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原文:[蠣黃

]:蠣黃生石子上。殼與石子膠粘不分。剝肉作羹,與蚶、蛤相似。一名鬼眼,樂清、奉化兩縣土產,別地所無。

淸 袁枚《隨園食單》海鮮單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北京的春天特別短,雖然立吉春在正月,但那時還是冬天還很涼,陽曆三月時分,樹的枝頭上有了綠意,進了四月,天氣就忽然熱了,熱的讓人沒有一點思想準備,所以有句老話叫"春脖子短“,隨著天氣一天天熱起來,沉寂了一個冬天的燒烤攤子們又要鋪張開來了。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烤生蠔成了燒烤中的必點菜,酒觥似的殼裡,躺著雪白飽滿的蠔肉,盛著微微沸騰的汁液,讓人恨不得一飲而盡,又意猶未盡。哎,今咱聊聊蠔。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蠔在《隨園食單》裡被稱為蠣黃,學名牡蠣,是海洋中常見的貝類,屬牡蠣科或燕蛤科,雙殼類軟體動物,分佈於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海菊蛤屬與不等蛤屬動物有時亦分別稱為棘牡蠣和鞍牡蠣。別名海蠣子,學名牡蠣,俗稱蠔,屬瓣鰓綱,牡蠣科動物牡蠣及其近緣動物。海蠣子的生物學稱呼叫牡蠣,是海洋中常見的貝類,南粵稱"蠔",閩南稱"蠣房",北方漁民稱之為海蠣、石蠣。牡蠣屬貝類,肉肥美爽滑,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牡蠣是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製蠔油。肉,殼,油都可入藥,陶弘景謂:道家方以左顧是雄,故名牡蠣。右顧則牝蠣也,或以尖頭為左,顧未詳孰是。李時珍謂蚌蛤之屬,皆有胎生卵生,獨此化生,純雄無雌,故得牡名,曰蠣曰蠔,言其粗大也。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牡蠣也叫蠔或海蠣子。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 適宜蠔的養殖,我國分佈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蠔。蠔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是貝類動物。牡蠣,但生蠔和蠔豉是蠔的兩種不同狀態,生蠔是新鮮的蠔,蠔豉則是曬乾的蠔。“蠔”本指一種毒蟲,後來成為了這種海產品的代名詞。很多人覺得牡蠣是高雅昂貴的舶來品。其實,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牡蠣養殖史,“牡蠣”這個說法,在北宋年間就已經出現了。“牡蠣”的“牡”字,在這裡不是表示雄性,而是形容牡蠣之大。“蠣”字的本義就是指這種海鮮,《說文解字》說:“蚌屬。似螊,微大,出海中,今民食之。”。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廣東地區臨近的福建、臺灣等地,管這種海產品叫“蚵”,“蚵”本來也是一種蟲子的名字。閩南地區有一道名小吃,叫蚵仔煎,用閩南話說,叫做 u j an,傳說是鄭成功收復臺灣時發明的。新鮮的蚵仔(也就是小的蠔肉)混合紅薯粉水和雞蛋液,煎得兩面金黃,咬開酥脆的外殼,裡面是鮮甜軟嫩的蠔肉,不可不嘗。與福建毗鄰的潮汕地區,也有這道菜,不過名字叫做“蠔烙”,以汫洲的最出名,還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生蠔和蚵仔,其實也就是牡蠣。一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蠣黃還有個特接地氣的名字,那就是“海蠣子”。這個稱呼,幾乎通行於中國北方沿海地區。誰是中國最愛吃的海蠣子的人呢?估計是大連人。大連人談到海蠣子的時候,連“海”字都要去掉,親切地稱為“蠣子”。要是說這人講話帶“海蠣子味兒”,就是說他講話有大連口音。據說大連人有四大標誌性特徵:打滾子(一種棋牌遊戲)、看足球、說海蠣子味話、吃鹹魚餅子。“海蠣子話”,原來是一種蔑稱,因為大連地區多住著膠東地區來的移民,口音與文化都和瀋陽為代表的滿洲文化區不同,所以瀋陽人就譏諷大連人是“海南丟子”,說話帶“海蠣子味”。久而久之,輕蔑變成了親切,大連人也漸漸以“海蠣子味話”為傲了。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無論南北,生蠔都是一種大受歡迎的海鮮。因為蠔不光鮮美,又稱為“海里的牛奶”。在古希臘神話裡牡蠣是代表愛的食物。有助改善男性性功能,在提升生理功能方面具有明顯功效,從中醫角度牡蠣通水氣,滋潤肺部,利於腎水。西醫驗證它是含鋅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每百克蠔肉含量高達100mg),也就是每天只吃2~3個牡蠣就提供你全天所需的鋅。其富含大量蛋白質和人體所缺的鋅。食用牡蠣可防止皮膚乾燥,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分解黑色素。它是難得的美容聖品。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認為生牡蠣居高風險食物之首。因其含有兩種破壞力極大的病原體:諾羅病毒和霍亂弧菌。諾羅病毒可能引起胃腸炎。霍亂弧菌可引發高燒、感染性休克、皮膚潰爛性水泡,甚至可引起致命性的敗血症。近幾年,牡蠣作為新一代的養生保健品在國內漸漸火熱起來。傳說宋代皇帝喜歡一種御用酒“玉液春”,裡面就有牡蠣配方。其實管這酒叫“春藥”似乎更恰當,因為古代醫生普遍認為生蠔能“補腎正氣”“ 滋陰潛陽”“養血強壯”等等,男女通用,尤其對男性有益。那麼“玉液春”的最終指向,顯然不是餐桌,而是床。


