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爲「仁者」:其實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孔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主張的“仁”,即指“仁者愛人”,愛人則是向善的開始,欲仁即是欲善,一心向善,善就會體現出來,這就成為了仁者。

如何成為“仁者”:其實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善惡存乎一心之間,周易以☲代表心,心中空則為離卦為光明積極,心中實則為乾卦為陰暗消極。如何驅散心中的陰暗就需要“仁”的力量。

儒家有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然而從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孔子即沒有主張性善也沒有主張性惡,孔子主張的是,人心無善惡,想要善就是善,想要惡就是惡。

佛家有更形象的說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惡念的一瞬間就是向善,就是向仁。

道家也有類似的說法,“一念不起,萬念倶滅”。這裡的念正是修習導引之術時所產生的“邪念”,並認為這樣的念頭,有一就生二,有二就生三,有三就紛繁而不寧了。

正應了周易所言,“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如何成為“仁者”:其實就在你的一念之間

孔子出此“向善論”其實是針砭時弊,想讓春秋亂世中的君主減少殺戮,避免紛爭,重新拾起周朝的禮儀制度。

對於當時的社會來說,古老制度因無法適應新的形勢而被摒棄,孔子的心願最終成為空想。

但對於個人來說,在心田種下“向仁”的種子或許也不是壞事。

一心向善即成“仁者”,一心向惡便為“不仁”。你如何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