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死因是什麼?

花部長是我女神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突然將自己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召入宮中,還撤去了身邊的侍衛,兩兄弟把酒言歡,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宮女遠遠看見殿內燭火搖晃不定,通過燈火,看見趙光義的人影突然離席起身,一直襬手後退,感覺應該是在躲避什麼或者謝絕什麼?沒多久便聽見宋太祖手持柱斧戳地,“嚓嚓”斧聲清晰可聞,還一邊喊道:“好為之,好為之。”後來兩人一直喝酒到深夜,趙光義回去後,宋太祖趙匡胤在凌晨時突然暴斃,年僅五十歲。



這是《湘山野錄》裡的野史記載,而正史裡的記載就潦草的幾個字。

《宋史·太祖本紀》記載:“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還有一句是“受命於杜太后,傳位於太宗”。

而《宋史》的這種可以掩蓋的行為,讓人們不得不把趙光義作為懷疑對象,之所以懷疑他也是有道理的,我們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分析。


一:趙匡胤之死,趙光義的嫌疑最大。

要知道趙匡胤比趙光義大12歲,他們一起參與的陳橋兵變。趙匡胤五十歲,一直好好的,恰巧那一晚之後就暴斃,真的只是喝多了酒?不太可能,趙匡胤死後最大的受益人肯定是趙光義。確實趙光義即位後,迫不及待的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還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這樣的行為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二:迫不及待地更改年號

一般皇帝剛去世,新登基的皇帝會沿用舊有年號,到第二年才會啟用新紀元,可是趙光義迫不及待的就把新年號給換上了,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僅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他的這種提前改元的做法,遭到了史官的公開批評。

(趙光義劇照)

三:“金匱預盟”太假。

這也是《太祖實錄》裡的內容,說是杜太后認為趙宋之所以能獲取後周的江山,就是因為周世宗任用了一個小孩子當皇帝,才出現“陳橋兵變”。所以為了更好的保住趙宋江山,竟然讓趙匡胤選擇一位“長君”作為接班人,而此時的趙匡胤35歲,最大的兒子德昭11歲,這無疑是想讓23歲的趙光義來接任!最主要是杜太后又怎麼知道趙匡胤的生死?萬一人家活的久,等到兒子德昭三十歲即位不行嗎?



所以這種無中生有的事情真的是漏洞百出。

如果這是真的,那趙光義當上皇帝不應該也如此嗎?反正皇位不能給小孩子,那他給了自己的弟弟了嗎?還是說又把皇位還給了哥哥趙匡胤的兒子?沒有!趙光義親自導演,將親弟弟趙廷美、親侄子趙德昭、趙德芳逼上絕路。結果,趙廷美被貶房州,38歲抑鬱而終;趙德昭被逼自殺,年滿30歲;趙德芳像趙匡胤一樣,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僅23歲。

所以對於趙匡胤暴斃的謎,雖沒有正史記載詳細原因,但是仔細瞭解的人肯定不會相信突然死亡,連個過程都沒有,只有趙光義的嫌疑最大。


羽評歷史


趙匡胤之死至今仍是歷史一大疑案。從燭影斧聲的傳說,到金匱之盟的出現,無不是疑雲重重。趙匡胤一生征戰無數,又有酗酒惡習,若說是暴病而亡也不是沒有道理;但封建王朝時代的宮廷鬥爭、皇室爭權現象歷來是屢見不鮮,何況趙匡胤、趙光義兄弟都親身經歷了五代時期皇帝頻繁更迭的亂象和他們親自參與謀劃製造的“陳橋兵變”的過程,若說趙匡胤死於弟弟趙光義的毒手,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傾向於趙匡胤是暴病而亡的。理由如下:

其一是,在宋太祖趙匡胤突然死亡之前,趙光義的儲君地位已經非常明顯和穩固。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沒有明確宣佈立弟弟趙光義為儲君,但建隆三年六月,趙光義被封為開封府尹;開寶六年八月,宰相趙普被罷相,緊接著趙光義被封為晉王,位居宰相之上,參與各種軍國大政。親王加京兆尹一直是五代以來皇儲的標誌,也就是說早在開寶六年,趙光義就已經是"開封府尹+晉王",完全符合當時的皇儲身份,與之相反的是,趙匡胤的兩個成年的兒子,趙德昭(26歲)和趙德芳(18歲)卻只是掛名的節度使和防禦使,不僅沒有實權,而且很少參與國家政務。以趙匡胤作為開國君主的英明,不會不懂得政治歷練對於皇儲的重要性。最關鍵的一點是,趙匡胤至死時都沒有正式宣佈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而此時的長子趙德昭已經二十六歲,這是非常不合常情的。縱觀歷代君主,尤其是開國皇帝對立太子一事都是非常重視的,秦漢以來,還沒有過這樣的先例。拋開金匱之盟不說,僅就這一點,說明趙匡胤是有意立弟弟趙光義為儲君的。他之所以沒有明確宣佈和昭告天下,我個人的見解是,趙匡胤多少還是有點不甘心的,至少是要在自己身體確實將要不行的時候,再宣佈傳位於晉王。

