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很多人都將“夷陵之戰”視為“以少勝多”的戰爭?

章武元年(221年)至章武二年(222年)發生了“夷陵之戰”。根據記載,蜀漢與東吳各自投入了約五萬兵力,是場兵力相近的戰爭。但在很多人印象中,“夷陵之戰”是“以少勝多”的戰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很多人都將“夷陵之戰”視為“以少勝多”的戰爭?

首先,“夷陵之戰”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並列為漢末三國的三大戰略決戰,而“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戰爭。正因如此,很多讀史不細的人就想當然地認為“夷陵之戰”也是“以少勝多”。

為什麼很多人都將“夷陵之戰”視為“以少勝多”的戰爭?

其次,如今很多人對於漢末三國曆史的瞭解並不是來源於《三國志》、《後漢書》、《資治通鑑》等等正史和考古發現,而來源於有漢末三國有關的文藝影視作品,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名著《三國演義》。

為什麼很多人都將“夷陵之戰”視為“以少勝多”的戰爭?

“夷陵之戰”在《三國演義》中被寫成為昭烈帝劉備率領七十五萬大軍與東吳二十萬大軍進行的戰爭。很多人對“夷陵之戰”的瞭解基本上來源於《三國演義》及其衍生作品,自然認為這是“以少勝多”的戰爭。

為什麼很多人都將“夷陵之戰”視為“以少勝多”的戰爭?

綜合來講,“夷陵之戰”被視為“以少勝多”戰爭的關鍵就是《三國演義》,可以說是文學作品重塑民間歷史認知的經典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