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卻爲子孫起好了整整20代的名字,並且還都很好聽

民國著名歷史學家孟森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三代以來,得國最正者,唯漢與明”。意思是說,自中國歷史開闢之後,掌權的這些帝王朝代之中,只有漢朝和明朝獲得天下是最深得民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第一點,漢朝和明朝的開國之主劉邦和朱元璋都是底層出身,不是靠軍閥或者政治掌權的。第二點,漢朝和明朝起兵之初都是為了反抗暴政,是為民請命。有這兩點,足以比大多數朝代的建立名正言順了。

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卻為子孫起好了整整20代的名字,並且還都很好聽

但是同時,也有一個問題比較尷尬,那就是劉邦和朱元璋都沒什麼文化。但即便二人相比,劉邦尚且能寫出《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足見帝王之霸氣。反觀朱元璋,在文采以層上,實在沒什麼優勢。雖然朱元璋沒什麼文采,他卻做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那就是為他的兒子們起了“一套”非常好聽的名字,並且為之後的整整20代子孫規定好了獨特的字輩。

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卻為子孫起好了整整20代的名字,並且還都很好聽

比如說朱元璋的兒子們:長子朱標,二子秦王樉,三子晉王棡,四子燕王棣,五子周王橚,六子楚王楨,七子齊王榑,還有其他兒子都是單名一個木旁字,如梓檀杞椿柏桂楧植栴權楩橞松模楹桱棟楠。這就非常有意思了,每個人的名字中都有個木字旁,一看就是同一輩!並且每個名字單拎出來都感覺很好聽!不得不說,老朱還是有點門道的,不愧是千古一帝。

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卻為子孫起好了整整20代的名字,並且還都很好聽

更加有意思的是,朱元璋還未後世子孫起好了字輩。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其中除兩人早夭之外,他為24個兒子每人都寫了一首字輩的小詩。每詩共二十字,每個字就是之後每一代的字輩順序,也就是說後世子孫的中間字是固定好的,而第三字也需要按規則選取。這個規則就是需要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順序選擇合適的字。也就是說要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順序循環往復,第三個字中必須要有相應的偏旁部首。例如朱元璋的長子懿文太子朱標的世系順序是:“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而他的兒子建文帝叫朱允炆、次子朱允熥。顯然中間的“允”字是朱元璋欽定的,第三子中有“火”旁,對應的是五行之火,因為懿文太子朱標有木字,自然就是“木生火”的意思了。

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卻為子孫起好了整整20代的名字,並且還都很好聽

再來看一個,最著名的就是明成祖朱棣這一支的世系了。朱棣這支行字叫:“高瞻祁見,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如果熟悉明史的人,就會覺的這裡的很多字特別眼熟了。比如朱棣的兒子朱高熾,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朱瞻基的兒子朱祁鎮,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朱見深的兒子朱厚照,朱厚熜的兒子朱載垕等等。沒錯,這些就是明朝皇帝們的名字了。仔細觀察很容易就發現,他們的字輩是符合朱元璋欽定的順序的,除此之外,五行相生的次序也是符合的。看來老朱制定的規則在他的後代之中執行的還是很好的。

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卻為子孫起好了整整20代的名字,並且還都很好聽

另外,即便是今天,明朝已經不存在了,朱元璋的子孫們還是在尊奉著這一起名規則在給子孫後代命名。例如,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國家的前總理朱鎔基總理是朱元璋的第十八世孫。準確的說是出自出朱元璋的兒子岷王朱楩一脈,而岷王府的字輩順序是:“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禮原諮訪,寬鎔喜賁從。”所以不妨對照一下,看看朱總理的名字是不是也是符合順序的呢?

最沒有文化的皇帝卻為子孫起好了整整20代的名字,並且還都很好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