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看过照片后,网友:太像了!

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古代形容女子的话还有非常的,比如闭月羞花啊!这就是形容杨玉环的,杨玉环因为非常的思念家里人,偷偷的在花园里哭泣,那天晚上,本来月亮非常的圆,可是看见了杨玉环哭泣,竟然慢慢的没有了,消失不见。就是旁边盛开的花朵都凋谢了,这就是闭月羞花。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看过照片后,网友:太像了!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看过照片后,网友:太像了!

中国的成语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呈现的是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历史上璀璨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描述女性美丽的句子和词语。今天我们用来形容少女的“豆蔻”一词,也源自古人。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看过照片后,网友:太像了!

“豆蔻”一词,最早源自唐朝诗人杜牧,出自他的诗作《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众所周知,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期,在那个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名士和作品。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看过照片后,网友:太像了!

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形容心里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如同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诗咏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开。在这里说明一点,豆蔻并不是指所有的少女,而是单指十三岁到十四岁的。

古人为什么用“豆蔻”形容少女?看过照片后,网友:太像了!

因豆蔻含苞之时,显得非常丰满,在民间俗称其为“含胎花”,一些诗文中也常用它来比喻处女。豆蔻花在含苞待放的时候,整个花是白色的,而只有在顶端才会有一点点的红色,十分的娇艳可爱。而红色的豆蔻花,更是被视为爱情的象征,因此也就成为了少女的象征。不少网友看到照片之后觉得很像,你觉得呢读者朋友们,你认为还有什么花能够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呢?可以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