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典誦讀塑造道德心靈,振興道德教育

用經典誦讀塑造道德心靈,振興道德教育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在十六世紀之前,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各國,眾多的發明都優先地誕生在中華這塊古老的土地之上,四大發明就在我們中國。西方的科學家都驚歎:“整個歐洲的科學靈感來自於東方文化”,他們感受到這一點,他們科學創造的靈感來源於我們古代的文化。

為什麼在二十一世紀,整個西方潮水一般地湧向中國研究中國文化,商人進入我們國內挖掘寶藏,但是哲人和科學家卻在拼命地挖掘他們所需要的精神的食糧、科學創造的靈感、精神的營養?我們要看到整個西方是雙向在行動,向我們東方的中國在進軍,而不能單單只是看到他們很重視我們中國的這個市場,是來發財的,他不僅發物質之財,還準備著發精神營養之財。例如,我在德國所接觸的所有學者的家中,每一位家中至少有兩到三個翻譯版本的《道德經》,但是很多中國人的家裡卻沒有。美國眾多成功的企業家和文化研究者,同樣地每個家裡都必然有這本書。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早在十八世紀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尼采就已經說過:東方老子的《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充滿著滋養他們靈感的精神的食糧,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俄國的托爾斯泰,他也曾經說過:我的良好的精神狀態來源於東方的孔子,更重要的是老子,老子的精神、道德精神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高峰。

可是我們在國內,所有的學者都沒有認識到西方人的這個認識的高度,原因在哪兒?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從祖先的知識當中發現是營養,發現是科學創造的動力?卻非要等到外國的科學家、外國的哲人、文人發現了以後,我們還盲目地不覺得、發現不了。這是因為我們丟棄的東西太多了,最根本的東西是因為我們丟棄了經典誦讀的方法。

這個丟棄,研究一下中國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最開始的丟棄發生在明朝。由於理學家朱程,他們創立了理學,將經典誦讀當中的誦讀——兒童誦讀老子的《道德經》和《易經》取消了,只讀“四書”,而不再重視學習經典,所以有的學者曾經說:“大全出而經說亡,八股行而古學棄”,在那個時期就丟失了。就不知道這個著名的重要的兩部經典是我們青少年早期教育當中的重要的精神食糧,就忘卻了這點。歷史的沿革,發展到了民國初年,蔡元培先生當了北大的校長,並且當了教育處長。好像當時他一天下了三道命令吧,就取締了經典誦讀的學校教育的安排,這樣就使近百年來,我們整個民族的教育與經典誦讀完全斷裂開來了。

實際上,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完全是一個慧智性的文字和語言,必須要通過經典誦讀才能完成。特別是這個道德教育,什麼叫“道”?什麼叫“德”?如何去明這個“德”、知這個“道”?這個建立起來,明白了,就會成為每一個人從小到大的自覺行動。不需要老師去勸說,校長去說教,關係到了你們自己切身的利益,就會成為自覺的行動。

用經典誦讀塑造道德心靈,振興道德教育

中國的文字是象形象意都在裡面,是個全息的模塊,每一個字都有甚深的哲理,每個字都有學問。這個“道”字上面是兩點“丷”,下面一橫,代表什麼?代表地和天,我們生存在天地之間,地氣上升,天氣下降,這雙重能量流行於我們身體內外之中,我們要把握住它。這種能量在我們的軀體傳輸,才是我們的精神食糧,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能夠把握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道路,明白天地的自然真理,這才是知“道”。不要單純地按照宗教的觀念去理解這個道,一聽說這個道,呵呵,就想是不是“牛鼻子老道”。實際上“牛鼻子老道”比這個《德道經》誕生得晚多了。為什麼呢?這個《德道經》她是在戰國以前產生的,而中國的道教是在漢代後期才產生的,不要犯糊塗,它不是宗教,而是老子在一種天人合一的大智慧狀態下,發現了宇宙的最高真理而撰寫的一部無所不包的大哲學、天體學。

西方的科學家從研究宇宙自然的客觀規律當中已經發現了,整個宇宙星系在不斷地膨脹,但是也有一個引力——黑洞的引力,使這種星系不斷地萎縮,但裡面又含有一種真空,這就是老子描寫的道的一種現象。他能觀察得這麼細緻,西方的科學家都非常地敬佩他這種深邃的觀察力——空前的、超越時代的、不借助任何儀器的觀察能力。所以,我們通過閱讀老子的著作,能夠獲得豐富的精神營養。首先是明白自己的人生之道,進而明白家庭之大道,明白社會之道。真正地去“修之身其德乃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不明白這個自然之道,你不明白自己生命之道,那麼你的人生路將是盲人騎瞎馬,你就會在自己的一個小圈子裡面困住了,你的心胸就無法展開來。

