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朱良林:一瘸一拐的保洁员 自立自强的贫困户

我们村‘老朱’家原先比较困难,但干得是真不错,年底他保证脱贫……

7月24日,在兴国县高兴镇龙山村,笔者提及建档立卡低保户“老朱”,兴国县水利局驻该村第一书记谢申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山民朱良林:一瘸一拐的保洁员 自立自强的贫困户

“老朱”名叫朱良林,今年70岁。之所以说他家情况比较糟糕,是因为他在1996年一次事故后截肢成了二级残疾,再加上和妻子王菊兰两个人都患有高血压和胃病,只能靠种点田和农作物过活,因为家庭贫困,没有能力盖新房子,在外务工的儿子也还没找到媳妇。“唉,最艰难的时候,没米下锅,全靠卖点柴才能度日。”老朱回想起当时的难处,不禁红了眼眶。

山民朱良林:一瘸一拐的保洁员 自立自强的贫困户

老朱夫妇俩站在新房门口

群众所需,干部所想。2014年,村支书邱欣葆看老朱还和兄弟居住在土坯房中,向其解释危房改造相关政策,动员其要建新房,老朱可是犯难了,说自己一没钱、二无地皮。邱欣葆做通了他哥哥嫂嫂的思想工作,他嫂子当场表态:“邱书记作为旁人都帮他建房,我们自己人难道就不能帮他腾换出地皮?”邱欣葆又帮助协调施工队,到年底时老朱家从土坯房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新房中,之后还添置了家具和彩电。

山民朱良林:一瘸一拐的保洁员 自立自强的贫困户

龙山村“第一书记”谢申正在给老朱夫妇宣讲精准扶贫政策

2015年2月,老朱根据自己实情向村委会提交贫困户申请,通过“精准识别七步法”评审环节,纳入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从此,他家阴霾的生活迎来了阳光。“谢申书记第一次来我家走访,就开始帮我分析贫困的原因,并制定出了帮扶措施。他热情鼓励我,自力更生搞创业,让我种植、养殖两手抓。”老朱说,“我去年入股了村里的脆枣种植合作社,分红了1000元。还养了牛和鸡,去年卖了1万多块,加上低保、产业直补和其他政策性补助,去年收入近3万元,今年肯定能脱贫。”

脱贫路上,老朱并没有“等靠要”。虽然身有残疾,但他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就业愿望强烈。今年,村委会在原有12个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巡逻员等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利用光伏发电产生的村集体经济收益,开发了30个公益性岗位。老朱主动申报所在村小组保洁员岗位,大家都被他的自立自强感动。经过竞聘,老朱于3月28日成功上岗,成为了“上班一族”,工资2000元/年。每隔十天,老朱就会拄着拐杖,来到他的“新领地”——1公里长的责任路段打扫卫生。在村民眼中,也多了一个手拿扫帚、走路一瘸一拐的保洁员身影。

山民朱良林:一瘸一拐的保洁员 自立自强的贫困户

老朱正在清扫责任路段

老朱的责任路段里有一座漫水桥,前些天因为涨水,桥面滞留很多垃圾,待水位退下后,老朱马上把桥面扫得干干净净,他说这样方便人车通行。村民们看在眼里,都为他这种敬业奉献的精神点赞。老朱笑呵呵地回答:“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我干好了不是自己说好,而是领导和群众都说好,工作才算到位,才对得起这份工资和自己的良心。”被老朱所感染,村民们都很自觉地处理垃圾,保持好环境卫生。

走访老朱时,他正在路上扫着落叶和积尘,整条马路看起来干净整洁。见到笔者,老朱激动地说:“现在党的政策真好,像我这样70岁的人了,腿脚不便,出去打工根本没人要,现在家门口能找到事做,这日子就有奔头了!”保洁员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对老朱来说,已经十分知足。

现在的老朱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有了政府精准扶贫的政策,有了工作队的帮扶,村里的路好走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龙山有希望,我们老百姓也有希望,我生活越来越有劲儿,今年我打算再养些鸡和牛来增加收入。要是儿子能早日讨个媳妇回来,就十全十美了。”

山民朱良林:一瘸一拐的保洁员 自立自强的贫困户

老朱和妻子正在给柚子苗浇水

在房前,老朱种上了50株柚子苗。这些柚子是村“两委”和创业能人合作开发的扶贫产业,采取“基地+贫困户+农户”的模式,规划种植了50亩蜜柚基地,覆盖了精准扶贫对象30户、农户60户。老朱免费领取柚子苗后,基地统一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成熟后实行保护价统一收购,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现在看上去,老朱的柚子枝繁叶茂,长势旺盛,三年后就会挂果。到时候,老朱和其他村民种植的柚子将会一片片、一簇簇,结出金黄的果实,成为田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老朱轻轻地抚摸着柚子叶,憧憬着未来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