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怎麼當上的呢?另外的大人物也很厲害

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怎麼當上的呢?另外的大人物也很厲害

在古代的時候,流行這一種考試製度,那就是科舉制。二十世紀初期,清政府進行了最後一次科舉制考試,也就是那次考試之後,這種考試製度算是完全結束了。

在這場考試中,有意思的是,狀元是因為他的名字被慈禧太后看上,所以才成為狀元。他的名字就是劉春霖,雖說除他之外,還有很多有能力有才能的人,那兩個人我們之後再說,我們先說一下,這個因為名字成為狀元的人。

其實在很早之前,朝廷中的大臣就和慈禧太后商量過,想要廢除科舉制。因為他們看到了科舉制的弊端,可是慈禧太后卻不同意,因為她還想再進行一次考試,畢竟下一年就是自己的七十大壽,所以大臣們的建議就當沒有提過。

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怎麼當上的呢?另外的大人物也很厲害

最後一次考試結束之後,就是慈禧太后評選狀元的環節。本來第一名,也就是當時的狀元,名字叫朱汝珍。可為什麼後來狀元成了劉春霖呢?

原因有兩個,首先,慈禧太后一看名字裡有珍這個字,她就想起了之前的珍妃,那個人處處跟慈禧作對,所以,太后並不喜歡這個狀元的名字。

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怎麼當上的呢?另外的大人物也很厲害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個人是廣東人。太后一想,那些之前與清政府作對的人,大部分都是來自南方的,所以,就更加深了不讓這個人當狀元的念想。

經過這一番思想鬥爭,老佛爺看了第二名的試卷,也就是劉春霖。仔細一看,這個名字就是個好兆頭,再加上這個人來自於北方,所以就更加深了對他的好感。最後,這個人因為自己的名字和出生地,從原本的第二名,變成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最後一位狀元。

劉春霖小時候家裡非常窮,吃飯都吃不飽,所以他只能去鄰居家偷一些東西吃。最後被鄰居發現,鄰居覺得他很可憐,就給了他一些饅頭。但是他認為,人的志向不應該侷限在吃飽穿暖這個問題上。

最後一位科舉狀元是怎麼當上的呢?另外的大人物也很厲害

他在當官的時候,也不喜歡拍馬屁,只是老老實實做自己份內的事情。那時候日本人已經侵佔了中國華北地區,有一個和他一起當進士的人成了漢奸,並且還去他家裡說服他為日本人賣命。

他一聽,立馬把那個漢奸趕了出去。他的朋友們讓他趕緊離開,害怕他被漢奸報復,可是他一點也不懼怕,反而說我就是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呆在中國呢?

最後要說的,是和劉春霖一起考試,也非常出名的人。一位是曾經擔任過南京國民政府主席的譚延闓,另外一位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副國級幹部的沈鈞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