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享單車以差異化商業模式破行業「寒冬」

共享經濟近年來成為資本的新寵,這在交通領域表現的尤為突出,前有網約車如火如荼的發展,推動了立法的出臺,後有共享單車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方便了大眾的出行,無一不是很好的證明。

但是不論是網約車,還是共享單車都屬於新鮮事物,屬性決定了它們的發展必然不能夠全無波折。而今天冬天對於共享單車市場來說,似乎有點冷,風波亦不斷,小藍單車的倒閉、小鳴單車的危機,甚至是ofo小黃車與摩拜單車也在頻傳合併,一時間共享單車走向何方,成為各界熱議的焦點。為此,記者採訪了剛剛推出4.0新品的智享單車副總裁李玉虎,以期探討行業的發展和智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又為何可以“逆流”而上。

公共出行一直是民生問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此提供了新的解決途徑。共享單車的迅速佈局,讓最後一公里出行變得容易起來,但隨之而來的亂象也遭受不少詬病。再加上資本推動,市場快速飽和,但盈利模式一直是行業的痛點,由此出現了倒閉不難而見。

李玉虎表示,造成目前共享單車的市場現狀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共享單車的啟動及運營成本都非常高,需要有鉅額融資相支持,對於資金鍊的持續性要求非常高;中國目前的社會環境以及相應的管理規範並不完善,所以對於產品而言,破壞率極高,對於運維而言,充滿了不確定性。

“同質化嚴重,多家企業互相爭搶相同的城市地盤異常激烈,所以分佈不均,導致有些地方過度飽和,而有些地方又極度稀缺。” 李玉虎說。

那為何智享單車會在輿論環境並不是很好的時候推出新品?李玉虎解釋,跟走資本路線的共享單車不同,智享單車走的是技術發展路線,像摩拜這類產品也可以認為是技術和資本結合發展。但市場上絕大多數共享單車則是模仿,並且在各項資源和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面臨淘汰。

據悉,智享單車發展之初就專注於智能硬件的研發,這也是與其他共享單車最核心的差異點。李玉虎認為,智能硬件是共享單車行業當下乃至未來最核心的技術基礎。所謂共享單車,就是通過物聯網技術把車輛、服務器、用戶進行一個鏈接的系統。

需要注意的是,智享單車還將公眾關注的押金問題“擺上桌面”。李玉虎對記者表示,押金的作用是規範用戶用車、避免人為的損害車輛。但是,從實際情況的觀察來看,押金繳納與否其實並不能起到很大作用。並且,押金是實則是屬於用戶的“固定資產”,共享單車企業只應該是保管者而非使用者,因此,智享單車在12月份開始退還用戶押金,開始零門檻服務模式,“未來智享單車將開發基於智享雲的大數據平臺,建立智享單車自有信用體系,引導用戶正確使用單車。”

對於未來的發展,李玉虎認為,共享單車作為新生事物,真正市場化運營時間較短,還處於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卻是城市公共交通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關係到數以萬計用戶的日常生活。一味的野蠻發展必然會導致一系列負面的問題,進而影響到日常出行,因此規範化管理甚至治理是政府和企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具體到智享單車,李玉虎提出,智享3.0時,智享單車開啟了景區差異化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並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果;在智享4.0發佈會上,智享單車公司正式發佈了退押金的決議,通過“瘋火輪“特有的商業潛力為企業造血。

“景區模式這樣的服務方式正是景區所迫切需要的,能夠解決景區內部的獨特化交通需求。如今智享單車的簽約景區或者意向簽約景區已經有1500家之多,運行效果也得到了簽約景區的認可和好評。” 李玉虎說。

此外,李玉虎表示,智享單車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聯手建立了綠色出行專項基金,推動行業規範的建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