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和慈禧的言辞冲突

光绪和慈禧的言辞冲突

慈禧、光绪

康有为总是自以为聪明,总是用想象代替事实,也总是期待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在1898年政治变革之初,就将全副精力用在推动一个新的政治机构创建上。其实,康有为的心迹不仅被清廷大佬看得一清二楚,由于他的急功近利,由于他的过度热情,清廷内部一些政治大佬反而更多地从恶意去解读康有为的意思。这些政治大佬出于自身利益考量,无论如何不会让康有为的计划得逞。用恭亲王的话说,康有为叠床架屋式的创设什么新机构,不过就是要“废我军机,谋我大清”。

恭亲王虽然不在了,但恭亲王的教诲和叮嘱不论在慈禧皇太后、光绪帝那里,还是在满洲贵族层,其实都历历在目,不会轻易忘却。所以康有为因谭嗣同传递的一个小小细节而亢奋而活动,实在是缺少城府,缺少经验,是政治上的幼稚病。

事实上,光绪帝第二天(9月14日)确实按照计划前往颐和园了,确实也带着谭嗣同为他准备的那些文件,还有康有为让王照、徐致靖等人连夜起草呈递的奏折,只是,皇上并没有将这些文件面呈皇太后,而是很随意地交给军机处登记。很显然,皇上并没有准备着与皇太后讨论什么机构设置问题,他到颐和园来,好像就是履行孝子的责任,来看望一下“亲爸爸”,陪皇太后吃吃饭、看看戏,随意聊聊天下大事、各自见闻。

综合各方面记载,9月14日这一天,光绪帝按计划在宫中召见了严复。严复是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也是政治变革之后地方上根据朝廷指示推荐上来的人才。之后,皇上按照计划前往颐和园,至乐寿堂向皇太后问安。皇上在这一天并没有任何反常,一切按照计划。

光绪和慈禧的言辞冲突

严复

然而,这一天对于皇太后来说可能很不一样。几天前,皇上因一件小事下令将礼部堂官六大臣集体免职下岗。皇太后并不是对皇上的决断处置有什么意见,而是六大臣中的礼部尚书怀塔布与皇太后有着另外一层亲戚关系。

怀塔布夫妇通过总管内务府太监李莲英不停顿地向皇太后哭诉,并不经意地离间两宫关系,暗示皇上之所以对大臣们如此决绝如此狠心,主要是因为“皇上为左右荧惑,变乱朝政”。他们不是检讨皇上将他们开缺罢官的真实原因,反而用受迫害的思路“求老佛爷作主”。

据说,那些被怀塔布收买的大小太监也可能因为政治改革最终将侵害他们的利益,他们也随着怀塔布在皇太后面前肆意诋毁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

怀塔布,叶赫那拉氏,满洲正蓝旗人,1896年调任礼部尚书,也算是清廷比较老资格的满族政治家。1898年政治改革开始后,怀塔布对一些改革怀有不同看法,这一点在正常情形下原本不算问题,只是决策过程中的讨论。然而当时的政治改革确实过于猛烈,各种反改革的力量就将怀塔布视为领袖和中心,光绪帝下决心免去怀塔布的礼部尚书,当然存在着杀鸡给猴看的意思。

9月4日,光绪帝借礼部主管无故扣压王照上书为由,将怀塔布等礼部六堂官一并革职。被革职后的怀塔布并没有心服,第二天就赶赴天津,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也可以说是当时满洲贵族掌门人荣禄哭诉,希望荣禄能够利用自己与皇太后特殊关系予以关照。怀塔布的妻子也与慈禧太后有着比较密切关系,于是当怀塔布被革职后,他们求助于荣禄与皇太后,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光绪帝小题大做将怀塔布等礼部六堂官一并革职,并由此而提升年轻汉人四军机章京,这确乎应了中国古人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训诫。礼部六堂官一并革职将这些原本并非真心或坚定反对改革的政客一律推到了对立面,而年轻汉人政治新锐的提升也势必在满洲贵族中引起激烈震荡。怀塔布的太太在皇太后面前哭诉,就比较注意满汉冲突的细节,她不断向皇太后陈说的,不外乎政治改革如果这样走下去,弄不好就是“尽除满人”。

光绪和慈禧的言辞冲突

恭亲王奕訢

我们知道,恭亲王奕訢去世后,皇太后之所以很快同意光绪帝政治革新计划,除拯救大清王朝考量外,主要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集团也即满洲贵族利益。皇太后的改革底线在开始曾三番五次向皇上交代过,皇上也就此向皇太后明确表过态。他们共同墨守的游戏规则就是在不危害满洲贵族利益前提下实现富国强兵计划,重建大清王朝辉煌。因此新政开始,慈禧皇太后照样在颐和园颐养天年,似乎并不愿意为国事继续劳神。然而当光绪帝大刀阔斧进行人事变动尤其是急不可待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时,皇太后或许日趋感到这不仅侵害了她的威严,而且势必有害于满洲贵族乃至整个大清王朝的利益。所以当怀塔布等那些失意满洲贵族不断向她哭诉时,皇太后便自然感到局势似乎真的越来越失控,皇帝主导的政治改革可能确实像这些人所描述那样,是受了那些年轻汉人的蛊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9月14日这一天对光绪帝来说或许和往常一样平常,但皇太后却期待着年轻皇帝按照计划如期到来,她似乎有许多话要向皇儿交代与告诫。

9月14日前半段,光绪帝一如既往处理公事。我们从他那天上午与严复的对谈中丝毫感觉不到清廷内部发生了什么问题,他既然要求严复将他几个月前发表的《拟上皇帝万言书》缮写一份呈上御览,也微叹“中国就是守旧的人多”,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他此时依然想着怎样继续推动艰难的变法,怎样改变中国人的守旧观念,根本没有考虑到后来将要发生的变故。

光绪和慈禧的言辞冲突

慈禧太后

处理完公事后,光绪帝前往颐和园拜见皇太后。一般性寒暄后,似乎应该是皇太后先向光绪帝谈到礼部六堂官尤其是怀塔布革职所产生的后果,尽管皇太后也承认怀塔布之类的满洲贵族政客确为“老谬昏庸之大臣”,但出于政治层面考量,她似乎也有意劝告光绪帝在人事处理上不可操之过急,不要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轻易罢黜,更不要将那些年轻的汉人政治新锐提拔到政治高层,更不能改变大清王朝既成体制,由这些所谓“通达英勇之人”去议政。皇太后的担心是,如果一味在人事布局上进行变动,那么极有可能因此而失去人心,特别是失去满洲贵族的信任。果如此,满洲贵族所组成的“寡头政治集团”就不可能对现有的皇权中心继续支持。

对于皇太后的指责与劝戒,光绪帝有些能够接受,有些则不免有些解释与辩白。他的这些解释与辩白不仅不能说服皇太后,反而惹恼了皇太后,由此反过来又使皇太后验证了怀塔布等人那些挑拨离间的言辞,于是皇太后在谈话结束时毫不客气地批评皇儿:“小子为左右荧惑,使祖宗之法自汝坏之,如祖宗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