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挖掘古墓时,最怕遇到三种文物,最后一种让人束手无策

我国是一个很重视仪式感的国家,尤其在古代,婚丧礼俗都有各自繁杂的一套系统。现代的考古学家通过考古发掘,研究古陵墓的建筑、陪葬情况,可以为我们揭秘先人的丧葬规格,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考古专家挖掘古墓时,最怕遇到三种文物,最后一种让人束手无策

但是再厉害的考古专家,在发掘现场也很担忧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尤其是发生在文物身上的特殊情况,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比如以下三种。

1.鸡蛋

考古专家挖掘古墓时,最怕遇到三种文物,最后一种让人束手无策

一次考古队在赤水河边的黄金湾遗址做发掘工作,一群专家围在主棺椁旁边研究随葬品,随着一块丝帛被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金黄色的球状物赫然出现。这是什么?其中一位学者本能地拿出小毛刷去掸灰,没想到一碰,球状物就裂成了粉末!原来,这是已经碳化了的古代鸡蛋。到目前为止,无论采取石膏包裹或者仪器抓取,这种珍稀的鸡蛋都是一碰就破,也因此,被发现了的古代鸡蛋大都无法进入实验室以供研究,让人非常头疼。

只有少数几次,比如句容浮山果园土墩西周墓,发掘中发现了一些被装在古陶甑中的鸡蛋,这就比较好办,连着陶甑一起搬走了。

2.水果

考古专家挖掘古墓时,最怕遇到三种文物,最后一种让人束手无策

马王堆古墓发掘中,曾发现了不少随葬水果。比如著名的辛追夫人墓,不仅尸体令人咋舌,陪葬品也刷新了我们对先秦随葬体系的认识:他们的陪葬品里包括枣子、杨梅、梨子这些水果。沉睡在地下千年,这些水果完全失水,但还保留着大致的形貌,似乎可供研究植物的演变。但是,当专家伸手要取一枚杨梅时,刚一触碰到,它就突然急速氧化变色,流出了黑色的“液体”,烂光了。从此,尽管水果陪葬非常稀有,在技术发展前,也没人敢贸然取出了。

3.丝绸

考古专家挖掘古墓时,最怕遇到三种文物,最后一种让人束手无策

龙泉寺有个非常著名的文物,叫“金棺银椁”。这种葬制规格非常高,大家也都非常想看看里面躺的是什么人。但是,它至今没有被打开,为什么?因为上面缠着条财大气粗的丝绸,还打了个蝴蝶结。

丝绸因其性质,在长期埋藏中形状可以保持,却必然碳化,一碰就会“灰飞烟灭”。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考古工作,国内金棺银椁发现得并不少,但是这个蝴蝶结却是独一无二,在碳化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没有任何考古学家敢冒险去拆这个孤品蝴蝶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