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下的政治文化:清朝入关用"血"剃发,用"暴力化解"冲突

发型下的政治文化:清朝入关用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交融与传承。1644年,农民军攻陷北京城,统治中国270余年的明朝土崩瓦解,使中原及江南地区,再次遭受了战火带来的混乱。盘踞于辽东地区的满洲政权,对中原地区早已虎视眈眈,觊觎已久。

明朝政权的终结,使新建于辽东地区的清朝政权获得了出兵中原的借口。为了延续政权的持续发展,满洲文化也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了汉文化的学习者和控制者。

在清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并不只是简单的武力统治,还有文化的统治。当清朝军队占领北京城,初步稳定了全国的局势时,清朝主要领导者多尔衮下达了“剃发令”

为了证明清朝对于中国的统治权,使广大汉民改发易服,在表示对满洲文化认可的同时,亦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的臣服。由此,在“剃发令”施行之后,使原本的武力统治,与文化统治相关联,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文化亦成为“武器”,成为了统治的标识。

由此,“剃发令”不仅仅是清朝统治者的一项政策,其背后还有文化的渊源。女真部落为何流行于“剃发”?“剃发令”为何成为满洲统治者用于统治汉人的命令?“剃发令”对当时的历史又有何影响?从历史史料中,去发掘其发展的始末,才能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解读。本文将通过以上问题,来思考清初推行“剃发令”的原因和影响,及其文化反思。

满洲本地为何有辫发习俗

1、女真悠久的历史传统

发型下的政治文化:清朝入关用

女真部落的由来,在史料记载中,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在商周时期,女真部落就开始在辽东地区活动,以游牧、渔猎来维持生活的继续。

由于地理原因,女真部落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比较靠后。“从后汉到清代,肃慎氏在松花江流域所经过的挹娄(后汉魏晋),黑水靺鞨(隋唐五代),女真(宋元明)以至满清”。

在汉朝后期,女真部落才与中原有过接触,直到宋朝时期女真部落崛起,并建立了金朝政权,使女真部落及其文化登上比较重要的位置。而在女真部落发展的过程中,其“辫发”成为了他的主要特征。“一脉相承都行辫发,这无异于是一条绵延数千年种族的历史”。

甚至于在金朝建立后,“行下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辫发亦成为了其用于统治汉人的代表,那么辫发有何好处呢?

2、方便“骑射”的发型设计

由于地理原因,女真人长期生活在辽东地区,以游牧和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抓捕猎物,成为了女真部落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来源。所以,女真人长期在马背上生活,且善于骑马捕猎。在马背上生产的女真人,非常重视速度与方便,为了更好的捕猎,女真人对发型进行了修改。

辫发,是将头顶前部分的头发剔除,只留后半部分的头发。由此,前半部分的头发剔除后不会遮挡自己的视线,还不易被树枝刮蹭,非常有利于长期骑猎的生活。在需要睡觉的时候,后半部分辫起的头发,还可以充当枕头,方便休息。

发型下的政治文化:清朝入关用

3、特殊的文化标记

但是,女真人并没有完全将头发剔除,因为头发还有一定的文化蕴含。在女真人眼里,他们相信灵魂是与头发相连的。因为头顶与天空最为接近,人的生命是由上天赐予的,而头发长且源源不断,所以女真人认为灵魂藏在头发里。

由此,在女真人战斗牺牲后,倘若遗骨不能带回家乡,便需要把发辫带回家乡,因为如此,也是魂归故里。

清朝为何施行“剃发令”

1、满洲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

在汉族文化中,满洲文化一直是少数民族的特有文化。所以,在文化主流中,满洲文化一直是一位客居者。由此,在历史与文化内涵方面,满洲文化都是次于汉文化的。在文化传播中,少数信仰的文化远不如多数人所信仰的文化有力量,这不仅是由人数决定的,还与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关。

2、入主中原的历史时机

可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历史机遇。满洲文化虽然是小众文化,却并没有阻挡其发展的野心,因为历史的推动者,都是那些敢于拼搏的人。而在中原发展的汉文化,因为思想的腐朽,而导致国民凋敝。

