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定下“最任性”的目標 選擇“最任性”的教育 成就“最任性”的人生

餃子配飯,乍一聽很奇怪,但在《孤獨的美食家》第四季中五郎叔就就著煎餃吃起了飯,還吃得很香,似乎在日本餃子配飯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那為什麼咱們會感覺這麼怪異呢?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叔手速太快只有餃子的殘影= =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餃子的由來。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起源於東漢時期有一千八百多年曆史,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並沒有餃子配飯這麼奢侈的吃法,後來在中國的飲食歷史上,餃子一直承擔著主食的角色在我國各地流傳。然而不管形式怎麼變,餛鈍、抄手、雲吞都是主食,米飯也是主食。在國人眼中“主食配主食”,就好像西紅柿炒番茄,馬鈴薯炒土豆一樣詭異。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那為什麼這麼詭異的事,會發生在日本呢?

日本和韓國也超級愛吃餃子,但他們的餃子一般指煎餃,來源自二戰時期的中國東北,在江戶時代(1603—1867)以“菜”的形式傳入日本,當時這種“外國菜”只有日本的皇家貴族才吃得到,直到昭和時代(1926—1989)才在民間流傳開來。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然而為何又會出現像餃子配飯這樣的搭配呢? 是因為在日本,餃子一般都是煎餃,類似中國北方的鍋貼。在他們的料理文化中,餃子一般6-8個為一份。一份不夠吃,兩份又嫌多,這個時候配上一份米飯就剛剛好了。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日本人在吃餃子時都會配上主食。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萬能的餃子除了和米飯配,還與同樣是主食的拉麵是絕配。日本的拉麵湯底基本都很濃郁,食客往往只會把面吃完,而湯汁卻留下很多,這個時候如果配上爽口的餃子,或是點上一碗米飯倒進湯裡做成湯飯,是相當的愜意。像這樣把三種主食一起吃的吃法,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也是相當常見。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如果在日本google搜索“拉麵套餐”,結果也都是“拉麵+煎餃+炒飯”。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最近在日本的論壇看到一個帖子“中國人為什麼喝粥要配大餅油條”,想想也是喝粥喝不飽,光吃大餅油條又太油太乾,其實這和拉麵套餐也是一個道理。

說到“粥”,其實也有著中日之間的差別,在中國喝粥一般會配上一點小菜,而在日本喝粥就是喝粥,畢竟一年也喝不上幾次,日本人喝粥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或者是過年時候喝“七草粥”,平常並不會去喝,這就是“粥”在日本人潛意識中留下的固有概念。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好好想一想,不管怎麼吃都為了吃好的吃好吃的,吃,是人類交流的第一生產力。

如果看到餃子配飯,那吃的一定是個日本人

來鱷魚學好日語,鱷魚的日語教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