牡蠣雌雄同體或雌雄異體,這種挺原始的動物,還有一點令人驚詫:它們一歲的時候,是“男性”,兩三歲後,就變成“女性”。也就是說,它們先貢獻精子,後來就貢獻卵子。身份變換如此之大,比雌雄同體的蚯蚓、蝸牛等動物還神奇。牡蠣屬貝類,肉肥美爽滑,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牡蠣、生蠔也有季節性。漁民認為最好的牡蠣是——“冬至到清明,蠔肉肥晶晶”。

兩殼形狀不同,表面粗糙,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個體殼形不規則,大小、厚薄因種而異;左殼或稱下殼較大而凹,附著在岩石或石板上,右殼或稱上殼較小而平,掩覆如蓋。無足及足絲。閉殼肌僅有1個,外套膜外長著多數小觸手,是感覺器官。 我國廣東、福建臺灣養殖較多。肉味鮮美,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和肝糖,可以鮮食或烹食。也可加工製成蠔豉或蠔油。殼可入藥,也可燒石灰。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海蠣子肉肥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我國有“南方之牡蠣,北方之熊掌”之說,足以見他的珍貴。現代研究:生蠔肉營養豐富,含蛋白質不少,且為人體必需的 8 種氨基酸,脂肪只佔少許,另含糖元、牛磺酸、谷胱甘酸,維生素 A、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D、維生素 E、巖藻糖及銅、鋅、錳、鋇、磷、鈣、鎂,鋁、氧化鐵及有機質。生蠔肉醋酸提取物可增強小鼠對大腦病毒的抵抗力,抑制鏈球菌、流感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生蠔肉中含能促進兒童智力的微量元素鋅,故又有益智海味之稱。另體質虛弱兒童,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或軟骨病,皆宜酌食蠔。經衛生部批准,中國已將牡蠣列入第一批既是藥材又可作為食品的保健療效品之列。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海蠣的吃法很多,光緒年間的福建人郭柏蒼在《海錯百一錄》中,就有炭燒、生食、油炮、醃製等手段。在法國日本都講究吃生蠔,超過人手掌大的生蠔,單手捧著,像喝豆腐腦那樣,得分好幾口才能吃掉,有的人會添加一點調料,但大多是直接生吞。另外法國人,但生蠔畢竟屬於生猛海鮮,沒有可靠的、良好的衛生保證,生食會引起高燒、腹痛等一系列病症。具有食生蠔悠久習慣的法國,卻很少聽說食生蠔而得病的事,這自然與法國嚴格的食品衛生管理有關。國內通常最常見的是碳烤海蠣子,將鮮海蠣子刷淨、蒜切成片、辣椒醬抹在小碗備用。將海蠣子放在爐架上烤至稍微張口,取蒜片和辣椒醬插入海蠣子裡,繼續烤至張口即可。清人劉儲鯤曾寫過一首《燒蠣詩》:"不用溉釜鬲,連殼付火燎。啖之清心脾,天然味更好。"。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炸蠣黃是山東沿海常見的特色菜餚。此菜源於煙臺芝罘島漁村民間,以色金黃,外香酥,肉鮮嫩見長,是膠東極為流行的傳統菜式,在筵席中,多作為大件後的第一道菜品,喜慶婚宴用之最多。炸蠣黃的做法簡單,口味屬於鹹鮮,做法屬炸類,菜品色澤金黃,外焦裡嫩,營養豐富,健脾開胃,對預防骨質疏鬆非常有好處。用澱粉,雞蛋,少許五香粉調成蛋糊,把洗淨的蠣肉瀝乾水份,拖上蛋糊,放入7成熱的植物油中炸8成熟撈出,炸時輕輕攪動以防粘連,待油溫升高時,倒入復炸變成金黃色撈出裝盤,旁邊附上椒鹽。此外像海蠣子燉豆腐、蛋煎生蠔、鍋塌海蠣子,都很好吃,最簡單的吃法是取適量火鍋清湯底料,按比例加水,煮開,下海蠣子,加適量鹽,然後開吃吧,味道也很鮮的。煮完海蠣子以後順便再煮點其它的蔬菜,然後下點麵條什麼的,製法雖簡單但味道真不錯,因為海蠣子好呀,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隨園食單載:蠣黃生石子上。殼與石子膠粘不分。袁枚在樂清、奉化兩縣產的特大蠣黃,在別地方還真沒有這麼好的,當地把這種蠣黃呼之叫鬼眼。用蠣黃剝肉作羹,蠣黃鮮美做湯羹甚佳。現製做隨園菜蠣黃羹:蠣黃取肉,大蘿蔔洗淨切成絲。鍋內放少許油燒熱,放蔥薑末爆香。放入適量清湯。燒開後放入蘿蔔絲。蘿蔔絲煮軟後放入蠣黃煮熟,加鹽和胡椒粉調味,勾薄芡出鍋即可。做此菜海蠣為了保持原汁原味,最好不要洗,稍微衝一下就好了,吃的就是海蠣的鮮味,所以不需要加過多的調味品。如果想讓蘿蔔絲和湯更好吃,可以多煮一些時間。但越煮蘿蔔絲和湯越有味,海蠣就沒啥味道了,愛吃海蠣子的,就少煮一會兒。也可以不爆鍋,直接加清水煮,那樣海蠣的味道更鮮。此菜因加入蘿蔔解膩去腥增鮮,湯味鮮香,清脆可口,滋陰養血,調中補虛,潤澤肌膚,利水減肥。

鬼眼是什麼東東?怎麼吃,你知道嗎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