其二是,皇宮之中宮禁森嚴、隨從眾多。如果趙光義真的要圖謀不軌、弒君篡位而不借助幫手,要不留下一點點蛛絲馬跡是很困難的。從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趙匡胤的死也不是沒有一點預兆。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的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從開寶八年之後身體便急劇下滑,開寶八年甚至出現了趙匡胤打獵時坐不穩馬,而"墜馬"的事件。事後,趙匡胤不僅斬殺了自己的坐騎,而且從此再不打獵。他臨死之前,雪夜召弟弟趙光義在宮殿飲酒商談,有可能就是商談身後之事。他身體肥胖,好酒肉,並且性格易怒,高血脂、高血壓很難排除,在冷天酗酒之後是極易暴發心腦血管之類的疾病而猝死的。

所以說,趙匡胤和弟弟趙光義雪夜飲酒商談與趙匡胤的突然死亡也許只是一種巧合。最大的可能是,飲酒是引發趙匡胤猝死的誘因。


若耶溪水劍


公元976年10月20日,宋太祖趙匡胤死於萬歲殿。身體強壯的太祖突然病死,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宋史》的記載很簡單,“帝死於萬歲殿,年五十”。都沒有具體說明他的死因。



宋朝有三大謎案,分別是“陳橋兵變”、“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燭影斧聲說的就是趙匡胤去世時的情景,給後人留下了千古謎案。


趙匡胤和趙光義是親兄弟,他們的母親杜太后是個性格很強的人,也是有點氣魄的人。趙光義比哥哥趙匡胤小12歲,並且追隨哥哥征討四方,統一天下。親眼目睹並經歷了奪位、征戰、權謀的應用,各方面經驗都比較豐富。趙匡胤是個孝子,在母親杜太后的勸說下,答應傳位於弟弟趙匡義,於是和母親訂立了《金匱之盟》,由宰相趙普書寫記錄。

《金匱之盟》的內容是有兩種說法。一是“三傳約”,二是“獨傳約”。“三傳約”是趙匡胤傳位趙光義,趙光義傳位弟弟趙光美,趙光美再傳位給太祖的兒子趙德昭。“獨傳約”是趙匡胤直接把皇位傳給趙光義。

那麼趙匡胤的死因會不會和以下幾個問題有關呢?

1.趙匡胤死後的次日趙光義便著急繼位,為什麼呢?

2.宰相趙普和趙光義的關係水火不容,後來又因為犯錯被太祖罷免宰相之職,晚年卻和趙光義成魚水之情,並且官復原位,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3.《金匱之盟》的當事者宰相趙普,為何不在趙光義即位時就把《金匱之盟》公開,而在趙光義即位六年後才公開?他是在靜觀其變嗎?為什麼?

4.趙匡胤身為皇帝,知不知道弟弟趙光義有稱帝的野心?

5.趙光義任開封府尹時,趙匡胤為什麼一度提出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或者長安呢?

6.為什麼趙匡胤和另一個也有皇位繼承權的弟弟趙光美接近時就突然病死了?而趙光美在後來也死於非命。

7.趙光義繼位後總強調和哥哥趙匡胤的關係很好,刻意強調自己繼承皇位的合法性,有沒有掩飾的嫌疑呢?


閃電天下


關於趙匡胤的死因,目前沒有很權威的說法,專家們也在爭論不休。

《宋史 太祖本紀》裡記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謚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這裡面對於趙匡胤的死亡並沒有過多渲染,但是不同於一些帝王記載,趙匡胤看不出此前有臥病不起、醫藥治療的跡象,他的駕崩似乎比較突然,所以給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後有各種筆記資料說趙匡胤是被他弟弟所殺,“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是否應該相信野史的記載,我個人的態度是比較謹慎。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趙匡義完全沒有理由來謀害他的哥哥

趙匡胤生前,早在開寶六年,趙匡義就已經被封為“晉王”,位列諸位親王之上,同時也被任命為開封府尹,這是五代以來標準的皇儲職位,趙匡義本人也已經大權在握,深入參與各種朝政,這是明顯的皇儲,而趙匡胤的兩個成年的兒子,趙德昭(26歲)和趙德芳(18歲)卻只是掛名的節度使和防禦使,不僅沒有實權,而且從未參與過國家政務。如果說趙匡胤想傳位給兒子,那麼他生前絕不會這麼安排,同時也沒有任何改變這種安排的跡象。