然而,要想認識這個“道”,必須要有德。沒有這個德,不足以徹底地明白道,這就是老子當初為什麼寫的是《德道經》、而不是《道德經》的原因。為什麼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道德經》呢?這是因為人類發展史到了漢朝的時候,已經開始逐步難以明白老子那個時代的大智慧狀態所觀察到的東西,王弼他就把她顛倒過來了。這一顛倒過來,倒是為這個神秘現象——玄學奠定了一個基礎,為漢代誕生宗教產生了基礎。所以我在國外講學的時候,就講到了《老子·德道經》是中國古代科學之父、宗教之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且,她作為科學之父,既推動了中國16世紀以前的大量科技發明,也同時在17世紀老子西遊記展開以後,游到了西方。通過西方的商人和傳教士帶到了歐洲,在歐洲開花結果,啟迪歐洲的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位制,成為世界級的數學泰斗。這些,可能你們都接觸過、研究過。

那麼,如何明白這個“道”?我們既然知道老子的本意是要求後人在讀到他的書的時候,要通過這個“德”來進入道的境界,明白自己之道,那麼我們就要明白這個德。這個“德”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同學能夠給我解釋一下?這個“德”字是什麼意思?我不知道你們課堂道德教育講到了這個“德”字沒有?這個“德”字的結構,我們分析一下:左邊是一個“彳”,右邊上面是一個“十”,下面是一個“四”,再一個“一”、下面是個“心”。那麼總體用拆字法拆開來看,就是要求每個人都要有十種善心、四種行為準則,一心一意地、終生地去做到為人民服務、為民族服務、為國家服務、為他人服務,這才叫真正的德。

哪十種心呢?這個“十”字裡麵包含哪十種心呢?包含了忠孝心、好善心、慈悲心、平等心、博愛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藹心、忍耐心、勇猛心這十種心。我們是否都具備呢?是不是這十種心都有啊?所以我在國內其他地方講學的時候,我就說:我不敢說我十種心都有,我可以在大會上公開地說我是個缺德的人,我還在繼續修這個德。因為老子講了,這個德你想保持得完整,很不容易。她是“一”的狀態,她用“象、數、理、氣”當中的“數”來表示,用“一”來表示這個數、表示這個德。這個德,你沒有很高的修養你保持不住她的穩定。一有了後天的慾念和貪慾或者錯誤意識的判斷,你就丟失了這個德的完整性,所以《老子·德道經》中始終用“一”來衡量社會、衡量人、衡量萬事萬物是否能夠健康正常地向前發展。這個“德”一樸散開來以後、一解體以後,就是五種德——仁德、義德、禮德、智德、信德。所以老子就強調,一定要把握住這五種元素、五種品德、品格和能量的完整性,使自己處在一種健康的心理、精神狀態,這才是根本。

用經典誦讀塑造道德心靈,振興道德教育

你像我們現在的確是越來越缺德了,越來越少了。比如說,這個“忠孝心”要求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在家裡面你要孝敬父母,在學校你要尊敬老師、師長。我們的學生能夠做到在家裡孝敬父母嗎?我看很多報道反映說,很多的學生都指著父母的鼻子說:你他媽的生我幹什麼,要錢沒錢,要地位沒地位,要吃的沒吃的,要喝的沒喝的,你生我幹嘛?——對不對?哪兒來的孝敬心呢?就是在國外,他們的孩子雖然十分地獨立,也都沒有強調這個孝敬心,但是也沒有像國內的孩子們這麼厲害,都已經爬到父母的頭上去了!有的孩子甚至把父母的口袋當成自己的銀行,父母睡著了,半夜就翻父母的口袋弄點錢花花,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都產生了。你說他缺不缺忠孝心呢?他肯定就缺乏嘛!對不對?!比如我們有些成人,踏上了工作崗位,掌握了一定的權力,沒有想到如何忠於民族、忠於國家的最高利益,而是開始貪汙了,他有忠孝心嗎?這個“忠”字就不復存在了。他“忠”什麼,他“忠”自己的口袋,“忠”自己的老婆,“忠”自己的小秘去了,他把錢都花到她們身上去了,那麼這一部分德性他就缺乏了。

那麼這個“四”呢,下面這個“四”是個準則——行為準則,稱之為“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行”。這要求我們高度重視我們的心,這個“禮”代表的是心,因為禮德火明屬於我們的心,這裡面牽扯到古代的一些醫學知識。凡是不符合我們修持道德心靈的,我們就不要去說;凡是不利於我們修持道德心靈的,我們就不要去聽;凡是不符合道德心靈建設的,我們不要去看;第四種就是凡是不符合道德心靈建設的,千萬別去做。因為古人說了:學好千日不易,學壞一天有餘。很快。需要我們信守這四項原則,那麼我們才能守住自己的德,具備這個真實的德。

(中國德慧智研究中心 作者:熊春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