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失利原因之一,在于坦克设计理念与战术相反,自寻死路

二战时期,德军从战争早期的三号四号到后期的虎式虎王黑豹,虽然创造了很多坦克史上的奇迹,但是这些坦克到底给现今坦克的发展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就坦克设计方面,德军战争初期的垂直装甲到后期全面追求防护这些设计似乎到了50年代新一代坦克出现后都被舍弃。

二战德军失利原因之一,在于坦克设计理念与战术相反,自寻死路

其实德军在二战时期的坦克设计理念存在着很致命的缺陷,战争初期的德国装甲部队更类似成吉思汗骑兵战术的传承,战争后期处于很大优势下的苏军也效仿过,再往后就没得了,至于坦克本身,德三其实走了两条相反的道路,初期是机动第一,火力和防护次要;后期转成火力防御重要,机动末节。

二战德军失利原因之一,在于坦克设计理念与战术相反,自寻死路

德国坦克给世界其他国家创造好多槽点。 交错车轮 ,以坦克火炮找配套平台。前期的装甲为主的撕开防线,后期学习苏联人步炮打开突破口坦克跟进。坦克设计杂乱无章 坦克设计型号太多 战时坦克数量种类太多维护保养也是槽点 没有掌握好坦克3个最重要的属性机动火力装甲。走极端不是火力惊人装甲弱。机动垃圾。

二战德军失利原因之一,在于坦克设计理念与战术相反,自寻死路

德国坦克科技一流制造二流设计三流。什么样的科技和战争模式使用什么样的武器。德国二战走的是机动作战学说,但是制造的坦克以重火力重装甲为第一标准忽视了机动性。导致中后期德军无法发动几百上千公里的机动作战,而是只能发动钳形攻势靠坦克的火力和装甲死拼硬打,跟二战前期德国那种闪击波兰法国和巴巴巴罗萨给人很大的差距。

二战德军失利原因之一,在于坦克设计理念与战术相反,自寻死路

看看虎豹出来之后能想之前闪击波兰和法国打出那么大距离的机动作战吗?虎豹能长途行军几百公里不间断作战吗?虎豹体重偏高对于作战地形要求也高只要野外下了大雨造成泥泞油耗和故障就增多,看看卡尔乌斯的泥泞中的老虎就是最好的表现。单车无双可以赢得一场战斗,关键二战打的是大兵团作战一两次战斗胜利无法决定战役或者大规模会战的胜利。

二战德军失利原因之一,在于坦克设计理念与战术相反,自寻死路

不是有什么样的科技和战法才有什么样的武器吗?二战德国走的机动作战学说。虎豹那样的坦克能支撑德国的机动作战吗?看看苏联的t-34系列坦克是不是按照苏联的作战思想和科技水平的要求情况下搞出来的,大航程,高速路行军和机动性。便于维护和制造。苏联的t34-坦克是不是按照苏联战役战法要求设计出来的坦克?虎豹不适合德国那种机动作战,中后期你们看看虎豹是不是是只能靠伏击,钳形攻势猛攻和防守反击为主的作战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