再說,宋朝在宋太祖去世時雖然基本平定了天下,但是南方的吳越、北方北漢、遼國的威脅依然是存在的,鑑於後周柴榮的教訓,趙匡胤顯然無法放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如果他的兒子無法鎮住局面,極有可能和柴宗訓一樣成為別人的傀儡,甚至連命都保不住,“五代”變成“六代”也不是不可能。相比較而言,讓弟弟趙匡義挑起這個擔子,讓兒子一世富貴,這種安排算是最優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認為趙匡胤準備傳位給弟弟、以及他們的母親杜太后的“金匱之盟”應該是真實的——在形勢如此清晰的狀態下,我不認為趙匡義有任何理由去殺害他的哥哥

我的用詞是“謹慎”。因為即便是現在犯罪心理學上,也有激情犯罪這個提法,有時候人腦袋一發熱,就會幹出不理智的事情來——假設他們兄弟當時喝醉了酒,為了政務、甚至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吵起來,最後動了手,趙匡義失手打傷了哥哥,五十歲的哥哥傷重不治——他們清醒過來之後,大錯已經鑄成,兩人以趙家王朝為重,趙匡胤匆匆交代了後事,就此而逝,也不是沒有可能。

燭影斧聲

所以我認為,從道理上,趙匡胤被弟弟害死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沒有進一步強有力的證據出現的時候,我們不應該隨便肯定或否定什麼。那麼什麼是強有力的證據呢?其實就是趙匡胤的陵墓,即位於河南鞏義的“永昌陵”,永昌陵有被盜的傳說,沒有被大規模破壞的記載,如果將來考古有所發現的話,尤其是發現宋太祖屍身的話,對其遺骨進行分析,就有可能明確知道他的死因到底是什麼了。

位於河南鞏義的永昌陵

當年光緒皇帝是否是被慈禧毒死的,眾說紛紜,專家們根據各種歷史檔案和資料進行了詳細分析,依然無法達成一致,但是對於光緒遺體、遺物進行化學分析後,光緒毛髮砷含量嚴重超標,顯然就是被毒死的,這比任何資料解釋都有用——所以對於趙匡胤的死因,我們不妨也用這種思路來考慮問題。


象眼觀天下


趙匡胤死的太突然,實在是太突然了,不僅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而且讓整個中國歷史都猝不及防,無數人都在暢想如果趙匡胤的突然暴斃,整個宋朝的歷史甚至是整個中國的歷史走向將是怎樣的不同。就如同柴榮死的那麼突然一樣,這種開疆拓土的一帶君主的突然離去留給後人的總是無限遐想。

燭影斧聲是關於趙匡胤死因最常見的說法,也就是大家都傾向於是趙光義的殺了趙匡胤自己當了皇帝,這個情節小說裡,電視裡情節已經很豐富了,但其實所有的這些情節都是推論,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家怎麼也不相信太祖死的這麼突然,而太祖生前的安排也都暗示著其弟弟趙光義會接替他的皇位。

五代十國是不算宋代的,如果算上趙匡胤那麼這個時期政治軍事第一人可能就要在柴榮和趙匡胤之間猶豫不決了,但完全排除了宋代之後,五代十國公認的第一人絕對是柴榮,可歷史偏偏就是這麼巧合,這兩個雄才偉略的君主,都是在自己的事業的最緊要關頭突然撒手人寰的,不管有多麼的遺憾和不捨,他們終究都是走了。

個人傾向於趙匡胤是突然病死的,古代這種事情並不少見,可能算是老天對趙匡義篡了柴榮的江上一種懲罰吧,讓他們兩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死法。

不過天道循環,老天何曾繞過誰,最終南宋開始皇帝這的位置又回到了趙匡胤之一脈,而且更神奇的是,其實是趙匡胤兩個孩子的後人都有人當了皇帝。如果燭影斧聲是真的,這也算是彌補了趙匡胤的遺憾的,但中國歷史的遺憾,卻是永遠也無法彌補了。


昭烈名臣


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來了一句成語。燭影斧聲。這個成語就同趙匡胤之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趙匡胤死亡的特別突然。另外皇位又是經過皇弟代傳的?皇位又是傳位給了這位皇弟趙光義,這樣的傳位順序都是在皇帝沒有子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可是?大宋朝並不是這樣的情況。本來的皇太子被降級成為了,所謂的八賢王。能不另人起疑麼?疑點太多了,趙光義並不是皇太弟的身份。怎麼就會在皇帝突然臨死前就變成皇帝位的合法繼承人了呢?這道聖旨還是由趙光義自己宣佈出來的?難道不另人起疑心麼?趙匡胤已經死了快一千年了,事情都真相早已淹沒歷史的大潮之中了。即便是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儀器,也無法完全還原當初最真實景象。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件事只能是歷史的迷案了。


愛看愛思考


有關趙匡胤的死因,實在是中國歷史上皇帝最蹊蹺的一個,有關他的死,到現在也沒搞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

作為最官方的正史,《宋史-太祖本紀》裡只有一句話:“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簡單明瞭,言簡意賅,非常符合史書的風格,只有一個問題,就是,皇帝到底怎麼死的呢?