相同的历史时期,满洲文化却多了几位佼佼者。在他们的领导下,实现了入主中原的伟大愿望。

发型下的政治文化:清朝入关用

由于满洲文化入主中原具有一定的历史时机,所以其对中原地区大部分汉人而言,并不具有权威性。这种情节,与历史中少数民族当政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如北魏的统一、西夏的建立,等等。这便使满洲统治者缺失了政治的话语权,在统治大部分汉人时,他们内心更多的是空虚。

3、满足清朝的统治欲

中原首都的失去,意味着汉文化的正统权被满洲文化获得了。可是由于满洲文化与汉文化还有较多的差距,这便导致满洲统治者在统治汉文化时,具有畏惧心理。在政治统治的话语权中,这种文化的畏惧,会影响统治者对帝国的统治。

为了打压汉文化,维护满洲文化,就需要通过强权来使人们认可满洲文化。如何使汉人认可满洲文化,便需要汉人具有满洲文化中的形象。而满洲人对发型的追求又是满洲文化的主要形式,由此“剃发令”成为了满洲文化的主要标志

,并被当时的主要领导者多尔衮所认可并实施。

满汉文化的碰撞

虽然将满洲文化强加于汉人,有利于满洲统治者实现自己的报复,安慰自己空虚的内心。可是真正受影响的,却是那些被强迫剃发的汉人。这一举措,不仅表现了古代统治者的绝对权威,还使后世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1、汉人的强烈反抗

在汉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头发和体肤的伤害都表示对父母的不孝。这一结论虽然绝对,可是却表明,头发在汉人眼中,具有较高的形象地位。

发型下的政治文化:清朝入关用

强令剃发,无疑是无视汉人的尊严。所以,当“剃发令”实施,使原本安宁的江南地区,再次掀起了战争,战争的原因,就是为了反对“剃发令”的实施。

2、承认了满洲文化的地位

虽然剃发并不被汉人所认可,可是由于汉人的政权并没有太大作为,导致汉人的反叛很快被清朝军队镇压下去。在军事力量下,满洲文化获得了汉人的认可,使大部分汉人开始屈服于满洲文化之下,并认可满洲对于中原的统治。

也正是因为“剃发令”的强制实施,使之后带有满洲文化特色的服饰、建筑风格及生活习惯流行于中国。在清朝统治中国之后,其文化产物及风格,与前代相比,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而满洲文化,也因此由小众走向大众。

3、奴役了清朝历史的发展

从满洲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剃发令”的成功实施,代表着汉人对于满洲文化的认可,并承认了满洲的统治。可是从中国文化的大角度来看,无疑使中国人的思想进一步腐化。统治者的强权成为了无法抗衡的力量,在军事力量的震慑下,人们失去了对正常生活的追求,就连生活习惯也成为了政治表现。

如此,导致政治强权进一步深化,使国人思想走向了奴役的道路。虽然从政治体制而言,清朝统治者继承了明朝统治者的衣钵,来继续统治中国的发展。可是在奴役国人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因为文化背景原因,以及封闭的思维模式,使清朝的历史一直向反方向发展,从而导致其与西方世界脱节了。

发型下的政治文化:清朝入关用

结语:

在明清历史的发展中,清朝取代明朝,是因为汉文化的腐朽,使汉人统治者失去了统治中国的正向性。而在明朝统治者腐朽的同时,满洲文化却孕育出了一批具有才华的统治者。在历史机遇之下,他们凭借勇敢与智慧,获得了统一中国的大权。

可是在政治统治中,除了统治者的勇敢与智慧,其文化背景在无形之中也成为了统治者的话语权。由此,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权威,具有满洲文化特色的发型被强制于汉人身上,这便是“剃发令”。所以,在清朝强权统治下,为了进一步诠释自己的权威,文化又成为了统治者的一大统治工具。

虽然“剃发令”的实施并不具有正向性,因为它加速了政治对于文化的奴役。可是在历史的继续发展中,满洲统治又有无可避免的被汉文化所同化。

所以,军事与政治强迫,是无法直接有效的解决文化问题的。这便证明,文化并不是政治的附庸,在历史的发展中,多数想用文化来证明自己政治强权的人,

最终都被文化所耻笑。因为文化的力量,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集体思想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