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心慌心悸的人,按中医说法,心气和心血是不是总有一样不足的?

当代诗人李秋忠


心慌心悸很多原因会引起,中医讲的水气凌心也会引起心慌心悸,心肝火旺,湿热等内热扰心也会引起,同时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心肾不交等都会引起。具体看伴随症状及舌苔。不仅仅是心气虚或心血虚。


中医内科熊医生


应该考虑高血压(中医的头痛、眩晕范围)。由于血压没得到有效控制,会出现心慌心悸的现象,或影响到冠状动脉引起的病变。


14885143955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从中医理论角度讲,经常心悸心慌要从虚实两个方面做病证辨别的,虚证包括心的气血阴阳不足,例如心气或心血亏虚无法营养心引起的心悸胸闷等不适的感觉,实证以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或气滞,血瘀,痰饮等实邪扰动心率,从而引发心悸心慌。《医学三字经》中说“辨虚实,明轻重”,虚证和实证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治疗原则也大相径庭,虽然从心悸的症状上判断比较相似,但整体表现和舌脉特点依然区别很大。接下来,我将引起心悸的病因病机做如下总结。


心悸的病证分类

  • 《伤寒六书》描述心悸的症状表现为“心悸者,筑筑然动,怔怔忡忡,不能自安是也。有气虚,有停饮”,所谓气虚和停饮是对心悸的病因概括,气虚是代指心气或心血不足的虚证,停饮是水液停滞上犯于心,需要将水液排出体外,在某种角度讲停饮是实证。当然了,存在因脾肾虚弱,水液不被运化而形成的因虚致实的情况。


  • 《内经》将心比喻为国家的君主帝王,说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气血不足就好比昏庸的皇帝,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心体怯弱出现心悸心慌表现。外邪,水饮,血瘀等病证扰乱心的气血,好比地方叛乱,兵临城下,君主惶惶不安,心中常悸动不安,慌乱异常。
  • 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
  • 虚证心悸:因脏腑虚弱,脾肾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心悸心慌。
  • 偏气虚的病人伴有面色晃白,胸闷气短,乏力精神不振,气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气虚后整体常有怕风自汗的症状。气虚日久可引起心阳不足,出现心悸加重,浮肿尿少,喘憋,唇舌发青。
  • 偏血虚的病人由于血不养心,常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多梦,头晕手足麻木,面色萎黄,舌淡脉细。
  • 虚证心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或体质偏弱的人群,多见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 ②实证心悸:以血瘀,水饮,外邪扰动心气,引起的心悸症状。
  • 外邪侵袭多见于风邪感冒后期引起的热毒积蓄于心脉,早期以感冒症状为主,鼻塞发热,腹泻腹胀后出现心悸心慌,乏力头晕,本证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
  • 水饮停留多因脾胃失调引起,脾胃虚弱水饮不化,水饮停留后上犯于心胸,引起心悸心慌,伴有便溏腹泻,食少头晕,口水多,舌苔水滑厚腻,脉滑。
  • 血瘀阻滞心脉,除心悸心慌之外,常有胸痛,后背疼痛,痛如针刺,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总结

综述,心悸心慌不止是心气或心血不足两种病因,从虚实两端辨别心悸,是中医辨证的关键所在,其他脏腑失调也可出现气血不足或逆乱而影响心脏,临床上,存在虚实夹杂的情况,即根本是脏腑气血不足,继发了血瘀,水饮阻塞心脉,这种是比较多见的,建议,复杂情况应当请专业中医师给予诊断。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明确疾病类型。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