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紫砂壺

經典的紫砂壺

【石 瓢】

簞壺瓢飲求其樂,張力之形意趣奇。

激石聲宏猶遠聽,還憑鼎足賦新詩。

年代:清代

製造人:陳曼生

陳曼生,本名陳鴻壽(1768-1822),字子恭,號曼生,老曼、曼壽、曼公、別稱夾谷亭長、胥溪漁隱、種榆仙客、種榆道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慶年間。為“西泠八家”之一,著有《種榆仙館摹印》、《種榆仙館集》、《種榆仙館印譜》、《桑連理館集》等,藝名昭顯。擅長古文辭,精於雕琢,以書法篆刻成名,其文學、書畫、篆刻樣樣精通,才氣過人。也頗具文人的多愁與敏感,其“桑連理館”的來歷就是因為他在廳事西側發現了一株連理桑,眾皆認為是大吉之兆,由想“”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之句,乃改其齋為“桑連理館”,由此曼生之風情可見一斑。

簡介:壺身呈梯形,曲線柔和流暢,造型渾厚朴拙。直流,簡潔見力度,多為暗接處理,溶於壺身整體。把多呈倒三角勢,與壺身之型互補,形成和諧的美學效果。平壓蓋,橋鈕,乾淨利索,比例恰當,充分體現出秀巧精工為上的特點。

【仿 古】

無鼓聲威常似鼓,詩書之腹仰前賢。

圓通低調勤修煉,樂效坡翁作地仙。

經典的紫砂壺

年代:現代

製造人: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名師學藝,在家繼承祖業,隨祖母邵氏製坯,亦承襲家中制壺客師儲銘的技藝,憑藉文學功底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束鳳英、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臺、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簡介:仿古壺是紫砂壺眾多款式中一款經典壺型,此壺壺頸渾圓、敦實,與下壓的壺肩形成緩衝;壺體較大,位置矮、扁、沉。壺口沿寬大,子母線嚴絲合縫,密不透氣。壺蓋扁、滿,壺鈕扁圓。

【供 春】

美者古來捧病梅,樹癭從此不須哀。

老師應識自然大,供春慧眼佔頭魁。

年代:明代

製造人:龔春

供春(約1506—1566),又稱供龔春、龔春。明正德嘉靖年間人,生卒不詳。原為宜興進士吳頤山的家僮。吳頤山,名仕,字克學,與蘇州唐伯虎等友善。正德甲戌年(1514年)進士,後以提學副使擢四川參政。

簡介:供春是一位官員的書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時,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會做紫砂壺,供春就偷偷地學。後來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澱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後,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

【掇 球】

休指葫蘆比繡球,蓋隆頸雅身圓溜。

爭誇閨秀存風範,遠眺近觀嘆一流。

年代:清代

製造人:邵大亨

邵大亨(1796-1850),活躍於嘉慶道光年間,宜興上袁村人,是繼陳鳴遠以後的一代制壺大家,其制壺以氣韻見長,所作多簡潔莊重,氣度不凡。清代高熙在《茗壺說贈邵大亨君》稱:“其掇壺,頸項及腹,骨肉亭勻,雅俗共賞,晌者之譏,識者謂後來居上。嘴注把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長注尤古峭。口蓋直而緊,雖傾側無落帽憂,口內厚而狹,以防其出。氣眼外小而內巨,如喇叭形,均無窒塞不通之弊。且貯佳茗,經年嗅味不變。此皆前人所未逮者”。顧景舟大師也認為“大亨壺各式傳器堪稱集砂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大亨壺在清代已被珍若拱璧,歷來深受藏家珍愛,有“一壺千金,幾不可得”之譽。

簡介:壺體渾圓碩大,渾厚華滋,壺嘴短小前衝,曲線優美;提示 文章來自微信號 shgudong 轉載請保留。壺把自由舒展,飄逸放達;壺口略小,壺蓋略呈拱形,壺鈕呈圓球狀。整件作品雍容大度,氣韻生動。

【提 璧】

提曲梁高身玉潤,一腔神韻柔而剛。

猶如和氏終歸趙,當贊相如妙計長。

年代:現代

製造人:顧景舟

簡介:提璧造型端莊周正,結構嚴謹合理,比例和諧勻稱,虛實節奏協調,線面簡潔明快,寓巧麗於剛健之中,氣韻素潔,深沉樸素,做到了內容、形式、功能的完美統一。是當代紫砂陶中材質美、工藝美、內容美、形式美、功能美“五美”合一的精品。2011年,顧景舟提璧壺拍得1782.5萬天價。

【魚 化 龍】

凡鱗閃閃期羽化,大浪狂風壯士魂。

修得三生功自滿,今朝有幸躍龍門。

年代:清代

製造人:邵大亨

簡介:“魚化龍壺”也叫“龍壺”、“魚龍壺”"、“魚龍戲浪壺”,蘊涵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理想。據史料記載,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製作過“龍戲海濤”壺,但未有實物流傳下來。直到清代,經過邵大亨的精心設計,“魚化龍壺”才成為一種成熟並廣泛流傳的經典壺型。

【龍頭八卦一捆竹】

行雲施雨國咸寧,大哉乾元享利貞。

八八紛繁閒萬變,幾多祝福頌昇平。

年代:清代

製造人:邵大亨

簡介:龍頭八卦一捆竹的作者邵大亨是清道光、咸豐年間的紫砂大家。青年時代已經盛名在外,紫砂泰斗顧景舟對他評價頗多,提示 文章來自微信號shgudong 轉載請保留。其中就有“清嘉道以後百五十餘年中,無有超越他之上者”這樣的盛讚。可見其技藝之精湛。

【井 欄】

合縫嚴絲勤守護,真情大愛獻黎元。

澄從不竭多靈氣,清到至深足慧源。

經典的紫砂壺

年代:清代

製造人:楊彭年制 陳曼生銘

簡介:此壺泥色偏黃泛紫,器表砂粒隱現,且散佈許多細小斑點,是燒結溫度近監界點所致。

造型簡潔,身若井欄,嵌蓋平緩合體,高柱鈕與壺身統一,一彎嘴曲而微妙。把圈大,外扁平,裡圓潤,底圓而大。

其造型為最早的流線型設計,端把傾注觸覺舒適,屬“曼生壺”式的經典之作。

【梅 報 春】

百丈懸崖百丈冰,鬥寒哪怕雪欺凌。

只緣熱血心中湧,化作迎新接福能。

經典的紫砂壺

年代:民國

製造人:朱可心

朱可心,(1904~1986)號“未祥”,曾用款“朱未祥制”。出生於宜興市丁蜀鎮。原名凱長,藝名“可心”,寓意“虛心者,可師也”,“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紫砂七老之一,花貨巨匠。

簡介:以梅花報春為題,在挺秀飽滿的壺身上,運用雕鏤和捏塑等多種手法,生動地刻劃了梅花不畏風霜嚴寒之英姿,端麗穩重,精緻傳神。

【風 卷 葵】

借得田園清朗風,素心紫玉妙相容。

向日波濤成大氣,梁紅秉性足稱雄。

經典的紫砂壺

年代:清代

製造人:楊鳳年

楊鳳年,清嘉慶年間制壺名藝人,荊溪人,一說浙江桐鄉人,楊彭年之妹。構思巧妙,浮雕精美,可與其兄媲美,是歷來公認最有名望的制砂壺女藝人,傳世作品較多。

簡介:此壺材質取天青泥,器身呈暗紅泛青紫,色澤沉著大方。壺身造型取風捲葵花之形狀,既應物象形,又氣韻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