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這是翩千匯推送的第38

個城市與它的故事

是誰的並刀出鞘,

臣服了吳鉤秦弩?

是誰的戰馬蕭蕭,

踏破了黃河兩岸?

唱經樓上,一聲嘆息,

是誰讓晉王府的瑞氣,

化成琉璃瓦上的炊煙?

太原,4700年曆史,2500年建城史,或許該叫它“晉陽”或是“幷州”,似乎這樣稱呼它才更為合適。

“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 中國“龍城”, 你有些什麼故事?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1.晉商

太原曾是晉商故里,作為中國最早的商人,晉商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成為晉商最鼎盛時期,併成為中國四大商幫之首,一直稱雄中國商界500年之久。通常意義的晉商指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明朝"開中制"政策的實施為晉商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沈思孝在《晉錄》裡的描述廣為研究者所徵引:“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隨著商業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維護自身的利益,晉商的商業組織開始出現,其重要標誌就是會館的設立。會館剛開始是為聯絡同鄉感情的,到後來發展成為維護同行或同鄉利益的組織。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晉商經營鹽業、票號等商業,尤其以“

票號”最為出名,“票號”是中國古代一種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遙遠,匯通天下”在中國歷史上曾經顯赫一時,甚至遍佈了世界上多個地區。

2.蓮花落

也稱“蓮花樂”,流傳於太原市說唱兼有的傳統曲藝藝術。表演者常為一人,自說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太原蓮花落的傳統曲目,多以當地人熟知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為主要內容。蓮花落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南宋,許多學者認為,蓮花落原叫“落花”,是佛教勸善和募捐的一種演唱形式。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為了更好地繼承、發展蓮花落,太原曲藝聯合會的相聲演員曹強以太原方言為基礎,結合普通話發音。在認真研究晉中蓮花落的基礎上,從語言、唱腔、表演、節奏等方面對蓮花落進行了創新和改革。在1963年的一次表演中,全新的蓮花落大獲成功,從此,太原蓮花落作為一個全新的曲種誕生了。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蓮花落的說唱詞,基本上是七言四句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來合轍入韻。表演之時,先扣大竹板,間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後,開始說唱,以唱為主,間以夾白,邊唱邊說,抑揚頓挫,尾音稍長。

3.寒食節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併為全國所接受。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介子推所代表的封建愚忠思想也已沉入歷史長河,不過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讚許,卻是千年如一的。

4.麵食

太原地處近寒之地,對飲食的要求是溫熱型且食用方便,麵食恰好符合這一要求。久而久之,麵食得以在太原紮根,並不斷在人們的努力探索之下花樣選出,形成了有別於其它地區的特殊的食俗文化太原麵食是太原的城市文化之一,麵食品種繁多,歷史悠久,製作方法獨特,澆頭菜碼考究,且在長期的發展中,麵食不僅作為一種食物,更是作為一種工藝品享譽內外。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太原麵食除了常見的拉麵刀削麵意外,最有特色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刀撥面——用兩頭帶把的刀撥面,面用冷水和制,麵條三稜形,吃著筋軟可口,不易粘連,淺入葷素撓頭或炒著吃均可。

剔尖——用筷子沿盤邊剔面。這種麵食操作別致,筋軟爽口,易於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醬、葷素打滷,別具一格。

貓耳朵——用手指將小面決按成貓耳朵形狀,下在開水鍋裡煮熟,配上各種打滷、澆頭,或炒著吃,形狀頗似貓耳朵,筋性強。

擦面——把和好的白麵按在扁眼擦子上,從擦子漏下掉入開水鍋裡煮熟,配上各種澆頭、打滷食用,易咀嚼、好消化,適於老年及牙齒不良的人食用。

揪片——面和好後,撤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裡(,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這種麵食做法簡單,吃著筋滑,適於青壯年吃。

汾河岸,柳溪邊,陳醋加面,似水流年

太原,一座以農業和工業為主的城市,卻有著不一樣的城市韻味。

太原,太原,漢家的宮闕,北朝的降幡,汾河岸,柳溪邊,是誰的畫舫划進了水底的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