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伐軍,爲何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原因就四個字

1855年6月,李開芳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義,標誌著歷時兩年多的北伐戰爭宣告失敗,這對天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要知道,雖說在明代之前北伐幾乎都沒有成功過,但至少能全身而退,不至於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太平天國在浦口誓師北伐時,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九個月便打到天津,堪稱徐達、常遇春北伐元朝的再版。不過,北伐軍由盛而衰,很快便從天津撤退,最終在連鎮和馮官屯兩地被全殲。

一直到今天,北伐戰爭失敗的原因,史學界認識不一,不過許多都認為是楊秀清偏師北伐所致。孤軍深入,後援斷絕,不失敗才怪!其實,就當時的局勢以及隨後的作戰表現而言,北伐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機會能取得成功。之所以弄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原因就四個字,即是缺乏名將!

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伐軍,為何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原因就四個字

首先,縱橫國史給大夥說說北伐成功的客觀條件。就清軍的兵力部署而言,北方理論上有十幾萬雄兵,但均駐紮在各個城鎮,難以集中一處。要知道,北京的門戶之一天津,正規軍也就五百人,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就軍隊的戰鬥力來看,北方清軍除僧格林沁所部兩萬多騎兵外,其餘軍隊不堪一擊,這在後來的戰爭中可以明顯看出。再從思想準備角度分析,清廷從沒想過太平天國會揮師北伐,敢於直搗燕京,所以防務非常空虛。此外,北伐軍多為廣西老兄弟,戰鬥力和革命信念相當強,堪稱一把利劍。

從以上分析可知,若是不出意外,北伐軍成功的概率非常高,很有可能實現將胡虜驅逐出中原的夙願。那麼,林鳳祥和李開芳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呢?即使不能成功,為何還不能全身而退,弄得全軍覆沒的下場?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不是名將,不能隨機應變,以致錯失攻克北京的良機!此外,大軍撤退時,指揮上錯誤百出,終於迎來厄運!在此,我們就來看看林鳳祥和李開芳是如何毀掉這一手好牌的?

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伐軍,為何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原因就四個字

其一、違背東王策略,中途攻堅,背離兵貴神速之道。定都天京後,楊秀清便著手北伐工作,目標很明確,就是不要佔領沿線城市,而是直搗燕京,驅逐韃虜!按照楊秀清戰略部署,北伐軍不要貪戀攻堅,而是快速北上,趁著清廷還沒來得及反應之前,拿下北京。那麼林鳳祥和李開芳是如何做的呢?目標是北京,這一點沒有改變,但問題在於他們並沒有直取燕京,而是在中途搞攻堅戰。例如,六合、懷慶、滄州等,這些地方本可以直接繞過,可林鳳祥和李開芳卻非要停下來攻打城池,白白浪費了幾個月的寶貴時間。如此一來,清廷既料到北伐軍的戰略意圖,又有充分的時間調整兵力部署,北伐軍想兵貴神速已經不可能了!

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伐軍,為何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原因就四個字

其二、意氣用事,濫殺無辜,得不到北方民眾支持。就天京事變之前而言,太平軍確實是做到了“不擾民”、“不劫舍”、“不濫殺”,其軍隊紀律相當好,因此也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力量不斷增強。奈何,李鳳祥、林開芳等人勇猛有餘,卻智慧不足,不會搞宣傳工作,不會動員民眾參與革命。其過於激進的手段將群眾推向了清軍陣營,這非常可惜!在遇到團練武裝強烈抵抗後,只要攻破城池,則雞犬不寧,搞得人心惶惶。例如,攻克滄州後,為了洩憤,林鳳祥居然下令搞屠城,不分青紅皂白地濫殺無辜,其低下的政治眼光可見一斑!

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伐軍,為何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原因就四個字

其三、缺乏孤注一擲的勇氣,不敢強攻天津,拿下北京。北伐軍渡過黃河後,從山西進入天津,直抵燕京東大門,京師人心惶惶,官紳多有逃亡。此時,天津兵力空虛,正規軍只有五百餘人,再加上團練武裝,守兵最多五千!若是林鳳祥敢於強攻,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攻克天津絲毫沒問題。天津若是失守,北伐軍聲勢更大,北京危矣!可惜,林鳳祥、李開芳估計是在滄州被打怕了,居然只是試探性的進攻天津,劫掠糧草之後,直接南撤了!若是兩位敢於固孤注一擲,也許會再現徐達、常遇春之輝煌,成為大英雄!

其四、撤退途中,固守待援,還分兵把守,不能突圍南下。從天津撤退到楊柳青後,北伐軍人數應該還有五六萬左右。此時,林鳳祥、李開芳有條路可以走。第一、直接突圍南下,渡過黃河,回到安徽,然後匯合西征軍。當時清兵腐朽,不敢追擊,只敢圍堵,成功機會很大。其二、趁著僧格林沁和勝保相互傾軋之際,出兵攻擊清軍,各個擊破,然後再次北上!可惜,他們卻分兵駐守孤城,既不做突圍打算,也不主動出擊,活生生讓清軍給困死了!

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伐軍,為何落得全軍覆沒的下場?原因就四個字

總而言之,北伐軍之所以失敗,與林鳳祥、李開芳兩人的錯誤指揮有很大的關係。如若是換成羅大綱、林啟榮、韋俊、曾天養等名將做統帥,估計咸豐真得跑回東北打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