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污染河流将成滨水长廊 塘下镇凤山村村民自筹经费助力家乡建设

昔日污染河流将成滨水长廊 塘下镇凤山村村民自筹经费助力家乡建设

近日,塘下镇海安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凤山村干部会同设计人员,来到山下河凤山段,实地考察沿岸景观改造设计工作。据悉,该村企业家、村民主动筹资,将通过洗河、驳坎、景观提升等一系列动作,打造滨水长廊,使之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昔日污染河流

村民亟盼全面整治

山下河凤山段长约1400米,穿凤山村而过,是该村最主要的河流之一。然而,这条曾经孕育着凤山村的母亲河,近十几年来由于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变得肮脏不堪。

凤山村党支部书记蔡丰和介绍,凤山村共有村民435户,由于没有截污纳管,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到该河流中。常年积累,导致河道垃圾变多、淤泥堆积、河床变高,再加上河岸遍布着违章建筑,导致这条母亲河失去了原先的模样。虽然期间有过整治,但都是小打小闹,无法改变河流被污染的现状。

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推进,该河段被列入整治范围,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但因为某些客观原因,该河段的洗河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迟迟无法启动。

“看着其他村的河流变得越来越美,村民们都很着急,多次向我询问什么时候启动整治,但我也无可奈何。”蔡丰和无奈地说。

2016年下半年,海安办事处主任郑国勇担任该河段河长,他了解了村民的愿望后,重启被搁置已久的河道整治项目,通过截污纳管、违章拆除等系列行动,河道的面貌逐步得到改善。去年下半年,经过前期准备,又成功办理了河道景观提升工程的前期手续。

然而,另一个难题又出现在村民面前。原来,该河段分东西两岸,东岸经过拆违后,河岸留出3米多的空地,按政府出资60%、村集体40%的比例,对河岸实施生态修复,打造游步道;但西岸挨近道路,沿岸有20多根电线杆,无法列入修复计划。

“我们村民都希望能彻底整治该河道,两岸都建起休闲游步道,政府没补助,那我们就自己筹钱。”蔡丰和介绍,为此他们请来了水利专家,评估了在北岸修建游步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最终拿出了可实施方案。

村民自发筹款

支持家乡河岸景观建设

方案出炉了,可钱该从哪里筹?这又成为另一大难题。

今年农历年初,在一次聚会上,满面愁容的蔡丰和与村里的企业家杨玉柱谈起了山下河凤山段河岸景观改造提升的事情。没想到杨玉柱当场拍手叫好,便立即表示出资40万元支持这项工程,他还拿出手机给自己的弟弟和另外两个朋友打了个电话,短短3分钟时间,100万善款就筹到了。

“我们都是村里的一份子,村里的事情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杨玉柱告诉记者,只要村里建设有需要,他一定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对于山下河凤山段河岸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的余下经费筹集,他还会一起出谋划策。

数天后,村民听闻此事,纷纷主动到村委会捐资。周玉斌就是其中一位。“这是村里的大好事,现在村里有困难,自然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周玉斌说,他愿意捐出1万元,支持家乡河岸景观建设。

像周玉斌这样的村民并不在少数,你几百他几千,很快善款就达到了130余万元。

村老协亲自上阵

全程义务负责工程建设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河道的整治工作马上提上了日程。今年3月份,凤山村“两委”干部、老人协会会员多次召开会议商量相关建设事宜,并制定计划、明确职责、落实分工,由村支书担任该工程的总负责人,老人协会会长担任项目的总监工。

“我们就想省点钱,所以什么都自己来。”凤山村老人协会会长张桃荣告诉记者,他们之前还包揽了图纸设计、工程预算等工作,但由于不够专业,只好请专业人士重新绘制图纸。

日前,记者来到山下河边,河道已清洗干净,两岸的驳坎工作也已完成。张桃荣介绍,此次为了彻底改变河道污染状态,他们抽干了河水,用水枪清淤的方式,彻底清洗河床中的淤泥。

据悉,山下河凤山段沿岸景观改造提升工程将于6月下旬正式开工建设,预计9月上旬完工。

“河流干净了、河岸景色变好了,到时候村民们都可以到这里来散步聊天了。”张桃荣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