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說過一句話,爲蒙古各部分裂埋下伏筆,爲忽必烈造就一

孛兒只斤·鐵木真號稱一代天驕,尊號成吉思汗,他與他的蒙古鐵騎橫掃了大半個亞歐大陸,基本上只要是和他作對的人,準沒好下場,對於他的強大,咱們無需過多贅述。然而即便強大如成吉思汗,也不過是一肉體凡胎的普通人而已,他終有死去的一天,和其他的王朝一樣,他的勢力也有衰敗的一天,然而恐怕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正是因為他當年留下的一句話,為蒙古各部的分裂埋下了伏筆,同時也為忽必烈留下來一個強大的敵人。


鐵木真說過一句話,為蒙古各部分裂埋下伏筆,為忽必烈造就一

成吉思汗劇照

公元1259年,數十萬蒙古鐵騎圍攻其潼川府路合州釣魚城,大汗蒙哥在此役不幸被炮擊中,後不治身亡,大汗一死,蒙古諸部開始變得混亂起來,然而蒙哥的死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罷了,其實蒙古諸部的分裂早在成吉思汗的時代就已經埋下伏筆。
鐵木真說過一句話,為蒙古各部分裂埋下伏筆,為忽必烈造就一

蒙古鐵騎劇照

蒙哥死後,誰來當新一任的大汗成了蒙古各部所爭執不休的話題,其中這窩闊臺系諸王首領海都支持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去爭奪汗位,雖然最終的勝利者是忽必烈,然而忽必烈的統治範圍卻已經難稱為蒙古帝國,因為阿里不哥失敗後,蒙古的各部(各汗國)都已經相對獨立,與此同時,阿里不哥雖敗,但忽必烈的汗位坐得也並不穩,依然有人對那大汗之位虎視眈眈,此人即是海都。

海都乃窩闊臺後人,他若是有心要大汗之位,其實也是名正言順的。忽必烈怎會不知這一點,他企圖用混亂來削弱各部實力,於是他讓察合臺後嗣八剌去察合臺汗國爭位,以便自己與南宋周旋。然而這八剌後來居然和海都交好了, 還聯合其欽察汗國一起反對忽必烈以及伊爾汗國,海都甚至還當選了所謂的盟主,此後雙方衝突不斷,然而即便強如忽必烈,也沒法將海都徹底消滅。
鐵木真說過一句話,為蒙古各部分裂埋下伏筆,為忽必烈造就一

忽必烈劇照

海都的存在彷彿就是忽必烈的眼中釘、肉中刺一般,忽必烈雖然曾多次擊敗海都,但即便是挑起海都勢力內亂也沒能將他殺死,可以說海都這敵人就如同“小強”一般的頑強,最終還是到了元成宗年間,海都率軍犯元,海山將其擊敗,這一次海都重傷,最終不治身亡。他死後,他兒子察八兒繼位,他兒子卻沒有父親的野心,選擇了降元。
鐵木真說過一句話,為蒙古各部分裂埋下伏筆,為忽必烈造就一

海都像

為什麼說蒙古諸部的分類是成吉思汗一手造成的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因為當年他說過一句“只要窩闊臺有一個吃奶的後代,都比其他人優先繼承大汗之位”,就因為這句話沒有被落實,託雷之後(蒙哥、忽必烈一系)一直霸佔著汗位,才造成了諸部不服。其實說白了,若是沒有這句話,海山還真不一定敢與忽必烈作對,畢竟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他不可能公然得罪蒙古諸部,那是不得人心的,而有了太祖的這句話,他便有了奪位的底氣,然而太祖早已歸天,忽必烈又勢大,這句話也就成了一句空話,也造就了蒙古諸部的分裂。所以這人呀,還是不要說大話,尤其是這種自己都無法掌控結果的言論,若鐵木真知道會有這種結局,也會對此後悔不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