《資治通鑑》只寫到後周年間,有關宋朝的事情司馬光沒寫一個字,也沒法子考證。而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只能看後世的野史《燼餘錄》和《續湘山野錄》。

《燼餘錄》中,說趙匡胤在病中,他最寵幸的花蕊夫人在身邊此後,然後趙光義來探視,結果見色起意,病中的趙匡胤大怒,然後趙光義就把他給做了。非常戲劇性,戲劇的你在歷史上都能找到原版,那就是《資治通鑑》中楊廣殺他爹的劇情。

《續湘山野錄》中記載了“燭影斧聲”的典故,說趙光義在死的那一年有個道士給他算命,說他在十月二十號那天看看天氣,要是天晴就能多活十二年,如果陰了就得做足準備。結果當夜大雪飄飄。趙匡胤就把弟弟趙光義叫來,倆人一起喝酒。外面的人只能看見,宮內燭影閃爍,還有趙匡胤磨著玉斧,說著“好做好做!”次日,宮中宣佈趙匡胤死亡,趙光義繼位。

越看越玄乎,對不對?其實看看《遼史》就明白了:“宋主匡胤殂,其弟自立!”

“自立”這兩個字的意義非常深遠,因為它意味著趙光義的帝位是不得許可的。而之所以能自己把自己立成皇帝,那就只有一個原因——他哥哥的死是他導演的。



青言論史


這段歷史的記載太少了,聽大宇茶館之話說宋朝上講,趙匡胤死後,符皇后是讓太監傳皇子進宮(至於哪個皇子已經記不清了),結果這個太監傳趙光義進的宮,也就說明趙光義已經掌控了皇宮,皇后也無可奈何,再加上趙匡胤死前曾想遷都洛陽,結果被趙光義帶領群臣給抵制了。還有就是,趙匡胤死後幾年之內,趙德昭,趙德芳兩個皇子都相繼死去。最後在趙匡胤死了五年以後,趙普被貶之後回京,又搬出來趙老太后的《金櫃之盟》才進一步的鞏固趙光義的皇位的合法性。根據以上的幾點史實不難看出,史書上雖沒有明確記載,但是結論也很容易得出的就是,趙光義殺了趙匡胤。也是宋朝重文輕武的根本原因。


隨遇而安41432


宋太祖趙匡胤也可以算的上是一位豐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了。
(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最早聽命於大將郭威帳下,和郭威一起為周世宗柴榮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周世宗英年早逝,兒子年幼掌控不了政局,於是一部分人擁戴大將郭威稱帝。後來趙匡胤如法炮製,郭威死後也被手下人“黃袍加身”擁立登基。

公元976年,在位十七年的趙匡胤突然病故,並傳位其弟趙光義。由於死的突然,並且皇位也沒有傳給自己的子嗣,所以人們對趙匡胤的死,產生了許多質疑,而且傳說最多的是趙光義在趙匡胤病重的一天夜裡殺死了兄長,篡位自立,於是還有了“燭影斧聲”像模像樣的傳說。
(趙匡胤劇照)

那麼趙匡胤究竟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趙光義所殺嗎?

對於趙匡胤的死因,正史裡基本上的記錄是一致的病故,而趙光義所為的說法是來自於野史。那麼趙光義有沒有作案的可能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沒有殺人動機。其實趙匡胤傳位於趙光義是有事先經過安排的,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就是杜太后的《金匱之盟》。因為從五代十國以來,幼子不能立國已經成為常態,而且趙匡胤自己有最切身的體會,為了免於重蹈覆轍,趙匡胤聽從杜太后的斟酌,由年長閱歷豐富的趙光義繼位。等趙匡胤的子嗣具備理政能力,再還位。實事證明趙光義也做到了這一點,所以“燭影斧聲”自然是後人荒謬的杜撰。

所以趙匡胤的死因是疾病突發,而且根據研究,趙匡胤死於一種腦血管病,也就是我們當代的腦出血,並且這種病還是趙家的遺傳病。而且趙氏家族成員很多的死因,都符合這一疾病特徵。


國史通解


趙匡胤之死,是歷史的謎團。

關於他的死,有傳說是暴死,但是暴死的時間,畢竟讓人質疑。

因此,有不少人認為,是死於趙光義的謀殺。

趙光義殺死趙匡胤後,奪取皇位,然後逼死弟弟趙廷美,以及其他侄兒,穩固了皇位,算是給宋真宗創造了較好的掌權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