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勝多—— 吳佩孚直奉第一戰趕走張作霖

近年來,不少研究吳佩孚軍事思想的學者形成共識,吳善於運用傳統儒家倫理治軍,提出軍人要以“忠孝為體”,絕對服從命令,嚴守紀律。他用兵極注重部隊的整體素質,常常借用關羽五百精兵破曹兵三十萬、岳飛以八百精兵破金兵六十萬的經典戰例教育將士:兵貴精而不在多。據說,有一次吳佩孚派出學兵團去鄭州車站迎接兩湖巡閱使王佔元,適逢傾盆大雨,士兵直立雨中,紋絲不動。王佔元感慨道:“說起來真慚愧,看看人家是什麼軍隊,咱們是什麼軍隊!”那麼,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如何以六萬精兵迎戰張作霖十多萬東北軍的呢?到底憑藉什麼以少勝多,將奉軍打回東北老家?民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又給近代中國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1922 年 4 月 26 日,兩軍戰線迅速逼近,直軍首先發動進攻,直指天津。在兩天時間裡,陣地幾度易手,雙方死傷甚重,軍情升級。此後,直軍來勢迅猛,多次攻克奉軍防地,聲威大振。張作霖不敢輕敵,趕赴軍糧城親自督戰。

以少勝多—— 吳佩孚直奉第一戰趕走張作霖

4 月 29 日直軍三路並進,向東路良王莊、中路廊坊、西路長辛店同時發起總攻。同日鎮威軍總司令張作霖向各部下達總攻擊令。直奉之間的正面戰爭正式打響。東路主要在津浦線進行,直軍先聲奪人,攻克大城。張作霖之子張學良率兵萬餘前來增援。雙方鏖戰一夜,奉軍大敗,潰退楊柳青,直軍攻進馬廠。聽說西路奉軍大敗,本來還佔據優勢的東路奉軍棄城奔逃。直軍一路追擊進佔靜海,奉軍 7000 餘人投降。直軍乘勝追擊,奉軍殘部退至軍糧城,最後全部繳械。那麼,西路戰線奉軍是如何丟城失地的呢?

西路是最關鍵的一條防線。期間經歷長辛店、琉璃河、盧溝橋三場大戰,直軍才得以佔據優勢。西路奉軍司令部駐地的長辛店成為雙方攻防焦點。直軍張福來部、董政國部向長辛店奉軍發起攻擊 , 突然,前方突擊衝鋒時遭遇如雨般的密集爆炸,竟是大片地雷陣,一時間直軍損失慘重。但到傍晚,直軍西路總指揮孫嶽派兵奇襲,突破奉軍陣地,殲滅千餘人。

奉軍增援部隊火速趕到,擊退直軍,收復陣地,追擊直軍到琉璃河一線時,兩軍再次交鋒。吳佩孚急調補充團衝上前線,擊退奉軍,進逼長辛店。在奪取長辛店的戰鬥中,雙方展開了異常激烈的拉鋸戰,傷亡慘重。吳佩孚親自督戰,堅持一天一夜。後奉軍炮火猛烈,直軍只得邊打邊退,讓出房山。

以少勝多—— 吳佩孚直奉第一戰趕走張作霖

5 月 2 日拂曉,吳佩孚調整部署,集合西路主力,展開反攻。當雙方處於膠著狀態之時,吳佩孚面見馮玉祥手下驍將李鳴鐘,組織夜間偷襲奉軍一部,打完便走。奉軍不問緣由,一路追擊,結果陷入早已佈下的埋伏圈與地雷陣。李鳴鐘部截斷後路,使奉軍首尾難顧、坐以待斃。4 日凌晨,直軍主力直撲盧溝橋。奉軍一部戰場倒戈,張景惠部陷入重圍,突圍後向盧溝橋潰退,直軍佔領長辛店。張景惠率殘部逃往天津,所部被俘近三萬人。至此,西路奉軍徹底失敗。

