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用四個字破秦百萬大軍,創造以少勝多的戰役典範!

在東晉時期發生的那場淝水之戰,當時的東晉政權,僅憑藉八萬人的兵力,就把前秦百萬人的部隊

打的落花流水,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以少勝多的戰役典範。僅從兩軍的數量上來看,確實相差太懸殊,從結果來看,東晉能夠取勝,確實也是一個難以超越的奇蹟。但是,我們從戰爭的過程來看,又顯得那麼詭異。勝的一方,勝的玄乎其玄,敗的一方,輸的莫名其妙。

僅用四個字破秦百萬大軍,創造以少勝多的戰役典範!

公元383年,前秦的苻堅統一了北方領土之後,以至於豪情萬丈,又把目光瞄準了南方的東晉。於是,經過一番準備組織了百萬大軍揮師南下,他曾豪邁的說:長江算什麼,以我的百萬之眾,每個人投入一根鞭子,也能截斷長江的流水。相對於東晉來說,就顯得有點“可憐”了,在不得不迎戰的前提下,謝石、謝玄只帶領了八萬北府兵,而且個個心懷忐忑。

八月,在肥水兩岸兩軍展開了對峙,面對咄咄逼人的苻堅大軍,也不能只等著捱打啊,不想投降,就要打仗,還不如主動進攻呢。於是謝石主動向秦軍表示:這樣隔著江也沒法打,不如你們往後退退,讓出點地方來,我們過江去,咱們決一勝負。

僅用四個字破秦百萬大軍,創造以少勝多的戰役典範!

對於,晉軍的要求,苻堅認為這是天賜良機,自己可以假裝後撤,等晉兵渡到一半,或者剛上岸立足未穩之時,秦軍再用騎兵衝殺,肯定可以大勝。現在看看這個計策,也確實沒毛病。但問題就出在撤退之時,當撤退命令下達後,軍隊就突然失控了,前面的人向後一退,後面的不知道什麼原因,再加上東晉詐降將領朱序趁亂大喊“秦軍敗矣!”,於是整個秦軍隊伍就徹底亂成了一鍋粥。晉兵乘機追殺,秦軍大敗,苻堅也死於亂軍之中。

這場戰役表面上看是東晉以少勝多,但是,秦軍真正失敗的原因,還在於自身。看上去百萬人的部隊,但是從質量上來說,還不如晉軍的八萬人。因為秦軍的這百萬人,都是從各處強徵而來的,裡面除了氐人和胡人,也有少數其他族人,關鍵是其中的胡人還心懷鬼胎,隨時想把苻堅除之而後快。這樣隊伍中人員混雜,有的言語也不通,交流受阻,軍事素養就更不用提了。想這樣鬆散的軍隊,人數再多,遇到危險之時誰還有心戀戰?

僅用四個字破秦百萬大軍,創造以少勝多的戰役典範!

反觀東晉的北府兵,大部分是從北方逃難而來的人,不但個個身負國仇家很,而且都是經歷戰亂,練就一身本領,讓後再經過謝玄的強化訓練,可以說個個都是精兵中的精兵。

因此,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因素很多,除了數量,還有更為關鍵的軍隊質量,也就是背後更為強大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