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時唯一一次對外戰爭:以少勝多,生擒國王

鄭和下西洋不僅是一次航海活動,也是整個明代規模最大的外交活動。鄭和下西洋讓三十多個國家地區的人們知道了世界上有一個強大的明王朝,它古老神秘、繁榮強盛。明朝奉行的是和平的外交政策,從不恃強凌弱,將中國的寬容仁德傳遍四方。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只有一次與其他國家發生了戰爭,下面為各位看官大人詳細介紹事情經過。

錫蘭山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小國,位於印度半島南面的印度洋上,即今日的斯里蘭卡。錫蘭山雖小,但是物產豐富,盛產寶石、香料,加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15世紀時就成了貿易集散地,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在這裡彙集和中轉。

鄭和下西洋時唯一一次對外戰爭:以少勝多,生擒國王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永樂七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時經過錫蘭山國。因為錫蘭山國家寺院裡供奉著佛祖釋迦摩尼圓寂時留下的佛牙,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到錫蘭山寺敬佛,佈施了金銀物品,並建立《佈施錫蘭山佛寺碑》。錫蘭山國國王亞烈苦奈兒性格暴虐、貪婪,得知大明船隊上裝有大量財物,便想據為己有。亞烈苦奈兒誣陷鄭和覬覦佛牙,威脅到了錫蘭山國家利益,想要扣留大明船隊。鄭和得知消息後,馬上離開錫蘭山國,去往他國繼續訪問。

鄭和下西洋時唯一一次對外戰爭:以少勝多,生擒國王

大明船隊

當鄭和返航再次經過錫蘭山國時,卻落入了一張精心編織的大網之中。亞烈苦奈兒派人誘騙鄭和來到錫蘭山國中,利用鄭和不在船上的機會,發兵五萬攻擊大明船隊,並且砍伐樹木堵住鄭和回去的道路。這個計劃看似非常周密,但亞烈苦奈兒卻忽視了重要的一點——主帥和士兵的軍事素養。

鄭和不是一名普通的太監,而是久經戰陣的優秀將領,他的手下也是浴血沙場的百戰之師。首先,錫蘭山軍雖然在人數上佔據優勢,但是明軍迅速做出反應,在主帥不在的情況下有序地進行抵抗,局勢並不落下風。其次,鄭和在不能回船的情況下,冷靜地分析戰局。判斷錫蘭山軍集體攻打船隊,都城防禦必然空虛。於是,鄭和率領隨行的兩千名將士改變行軍路線,從小路出其不意攻打錫蘭山國都城。正如鄭和所料,錫蘭山都城只有少量軍隊防守,根本抵擋不住明軍的進攻。鄭和破城而入,生擒國王亞烈苦奈兒及其家人。錫蘭山軍聽說都城被攻破,緊急回防救援都城,明軍抓住時機,主動出擊在後面追擊錫蘭山軍,將敵軍殺得大敗。鄭和將擒獲的亞烈苦奈兒一家帶回明朝,大明船隊第一次對外戰爭取得了完勝。

鄭和下西洋時唯一一次對外戰爭:以少勝多,生擒國王

影視劇中的鄭和

鄭和將錫蘭山國王一家帶回明朝交給了明成祖朱棣,朝中大臣紛紛上書請求誅殺亞烈苦奈兒。朱棣並沒有這樣做,他憐憫錫蘭山國王的無知,下令釋放了亞烈苦奈兒的家人,只是扣押了亞烈苦奈兒一人。朱棣又命令禮部商議,從錫蘭山國中選取賢者作為新的國王。後來選擇了賢者邪把乃耶誥封為錫蘭山國王,朱棣將亞烈苦內爾釋放回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