以少勝多—— 吳佩孚直奉第一戰趕走張作霖

長辛店大捷,直軍已穩操勝券。吳佩孚親自指揮的中路戰場上雙方都派出了精銳部隊。直軍與張學良、郭松齡所部在霸縣一帶多次較量,數日激戰,直軍連敗。但聽說西路丟了長辛店,為保存實力,張學良決定不戰而退。直軍一路追擊,攻佔廊坊。張作霖見大勢已去,軍糧城不是久留之地,遂退往灤州。6 日,直軍長驅直入軍糧城。吳佩孚特地到張大帥的大本營轉了一圈。然後凱旋天津,津城各路精英、市民紛紛夾道歡迎。他專門安排時間,向天津的北洋元老表達了拜見慰問之意。一陣寒暄過後,曾當過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暗示吳佩孚要戒驕戒躁。吳佩孚一點面子都不給:“當年你啟用了張作霖,如今他藐視中央,挑起戰端,禍國殃民,你也該為此負責!”趙爾巽啞口無言。

此時張作霖雖損兵折將,還未喪失元氣,想糾集幾萬人馬,負隅頑抗。為肅清關內奉軍,直軍直搗灤州。奉軍別說與直軍短兵相接了,聽到吳大帥的名字都膽戰心驚。張作霖領著敗軍逃回瀋陽老窩,直軍一直追到秦皇島。此後,張還不服輸,再次收拾殘部反撲秦皇島,被直軍孫嶽部打得落花流水。直到此時,張才接受英國教士的從中調停,直奉簽訂了停戰條約。從戰前部署的兵力對比上看,奉軍入關部隊約 12.5 萬;直軍前線部隊約 6 萬餘人,處於明顯的劣勢。重武器方面,奉軍擁有各型火炮150 門,重機槍 200 挺;直軍火炮 100 門,重機槍 100 挺,還有飛機兩架,也不佔優勢。直軍雖有渤海艦隊的六艘軍艦,但因列強幹預雙方空軍與海軍均未能發揮作用。

直軍之所以能以弱勝強,主要得益於吳佩孚在政治上的宏大抱負、國家意識與深孚眾望。在他眼裡,張作霖從倒戈扶植代理人到貿然派兵入關,一再挑戰中央政府,使已破碎的山河面臨再次陷入大分裂的危險,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軍事策略上,首先吳佩孚確立的軍事目標是將奉張打回東北,保持現有各方勢力的平衡,維護北京政府的正統與權威,以圖一統河山,所以採取了力保關內安全、背城一戰之策。比較之下,張作霖勝可加長伸向北京政府的手,以圖中國之一統,敗可退守東北老營,目的自私、缺乏必勝信念。

其次,雖然兵力懸殊、裝備滯後,但直軍特別是從洛陽帶出來的軍隊訓練有素,以一當十,紀律嚴明,勇往直前,戰鬥力極其旺盛。在戰術運用上,吳佩孚在戰前就悄悄地將參戰部隊分為強軍與弱軍,先用弱兵,後用強兵,試探對方實力,決不輕易拼消耗。等戰機一到,他再派強兵突擊,一舉殲滅對方。在這次戰爭,直軍多次使用奇襲戰術,目標精準、出奇制勝。他又善於輔之以攻心戰術,將奉軍西路敗績消息傳遍東線、中線,不戰而屈人之兵。吳佩孚不愧是一名深得孫子兵法精髓的儒將,直奉一役,使直系牢固地掌握了對國內大局的控制權,也由此威名遠揚。

其實,張作霖父子也是有政治理想的,只不過在人們傳統的印象中其做法似乎更像是在經營奉系自己的“霸業”。孫中山就曾說過,我們在南方搞了幾十年三民主義 , 民生居然不如東北的張家父子!張學良晚年也說:“我們張家父子,若不是為了愛國,會有這種下場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