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綠葉更是英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1

這周說過了戰國超級演說家藺相如,他的最佳拍檔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自然也不能少。

《史記》中的名篇《廉頗藺相如列傳》想必各位都是耳熟能詳,主要講述了三個經典故事:完璧歸趙、澠池相會、將相和。在這三個故事裡主角都是藺相如,廉頗則是作為綠葉,映襯了紅花藺相如的智勇雙全。

紅花固然耀眼奪目,但默默扶持的綠葉同樣偉大,廉頗正是如此。我們如果細細品味史籍的記載,會發現綠葉廉頗,同樣熠熠生輝。

據千字文中記載:“起翦頗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將廉頗列為戰國四名將之一,自然不是浪得虛名。

早在藺相如橫空出世之前,廉頗已經是趙國名將了。當時戰國東西方各有一超級大國,西方就是秦國,東方則是齊國。自從樂毅領五國聯軍戰勝了不可一世的齊國令其元氣大傷後,廉頗更是單兵作戰,領趙軍孤軍深入大破齊軍,徹底粉碎了齊國的霸權,廉頗也因此威震於諸侯之間,官拜趙國官拜上卿。

這之後在“完璧歸趙”事件中藺相如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任務,官拜上大夫,也成了趙國的重臣之一。這一段廉頗倒是沒什麼戲份,不過緊接而來澠池相會,看似仍是藺相如個人秀,其實廉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這次相會就是由廉頗和藺相如共同促成的,趙王個人是不想去,廉頗與藺相如規勸不能讓人看低趙國,這才有了這次和議。

當時的情況是藺相如隨同趙王前去參加秦王的澠池和議,在和議上藺相如不卑不亢,怒懟秦王,力保趙國的尊嚴不失,當真痛快。而作為公認最為強大的秦國,藺相如又有和底氣與其硬碰硬呢,難道真的只憑一腔熱血?自然不是,我們可以注意到列傳中的一段記載“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這才是秦王不敢加害於藺相如和趙王的關鍵所在,正是廉頗率領大軍在邊境處嚴陣以待,讓秦軍不敢輕舉妄動,才讓藺相如有了發揮空間,成就了他的智勇英名。廉頗這種頂級綠葉,何嘗不是幕後英雄。

是綠葉更是英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2

這之後就是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將相和”了,澠池相會結束,趙王算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對藺相如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藺相如出色外交表現讓其官拜上卿,跟廉頗的官職一樣,地位在廉頗之右,就是位次還在廉頗之前。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次澠池相會成功後的官位變動,除開藺相如在和議上一枝獨秀之外,廉頗上文也說了,同樣是功不可沒,只是記載中沒有重點提出而已。既然島主都能看出來,趙王心裡更是門清,廉頗怎會沒得到任何褒獎,反而暗降,處於藺相如之後了呢。

還是列傳中的細節,就在趙王出發前往澠池之前,廉頗和趙王有過一段訣別。廉頗說的是,如果三十天內趙王沒有回來,就請立太子為王,不給秦國任何可趁之機。

從這可以看出廉頗這個人個性非常耿直,一心為國的態度不必多說,卻不懂圓滑變通。雖然廉頗說的話句句在理,但趙王聽了心裡肯定不是滋味,還沒出發就已經準備後事了,哪個君主受得了,也難怪回來後廉頗不受待見。

廉頗顯然沒有意識到那麼多,作為攻城略的將領,不服耍嘴皮子的藺相如位在他之上,因此揚言要找藺相如的茬。而藺相如為了內部的和平,故意躲著廉頗,不與其發生衝突。

首先藺相如大度豁達,懂得隱忍退讓,確實是個人物。但大家不應只把目光聚焦在藺相如身上,廉頗的表現何嘗又不是真性情的漢子呢?在廉頗明白藺相如的良苦用心後,能立刻知錯就改,並且放下身段,肉袒負荊,在眾人面前前往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也因此與藺相如冰釋前嫌,結為刎頸之交,傳為一段將相和的佳話。

像藺相如一樣隱忍不易,如廉頗一般主動承認錯誤更是難上加難。有多少人就是敗在了一個面子上,才讓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廉頗本是心高氣傲的一代名將,尚能如此放低姿態,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內部和睦安定,外部廉頗南征北戰,屢立戰功。這一時期趙國的發展的也是順風順水,直到遇到了強大的秦國。

是綠葉更是英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3

著名的長平之戰,島主在過往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了,今天再從廉頗的角度解讀一下。首先交戰初期廉頗確實吃了幾場敗仗,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空前強盛,軍功制度也讓其虎狼之師作戰能力天下無雙。廉頗極具戰略目光,吃一塹長一智,準確分析當前的局勢,轉攻為守,利用地形優勢建立壁壘固守,避免與秦軍的正面衝突。

這之後兩軍陷入持久戰之中,秦軍一時間難以攻破趙軍的防線,最終也是靠反間計讓趙軍臨陣換將,由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廉頗,才能有之後戰神白起勢如破竹的大勝,一戰坑殺四十萬趙軍。這裡島主倒也不是把鍋甩給趙括,也不是說由廉頗拖下去趙國就會勝利,這場戰爭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趙國在國力外交等方面都不如秦國,失敗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廉頗的威懾力可見一斑,如果仍是由他當主帥,趙軍至少不會到全軍覆沒的地步。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這個時候燕國聽說趙國壯年士兵都在長平之戰中喪生了,想要趁火打劫。還是廉頗,帶領一批童子軍仍大破燕軍。廉頗也因此官拜相位,帶領趙國從深淵一步步往上爬。

是綠葉更是英雄,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可之後隨著趙悼襄王繼位,這已經是廉頗所歷經的第三任趙王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趙悼襄王忌憚老將廉頗,一上位便讓樂乘代替廉頗的職位。當時的廉頗正在外帶兵打仗,聽說這消息,怒不可遏,自己戎馬一生,為趙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卻落得如此下場,一怒之下打跑了前來接任的樂乘。自己也心灰意冷,離開了軍隊,前往魏國。

在魏國的日子裡廉頗無時不刻不在思念著家鄉,趙悼襄王在多次遭遇外敵的打擊後,也想起了廉頗的好來。當時趙王派遣使者前去魏國探聽廉頗的情況,廉頗激動不已,當著使者面吃了一斗米,十斤肉,並且被甲上馬。表明自己還沒老,還能打。

這場面是又震撼又讓人心酸,廉頗是多麼想回家為國效力啊。可惜天不隨人願,使者早已被廉頗在趙國的政敵郭開買通了,當使者回到趙國時,趙王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使者卻說廉頗一頓飯上了三次廁所,廉頗錯過了這最後的機會。

廉頗最後的歸宿是在楚國,楚國仍讓他為將,不過終究沒能回到從前的神勇,未立寸功。記載中廉頗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思用趙人。”廉頗懷念帶領趙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的日子。

廉頗,前半生是綠葉般存在的無名英雄,後半生又落寞不得志,為其痛惜不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