,或者已經衝千億的公司,都是行業的品牌房企。誰能夠更加平穩走過這一段競爭比較激烈的時期,誰才可以保持穩定的競爭力。”丁祖昱說。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已近尾聲,重要的支撐力量來自於一二線城市溢出的投資需求,對於很多希望在三四線城市超車的房企,將面臨巨大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