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這種「編制」門檻不高,備受尊敬,工資堪比蔣介石

民國時期,教師待遇崗崗的,小學教師80個大洋,大學教授拿到100-600大洋不等。陳獨秀任北大教授時,工資拿300大洋,最高月薪600元,與國民政府部長基本持平;而知名教授工資就更高,比如一代大師胡適月薪1000塊大洋。一塊大洋摺合現在人民幣100-200之間,而當時一個縣長的工資才20個大洋,一線巡邏民警才7個大洋,個體戶駱駝祥子拉車一個月最多掙2個大洋!看小學教師都比公務員高啊!

民國這種“編制”門檻不高,備受尊敬,工資堪比蔣介石

想當年,國學大師季羨林去德國學習,全是自費,人家不差錢,而且一去就是十年!

當時的物價是怎樣的呢,在北京,一個大洋可以買45斤大米,30斤食用油,20張公園門票,一個四口之家,一個月12塊大洋,可以達到很好的生活水準。再看住房:在北京租一個四合院,每月20個大洋;一間20平的單身公寓,每月月租4-5個大洋;魯迅買了一套500平的四合院,花了一千個大洋。

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頒佈《文官官等官俸表》,重新釐定了各級公務員的工資標準。按照該表規定,時任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蔣介石,拿的工資跟行政院院長、立法院院長和各部總長一樣,都是每月800塊大洋。副委員長、各部次長以及各省主席,工資比蔣介石稍低一些,每月能拿到680塊大洋左右。怎麼樣,著名教授工資比老蔣都要多出200塊現大洋。

民國老師們的收入,即使跟當時的明星相比,也只多不少。

三十年代超一流的明星周旋,月收入也不過200塊銀元(當時沒有片酬一說,明星和電影公司簽約後,領固定薪水)。

民國時教師不僅工資高,地位也非常高,不僅官員見了畢恭畢敬,甚至“總統”都禮讓三分。

對近代史比較瞭解的人,應該聽說過曹錕:

他,在北京放火鬧事、縱兵譁變,幫助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策劃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搞得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賄選總統,踐踏和破壞民國議會和共和制度……

民國這種“編制”門檻不高,備受尊敬,工資堪比蔣介石

但就是這樣一個劣跡斑斑的反面人物曹錕,卻對教師恭敬萬分。

1919年,曹錕在自己的大本營保定創辦河北大學。他經常對手下人說,自己就是一個販布的大老粗,沒什麼文化,辦大學一定得靠教授。為此,曹錕專門聘請了很多知名教授,自己以師禮待之。每逢發工資的時候,都囑咐行政人員把大洋用紅紙包好,用托盤託著,舉案齊眉地送給教授。這還不算,曹錕給教授們發的工資竟然高過他軍隊裡的師長。當時河北大學教授一個月二三百大洋,而曹錕的副官們能拿到零頭已經要念佛了。就是這樣的工資,曹錕居然感到有些歉疚,看見教授在用顯微鏡做試驗,說:“你們這樣用腦子,每月那點錢,抵不上你們的血汗呢。”民國時,像曹錕這樣厚待教師的,並非個例,可見那時教師地位之高。

民國這種“編制”門檻不高,備受尊敬,工資堪比蔣介石

1946年國民政府法律明確規定:中央的教育投入不少於其預算總額的15%,省裡不少於25%,縣裡不少於35%,張作霖則規定當時東北的教育投入為預算的40%。在財政的高投入下,教師們的工資自然水漲船高,教授們的腰桿子自然也是挺直挺直的。

比如,研究莊子的國學大師劉文典講課,常常追求讓學生“身臨其境”。有一次,他講了半小時就結束了上一節的內容,然後對學生說:“今天提前下課,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後七時半繼續上課。”原來下週三是陰曆五月十五,正是月圓之夜,他要在一輪滿月下講《月賦》。到了那晚,皓月當空,月光下襬了一圈桌椅,劉文典坐在學生中間大講《月賦》。

民國這種“編制”門檻不高,備受尊敬,工資堪比蔣介石

由於見解精闢、揮灑自如,學生們沉醉其中,不知往返。所以,常常能看到教授們對政客不屑一顧,著名的民國狂人安徽大學代校長劉文典,老蔣去了,都懶得迎接,一語不合,飛腳就踹,被抓進了監獄,結果引起民眾抗議,最後還是無罪釋放了。

現在,老師課上得好、學生喜歡沒用,關鍵要發表論文,要評職稱…..

民國那些大師們,就沒有這方面的煩惱。因為他們不坐班,不要求寫教案,會開得很少,不評職稱(只聘),甚至連兼職都受到鼓勵。比如,魯迅先生在教育部做官時,在北京女師大兼課,好像沒人干涉,更沒有人扣他的量化獎,沒有取消他的評優評先的資格。再比如,徐志摩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上海法學院、南京中央大學等大學兼課,月收入1000塊大洋,也沒聽說哪個大學提出抗議。不僅如此,那時候有些學校,比如清華每隔5年還給教授安排一個間隔年(gap year):教授教書滿五年就有一年的休假,這段時間可以出國,學校提供經費,也可以在家做研究,薪水照發。有錢有閒,不用為評職稱苦惱,整天琢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簡直就是現在理想中“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的好工作啊!

民國這種“編制”門檻不高,備受尊敬,工資堪比蔣介石

民國大師中雖然不乏高學歷者,但卻不唯學歷是瞻。

沈從文,只有小學學歷,不過由於小說寫得很好,所以被校長鬍適聘為大學講師。沈從文之所以能被聘為大學講師,有其特殊的政策背景。

民國這種“編制”門檻不高,備受尊敬,工資堪比蔣介石

當時教育部頒發的《大學教師資格條例》規定:“凡於學術有特別研究而無學位者,經大學之評議會議決,可充大學助教或講師。”梁漱溟,24歲時報考北大,卻因分數不夠未能上榜。不過,他的文章《究元決疑論》,第一次用西方現代學說闡述佛教理論,給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留下深刻印象。所以當蔡元培聽說作者梁漱溟報考北大落榜時,就說:“梁漱溟想當北大學生沒有資格,那就請他到北大來當講師吧!”於是,一個北大落榜生,轉眼就成了北大講師。雖然這種選拔方式在今天看起來比較隨性,不過這也正是蔡元培的高明之處,因為他並沒有看走眼,梁漱溟後來不負眾望,成為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被尊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那個時代相比於學歷,更看重的是能力和才華,這也是為啥數學0分的羅家倫能上北大,數學只考15分的錢鍾書能上清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